[圖文]青幼年霸王龍之間常撕咬爭鬥 | 陽光歷史

 

A-A+

[圖文]青幼年霸王龍之間常撕咬爭鬥

2014年09月09日 考古發現-長篇 暫無評論 閱讀 83 次

  據美國科學日報報道,我們都知道青少年經常容易急躁衝動,對於遠古時期的地球霸主——恐龍,它們的青幼年時期是怎樣的呢?目前,在一項最新科學研究中,美國北伊利諾斯州大學和羅克福德市伯皮國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發現,處於青幼年時期的恐龍比較躁動,它們時常與同齡恐龍之間互相撕咬打鬥,直至遍體鱗傷。


 


青幼年霸王龍之間常撕咬爭鬥 嚴重時導致畸形


 


最新研究顯示,青幼年霸王龍經常撕咬打鬥,嚴重時會出現臉部畸形



研究人員在羅克福德市伯皮國家歷史博物館中一具被稱為「簡」的幼年霸王龍骨骼化石中找到了證據,這具恐龍化石於2001年在蒙大納州被挖掘發現。該恐龍骨骼顯示,它的左上頜骨和鼻部骨骼殘留著4處被撕咬痕跡,但該創傷並未危及生命,最終傷口已癒合,只是留下了疤痕。



北伊利諾斯州大學喬-彼得遜(Joe Peterson)是地質學博士,也是該項研究的負責人,他指出,這只恐龍長著「拳擊手的鼻子」,鼻部骨骼輕微向左偏斜,很可能是遭到創傷,傷口癒合時出現了畸形。他和研究小組成員還發現另一具幼年恐龍骨骼上也存在類似的撕咬痕跡。目前,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11月刊的《PALAIOS》雜誌上。



彼得遜說:「僅有少量恐龍化石顯示出遭受同齡夥伴創傷的跡象,這些在骨骼上留下的被撕咬痕跡呈長方形。當我們研究簡的骨骼創傷時,我們意識到該傷口非常接近於與它面部結構接近的動物,我們推測極有可能是同齡夥伴打鬥時造成的,由於傷口已癒合,我們認為這是它死亡前幾年發生的事情。」



北伊利諾斯州大學研究教授裡德-謝勒(Reed Scherer)是該項研究報告合著作者之一,他說:「這項研究非常獨特,我們從中掌握到青幼年恐龍的生活習性,它曾遭受過同齡夥伴的攻擊,至於是自己的兄弟姐妹還是競爭對象,我們並不知道,但可以肯定一點的是這種創傷性的衝突並不是出於廝殺角度,嬉戲打鬥的可能性較大。」



伯皮國家歷史博物館研究人員並未分辨出簡的性別,這只恐龍在很年輕時就死亡了,它的身體長22英尺,身高7.5英尺,體重大約1500磅,長著71顆鋸齒狀牙齒。美國恐龍研究專家亨德森於2006年宣稱,簡的體型要比一隻成年霸王龍小一些,它死亡時的年齡大約是11歲或者12歲。



目前亨德森指出,簡面部骨骼咬痕暗示著幼年恐龍曾經常遭受同齡夥伴之間的打鬥和衝突。當我們檢查拼湊它的上頜骨時發現左側上頜骨被牙齒咬傷的痕跡要多於右側。它的面部骨骼表面和創傷邊緣十分光滑,這說明該創傷並不是死亡前出現的,很可能在死亡前傷口已癒合多年。



伯皮國家歷史博物館董事會成員之一、羅克福德市紀念醫院放射線學家克裡斯多弗-維托爾(Christopher Vittore)博士對這具恐龍骨骼進行了CT掃瞄,並證實了彼得遜的推測觀點。他說:「CT掃瞄結果顯示這些小孔是同類夥伴撕咬所造成的,並且在這只恐龍死亡前傷口已癒合,從而推測這種傷口並不致命。」



維托爾強調稱,骨骼完整癒合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骨骼結構變化,CT掃瞄圖像顯示出骨骼鄰近的結構處存在著小洞狀的創傷。由於這一年齡段的恐龍未達到交配成熟期,研究人員推測這種打鬥並不是出於爭奪配偶,很可能是它們出於顯示領地控制權的一種爭鬥學習過程。彼得遜指出,其他的幼年動物,尤其是鱷魚也存在著類似的現象。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