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簡介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范仲淹生平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世稱「範文正公」。仁宗時,擔任右司諫。景祐五年(1038年),在西夏李元昊的叛亂中,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協助夏竦平定叛亂。慶歷三年(1043年)富弼、韓琦等人參與「慶歷新政」。提出了「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等十項改革建議。歷時僅一年。後因為遭反對,被貶為地方官,輾轉於鄧州、杭州、青州,晚年知杭州期間,設立義莊,皇佑四年(1052年)病逝於徐州,謚文正。著有《範文正公文集》。
范仲淹文學素養很高,寫有著名的《岳陽樓記》(現編入初中魯教版及人教版語文八下教材第六單元、蘇教版語文九上教材和滬教版語文九上教材),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也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詞作,如《漁家傲》《蘇幕遮》,蒼涼豪放、感情強烈,為歷代傳誦。歐陽修曾稱<漁家傲>為「窮塞主詞」。著作為《範文正公集》。范純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當過宰相。范仲淹在散文、詩、詞均有名篇傳世
「彼希聲之鳳皇,亦見譏於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見傷於魯人。鳳豈以譏而不靈,麟豈以傷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為神兵;焚而可變,孰為英瓊。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在答友人梅堯臣的《靈烏賦》(約作於景祐三年(西元1036年)他同歐陽修、余靖、尹洙諸人因言事被貶謫的時期所作。因范仲淹多次因諫被貶謫,當時梅堯臣作文《靈烏賦》力勸范仲淹要少說話,少管閒事,自己逍遙就行。《靈烏賦》為范所作的同名答文)中強調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更是彰顯了古代士大夫為民請命的凜然大節(即現今所謂的「知識分子的良知」)。
范仲淹此言頗類似於美國開國前期爭自由的名言「不自由,毋寧死」(原文是PatrickHenry在公元1775年的「給我自由,否則給我死」——Givemelibertyorgivemedeath),但比他晚講了七百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