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浙江龍遊縣發現9000年前新石器遺址 | 陽光歷史

 

A-A+

[圖文]浙江龍遊縣發現9000年前新石器遺址

2015年03月10日 考古發現-短篇 暫無評論 閱讀 82 次


浙江龍遊縣發現9000年前新石器遺址(組圖)


 



浙江龍遊縣發現9000年前新石器遺址(組圖)


 



浙江龍遊縣發現9000年前新石器遺址(組圖)


 


據國家文物局網站報道,2010年8月開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龍遊縣博物館一起,對龍遊縣境內的渠江、靈山江流域進行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考古調查。這次調查是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大背景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實施的「浙中地區以上山文化為核心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專題調查」的組成部分。調查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發現了青碓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


青碓遺址位於龍遊縣龍洲社區寺後村西面500米處,靈山江西岸,海拔約50多米。所在位置原有一個相對高度約1.5米左右的丘堆。丘堆在數十年中已被取土平整,現已夷為平地,村民陸續撿到石鏃等文物,並上交到龍遊博物館。經現場踏勘,考古專業人員又發現了夾炭紅陶器、石磨盤、石磨棒等上山文化特徵的遺物。2010年8月23日至8月31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龍遊縣博物館採取試掘和探鏟勘探的辦法對遺址進行正式的調查。試掘面積共12平方米,分為各2×3米、一南一北兩條探溝。


兩條探溝揭示的遺址文化層深度各為0.9米和1.3米,其中北探溝深0.9米,所在位置處在原高墩範圍,上部已經遭到破壞;南探溝深1.3米,所在位置保留原地貌,沒有遭到過破壞。勘探表明,現存遺址的最深處約為1.5米。初步勘探確定,遺址分佈範圍南北長約170多米、東西寬約160多米,遺址面積約30000平方米。


遺址包含兩個階段的文化層堆積,基本文化內涵為陶器和石器。下層陶器以夾炭紅衣陶為主,復原或可辨器物有敞口平底盆(部分為多角沿)、乳丁足盆、鏤孔圈足盆、平底貼耳盤、貼耳罐、折平沿(無耳)罐、小缽等,並見有折線刻劃、戳印等裝飾。石器豐富,主要有石磨棒、石磨盤、石錘、石片石器和少量的磨製石鑿、石錛,還採集到穿孔石器等。青碓下層的遺物具有濃郁的上山文化晚期特徵,年代約距今9000年。上層陶器包括夾炭、夾砂兩種陶系,陶色總體偏灰黑,主要器物有凹沿侈口釜、淺腹平底盤、雙耳罐、圈足器,裝飾以繩紋為主、還有弦紋、米粒紋、鏤孔等,石器見有石錛、磨石、石片等。從類型學的比較看,青碓上層遺物與浦江上山遺址中層的文化面貌基本一致、具有明顯的跨湖橋文化特徵。年代距今約8000多年。


青碓遺址是浙中及附近地區繼上山遺址後發現的第十處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也是衢州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青碓遺址的發現,說明上山文化的分佈已經向浙西地區延伸,這充分證明整個錢塘江上遊地區不但是浙江新石器時代文明的發祥地,也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最重要的稻作農業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同樣重要的是,青碓遺址是繼浦江上山遺址、小黃山遺址之後,第三處發現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直接地層疊壓關係的遺址,青碓上層的淺腹平底盤、雙耳罐等器物,與下層的平底盤、雙耳罐又具有明顯的相似性,這更有力地證明了跨湖橋文化來源於上山文化的假設,更充分地證明了錢塘江早期文明源遠流長的延續發展關係。


標籤: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