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少帝劉辯死後為何會被葬入宦官太監的墓穴?
劉辯死後為何會被葬入太監的墓穴?中國古代人死之後習用土葬,而帝王死後將葬在事前挖掘好的地下寢宮裡,據記載,地下寢宮裝飾華麗,隨葬各種奇珍異寶,其建築規模對後世陵墓影響很大。然而凡事皆有例外,中國古代的歷代帝王中,有一人死後不但沒有葬入地下寢宮,反而被葬入了宦官太監的墓穴,這究竟是為何呢?
這個被葬入太監墓穴中的皇帝就是漢少帝劉辯,劉辯是漢靈帝劉宏的兒子,東漢第十二位皇帝,劉辯在漢靈帝駕崩後,由大將軍何進率群臣擁立為帝。由於年幼,實權掌握在臨朝稱制的母親何太后和母舅大將軍何進手中。
少帝在位時期,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他即位後不久即遭遇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內廷宦官集團這兩大敵對政治集團的火並,被迫出宮,回宮後又受制於以「勤王」為名進京的西北軍閥董卓,終於被廢為弘農王,成為東漢唯一被廢黜的皇帝。
劉辯被廢黜之後,其同父異母弟陳留王劉協繼位為帝,是為漢獻帝。據說漢靈帝末年,民間盛傳童謠:「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宮變發生時,劉辯已經登基為帝,已非昔日的「史侯」,而當時的陳留王劉協不久就成為皇帝(獻帝),所以叫「侯非侯,王非王」,而「千乘萬騎走北芒」指的是百官公卿乘車騎馬保護少帝和陳留王上了北邙山,至此童謠靈驗,形容當時的政局混亂。
古代陵墓
被廢黜一年之後,劉辯在董卓脅迫下自盡,時年僅十五歲,其弟漢獻帝劉協追諡他為懷王(即弘農懷王)。初平元年二月,漢獻帝劉協下詔將哥哥弘農王葬於已故中常侍趙忠的墓穴中,謚曰懷王。
趙忠,是東漢靈帝時期「十常侍」之一,靈帝時信任宦官,以張讓與趙忠最受重用,公然腆顏稱:「張常侍乃我公,趙常侍我母」。後來,趙忠在宮變中被袁紹誅殺棄屍,其成壙也就成為 一座空墓,漢獻帝劉協把劉辯葬入趙忠墓穴,是對這位皇兄的侮辱和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