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身材魁梧,體格健壯,精力極其充沛。用現在的話講,是個很厲害的吃貨,據說袁世凱對雞蛋和鴨子情有獨鍾,他一餐就要吃掉20個雞蛋,飯量是普通人的三到四倍,飯量大的嚇人。不過我們都知道袁世凱可不是飯桶,而是近代歷史上一個很有能力和才幹的梟雄。 有這麼大的飯量,有這麼棒的身體,怎麼會突然說垮就垮了呢? 這就得說到袁世凱一輩子做的最後悔的一件事了。這件事不但直接摧毀了他健壯...
袁世凱錯失了哪兩次改變自己形象的歷史機遇?
導讀:袁世凱向西方學到的,只是先進的軍事管理經驗,卻始終沒學會政治遊戲規則。其才幹肯定在末代皇帝溥儀之上,但太醉心於政治權術和眼前利益,見識遠不如封建時代的曹操。他是傳統與現代交替的特殊歷史環境造就的一介失敗奸雄。 袁世凱自小站練兵起家,創建北洋新式陸軍,是繼晚清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的後起之秀。在頑固派看來,他是一個新派人物,並不值得信任。 戊戌變法之初,...
袁世凱為何要將隆裕太后納為妾? 袁世凱登基秘聞
袁世凱為何要納隆裕太后為妾?袁世凱逼清室退位時,隆裕太后很不情願將大清的江山拱手讓與他人,老袁便發動外交大臣胡惟德、民政大臣趙秉鈞、郵傳大臣梁士詒等人輪流去恐嚇隆裕,隆裕嚇得只好哀求袁大頭:「務要保全我們母子二人性命啊!」袁大頭鄭重地說:「放心吧,放心吧!」完事後,對大家說:「隆裕太后若是年輕,我還可以考慮納之為妾呢。」 公元1911年10月10日,國民革命軍發動武昌起義。二十...
失去了靠山慈禧袁世凱為什麼最終還是沒被殺?
導讀:慈禧太后去世後,新朝親貴和同情光緒皇帝的一眾臣僚非常嫉恨袁世凱,把驅袁作為當時第一要緊的事情。一場意在清除奕劻、袁世凱,鞏固監國攝政王地位,重新分配政治權力的鬥爭悄然展開。 驅袁被提上議事日程 慈禧太后去世後,皇權的威嚴有所下降。在時任監國攝政王的載灃看來,奕劻和袁世凱對政治權威和大清君權構成了嚴重威脅。眾多圖謀在新朝躋身高位的宗室親貴,如善耆、載澤等也視位高...
袁世凱孫女深圳炒股賺了70萬
她曾是購物不花錢,出門有保鏢的千金大小姐;「文革」抄家後,她被下放農村,成為勞動婦女;改革開放後,她靠買原始股起家,成了天津西餐廳的女老闆。袁世凱84歲的孫女,至今仍在打拼
《環球人物》雜誌記者 劉 暢
來到天津,位於中心市區南部的「五大道」,素有「萬國建築博物館」的美譽,這裡至今還保留著300多座風格各異的小洋樓。在其中的「成都道」上,有一座並不起眼的四層英式洋...
袁世凱為何做了皇帝就突然死亡?袁世凱怎麼死的
袁世凱是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也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他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清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中華民國大總統,頒布了《中華民國約法》之後又宣佈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法,史稱「洪憲帝制」。 說到袁世凱,無人不知無...
忘恩負義的袁世凱:親自彈劾曾經提攜自己的李鴻章
袁世凱,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號容庵。1916年6月6日因病不治身亡,終年57歲。 曾任清朝巡撫、總督、軍機大臣、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洪憲皇帝,所有的這些官職都屬於一個人;受李鴻章保舉、光緒皇帝信任、榮祿的信賴、西太后首肯,所有這些也榮耀都屬於一個人;出賣光緒帝、彈劾李鴻章、刺殺榮祿(企圖)、脅迫孫中山,有的這一切又都屬於一個人;那便是被萬人唾罵的歷史人物- 袁世凱。 袁世凱的一...
揭秘蔡紹基:袁世凱的幕僚 曾兩度執掌北洋大學
導讀:細讀近代中國幼童留美史料,不難發現,這些首批留洋的人才回國後,在懷揣抱負理想力求為國施展才幹的人生境遇中,不少人竟或多或少地與後來的竊國大盜袁世凱發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有不少人也正由於他的庇佑,才得以官運亨通,並能做出一番事業。蔡紹基似乎也未能躲開這個怪圈。 留美幼童中,蔡紹基在近代中國史上所留下的印痕和建樹,同樣值得述說。這不在於他是近代中國最早進入美國名校耶...
民國戰史:軍神蔡鍔3千人打敗袁世凱10萬大軍
事實是,蔡鍔雖然有去八大胡同找小鳳仙,但並不常去。據蔡鍔長子蔡端先生回憶,其生母潘夫人給他講過,有一次蔡鍔陪家眷去看戲,開場前指著包廂裡一年輕女子對潘夫人說:她就是小鳳仙。從這個細節裡至少可以得出兩個信息:一、蔡鍔看戲是和家人在一起而不是和小鳳仙出雙入對,說明他倆的關係並不怎麼親密;二、蔡鍔和小鳳仙的交往並不背著家人。
1913年10月, 蔡鍔離開雲南,去了北京。袁世凱說:「孫...
袁世凱:他是如何從晚清能臣到竊國巨賊的轉變
1895年12月,袁世凱向清廷提交了名為《為練新建陸軍上督辦稟》的報告,提出「必須參用泰西軍制,始可照西法操練」。在接手李鴻章新辦的「定武軍」之前,袁世凱表達了他對編練這支新式陸軍的思路。甲午戰爭敗績,洋務運動數十年成果北洋海陸軍盡沒。1894年11月,清政府下令成立「督辦軍務處」,以恭親王奕為督辦,慶親王奕劻為幫辦,翁同龢、李鴻藻、榮祿等人為會辦,「參酌中外兵制」,著手編練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