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簡介:中國西晉時統治集團內部歷時16年(291~306)之久的戰亂,史稱「八王之亂」。其延續時間之長,波及面之廣,同室操戈之慘,引起的戰亂之烈,皆為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歷史所罕見。在這場大動亂中,位處今孟津平樂鎮翟泉、金村的金墉城,竟成了一座幽禁帝后親王的皇家監獄。16年中,先後囚禁過一帝、三後、九王,其中,晉惠帝的繼後羊氏在10年間五立五廢,每一次廢後都是被囚禁在這裡。 戰亂...
董卓之亂:董卓亂政挑起三國亂世的開端
導讀:董卓之亂,東漢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進入洛陽,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自為相國獨攬朝政。次年關東諸侯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卓敗,挾持獻帝西走長安,並驅使洛陽數百萬口西遷長安。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燒掠,洛陽周圍二百里內盡成瓦礫。到192年被王允、呂布所殺,歷時3年。3年時間雖短,社會卻經歷了深刻的變革,基本決定了以後歷史的走向,三國群雄在此期間先後登場,作為三國亂世...
孤懸海外有遺忠:安史之亂後孤守西域的唐軍
由於唐玄宗李隆基晚年的昏聵,內用佞臣李林甫、楊國忠,外用叛將安祿山、史思明,755年造成安史之亂,國家勢力一潰千里,使得伊 斯蘭勢力進佔西域,從而使中華文化近500年無法佔領西域,才使得伊 斯 蘭一統中亞、西域,造成今天的新疆各族都被伊斯蘭化。 安史之亂後的西域歷史 753年前後,正是唐朝經營西域的全盛時期,但是此後隨著國內政局的的劇烈變化,唐朝在西域的勢力也大大衰退,由高峰跌...
董卓之亂的結果和影響是什麼?如何評價董卓之亂
董卓之亂,東漢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進入洛陽,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自為相國獨攬朝政。次年關東諸侯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卓敗,挾持獻帝西走長安,並驅使洛陽數百萬口西遷長安。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燒掠,洛陽周圍二百里內盡成瓦礫。到192年被王允、呂布所殺,歷時3年。3年時間雖短,社會卻經歷了深刻的變革,基本決定了以後歷史的走向,三國群雄在此期間先後登場,作為三國亂世的開端...
唐朝韋後之亂:揭唐中宗皇后韋氏亂政奪權之謎
導讀:韋後之亂是指唐中宗皇后韋氏的專權亂政,韋皇后毒死中宗,陰謀奪權。景龍四年(710)韋氏恐其醜行暴露,安樂公主欲韋氏臨朝,自為皇太女,遂合謀毒死中宗。韋後臨朝攝政,立李重茂為帝,史稱少帝。韋後又任用韋氏子弟統領南北衙軍隊,並欲傚法武則天,自居帝位。臨淄王李隆基(後來的唐玄宗)與太平公主(武則天女)發動禁軍攻入宮城,殺韋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及諸韋子弟,迫少帝讓位,立相王...
安史之亂歷時多少年?安史之亂是怎樣被平底的?
安史之亂自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至唐代宗寶應元年(762年)結束,前後達八年之久。 安史之亂經過 安祿山起兵 唐朝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 空虛腐敗,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當時國家長久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民疏於戰,河北州...
晉武帝司馬炎如果傳位兄弟司馬攸可免八王之亂?
導讀: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武帝司馬炎誠懇地向尚書令張華討主意:「誰可托寄後事者?」張華想都沒想,脫口而出:「明德至親,莫如齊王攸。」這太令司馬炎傷心了。在這個世界上,他內心深處最忌憚、最討厭的人,就是同胞弟弟、齊王司馬攸。司馬攸是司馬昭的次子,景帝司馬師一直沒有兒子,文帝司馬昭便將司馬攸過繼給兄長。司馬師死後,司馬昭接替兄長掌握大權,他經常拍著身下的座位說:「天下是...
安史之亂後的唐玄宗:失去愛妃帝位 被兒子軟禁
唐玄宗登勤政樓,追念往昔繁華;宋徽宗赴白礬樓,密會李師師……這兩棟古代著名的「高層建築」,被野史軼聞渲染得令人神往。其實,故事也為我們探究唐宋城市的管理制度及其演變提供了線索,那時候,高樓可不是隨便建、隨便登的。
勤政樓,位於唐代都城長安東側「三大內」之一的興慶宮西南,據說是唐玄宗為了表示兄弟之間的友愛之情而專門建造的。建築為二樓連體結構,兩側分別題有「勤政務本之樓」...
十六國宮廷之亂:為篡權慕容熙盜嫂偷情奪皇位
西晉滅亡以後,黃河流域的廣大地區成為進入中原的北方各族爭奪統治權的戰場。參與這一鬥爭的主要民族有匈奴、羯、氐、羌、鮮卑,史稱「五胡」。建立的主要國家有成(漢)、前趙、後趙、前秦、後秦、西秦、前燕、後燕、南燕、北燕、前涼、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和夏,史稱「十六國」。其實在這一時期參與鬥爭的民族除「五戶」外,還有漢人和人,建立的國家還有代(北魏)、冉魏和西燕。 淝水之戰前秦失...
夢斷天寶:揭開導致大唐王朝安史之亂的制度原因
安史之亂是唐朝盛極而衰的轉折點,也被認為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轉折點。關於這場事件,研究的也非常多,網上的討論則集中在河北胡化、華夷之辨,唐代軍事制度自身的缺陷,窮兵黷武擴張到極點而超過內部承受力引發內亂,……這些方面來討論的。而史學界的說法更加廣泛,比如氣候說,天氣轉寒,漢族適應力下降,草原民族掠奪性加強,另有人口說,指超過6千萬便超過當時社會承受力,等等。我收集了一些意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