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潛——太子太師

本    名:沈德潛

別    稱:沈碻士

字    號:字碻士,號歸愚

所處時代:清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長洲(今江蘇蘇州)

出生時間:1673

去世時間:1769

主要作品:《古詩源》、《唐詩別裁》

主要成就:在詩論上提倡“格調說”

謚   :文愨

追    封:太子太師

沈德潛——太子太師

  沈德潛(1673~1769),字碻(què)士,號歸愚,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清代詩人。[1] 乾隆元年(1736)薦舉博學鴻詞科,乾隆四年(1739)成進士,曾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為葉燮門人,論詩主格調,提倡溫柔敦厚之詩教。其詩多歌功頌德之作,但少數篇章對民間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歸愚詩文全集》。又選有《古詩源》、《唐詩別裁》、《明詩別裁》、《清詩別裁》等,流傳頗廣。

  沈德潛早年家貧,從23歲起繼承父業,以授徒教館為生,過了40餘年的教館生涯。儘管處境並不如意,但他並未棄學,在奔波生活之餘,勤奮讀書,十六歲前已通讀《左傳》、《韓非子》、《尉繚子》等書。他早年師從葉燮學詩,曾自謂深得葉燮詩學大義,所謂“不止得皮、得骨,直已得髓”,其自負可見一斑。

  乾隆三十四年(1769),沈德潛去世,終年97歲。追封太子太師,賜謚文愨,入賢良祠祭祀。乾隆還為其寫了輓詩,以錢(陳群)沈二人並稱“東南二老”,極一時之榮。

  乾隆四十三年(1778),江蘇東台縣發生徐述夔詩案。已故舉人徐述夔所著《一柱樓集》詩詞被認為悖逆朝廷,引起一場文字獄,沈德潛因生前在書中為徐寫傳而受株連。乾隆大怒之下,親筆降旨追奪沈德潛階銜、罷祠、削封、僕碑,沈氏所有榮華頃刻之間化為泡影。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