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黎明,在達賚湖面上,透過輕紗似的霧氣,時常可以看到:在廣闊的草原深處,一座座黃幄連成了一道道網城,似萬里長城逶迤綿延,景象絢麗壯觀。在虛無綴渺的變幻中,黃幄網城漸漸散去,一驃驃人馬似乎又從天而降,如排山倒海之勢衝殺而來。一時間出現了千萬匹駿馬在高天中騰飛,一隊隊雄健的軍漢在地平線上搏鬥的宏大場面,景像似虛似實。一忽煙塵遮日,景物似乎在空中飄遊;一忽兒煙塵散盡,駿馬停蹄、軍漢住手。激烈征戰的場面結束了。一隊隊矯健的駿馬和一排排雄赳赳的士兵又回到了黃幄網城中,接受著一個身材特別高大、身穿大清皇服的將軍的檢閱。此情此景恰如一幅壯麗的畫卷。日上三竿;一切又歸於正常。
有人說:"這是呼倫蜃景。是光線經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後發生顯著折射,使遠處景物顯示在湖面上的緣故。所見到的景像是觀察者的二種幻想。"
也有人說:"這是當年康熙大帝在達賚湖畔打擊叛軍的那場戰鬥,通過時空隧道飄然而來在達賚湖面上的再現。"有人不信,我信!
蜃景也好、再現也罷,反正我要講的康熙大帝征戰達賚湖的故事確是絕對真實的。我這裡有史可證。讓我們再通過時空隧道返回300多年前的康熙年間去看一看康熙大帝是如何在達賚湖畔征戰的。
清朝康熙年間,居住在達賚湖畔的厄魯特蒙古族,由於內證、準噶爾部的頭目噶爾丹乘機奪取了統治權。噶爾丹是一個陰險狡詐的小人。他上台後,一方面用武力吞併了厄魯特蒙古各部,另一方面為了吞併蒙古其它各部族來發動推翻清朝的叛亂,幾乎每年部派人到沙皇俄國去進行活動,準備在沙俄的支持下反叛清政府。康熙29年,他親自率領兩萬大軍以追擊喀爾喀部為名,從呼倫湖南下,一路攻入內蒙古地區的腹地。沿途燒殺虜掠,給蒙古族、漢族以及他所率軍隊的弟兄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康熙大帝非常關注噶爾丹的叛變,這一年的七月親率大軍予以鎮壓。清軍用猛烈炮火擊破了噶爾丹布下的"駝城陣",噶爾丹僥倖逃走,並修書向康熙大帝乞降。可是噶爾丹賊心不死,他在沙俄的支持下,經過將息休養後,又於康熙35年率領三萬人馬發生叛亂。因此康熙大帝又第二次親征到達達賚湖畔。
康熙大帝將清軍分成東、西、中三路。他親率中路大軍向盤踞在克魯倫河畔的噶爾丹叛軍進軍。寒冷的二月,風雪交加,遇到這樣的天氣,康熙大帝就立於風雪中指揮軍士扎牢帳幕。待營帳紮好之後他才大幄休息;軍士們煮飯,他就挨營觀看,待軍士們把飯全部煮好後他才進膳。全軍上下無不為之感動,士氣大振。很快就到達了叛軍盤踞的克魯倫河與叛軍相遇。
時雖已至初春,然而北國的春天仍然是冰天雪地。康熙大帝選擇了一處朝陽的地段,令大軍紮起了黃幄網城。遠遠望去,在白雪皚皚的草原上似一道雄偉的長城,軍帳又似朵朵盛開的雪蓮傲然挺立。
噶爾丹聽說清軍已到了眼前,頓時慌了手腳。當他登上山頭向清軍營盤眺望的時候,當時就大吃一驚。因為他看見了黃握網城,知道是清朝皇帝來了。驚嚇之中脫口而出:"何來之易耶?真刀神速也廣腦海中立即出現了六年前他與康熙大帝交戰時的情景,猶如就在眼前,慘敗使他不敢再戰。他慌忙傳令:"拋棄廬帳,丟下輜重,速迅向西退兵!"黑夜噶爾丹沒敢聲張就偷偷向西溜去。噶爾丹在逃遁途中正遇康熙大帝設下的一支伏兵,阻斷了他的逃路。一彪人馬手持長槍大刀齊聲吶喊著衝殺過來。雪花在馬蹄下翻飛,煙塵在寒天中滾動。刀光劍影令人眼花綴亂。兩軍正殺得難分難解之時,噶爾丹背後又響起了"轟隆隆"的火炮聲,叛軍陣中硝煙瀰漫,火光沖天。康熙大帝率領中路大軍從背後追趕上來殺人了敵陣。一時間叛軍個個丟盔卸甲,人人鬼哭狼嚎。噶爾丹被遇到附近一個叫阿拉坦的小村寨,此時已剩下五、六百人馬。但他仍然憑借村中的土房斷壁進行負隅頑抗。康熙大帝揮動手中寶刀策馬緊追過去。大將魏忠平身先士卒,縱馬衝進村寨,掄起手中的戰刀,加入無人之境。刀起處寒光閃爍,刀落處血肉橫飛。取叛軍首級猶如劈瓜切菜一般。突然,幾隻鳴鎬呼嘯著向康熙大帝飛來。魏忠平眼疾手快,大喊一聲:"陛下,躲開!"隨即從馬上飛身躍起,揮動戰刀朝響箭拔去。幾支響箭被擊落在地,一支響箭射中了他的左臂。魏忠平忍痛拔不響箭,又躍上戰馬殺人敵陣。
噶爾丹眼看敗局已定,扔掉了和他相依為命的妻子,在幾騎人馬的保護下,左衝右突,拚命殺出重圍,落荒而逃。可憐他的嬌妻阿奴死於戰亂之中。
惡有惡報,善有害報。噶爾丹遭此重創之後,整日如驚弓之鳥,不凡日也就一命嗚呼了!魏忠平在此次戰鬥中,戰功卓著,且又護駕有功,康熙大帝召集三軍,在陣前將自己隨身攜帶的寶刀親自賜給了他,以作獎賞。
康熙大帝平定了噶爾丹的叛亂之後,隨即安撫了湖畔各部的蒙古族人民,由克魯倫起兵,沿達賚湖東岸南下,班師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