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覆亡後,為表示效忠清室,張勳禁止所部剪辮子,因此被稱為「辮帥」。今天我們就要來看一看辮帥張勳簡介以及張勳復辟始末。
張勳早年喪父母,於1884年(光緒十年)在長沙參加軍隊,坦率直白、敢作敢當,隨清軍進入廣西參加中法戰爭。晚清時期,初隸廣西提督蘇元春部,為參將。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隨四川提督宋慶調駐奉天。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隸屬袁世凱,任新建陸軍工程營管帶(營長),行營中軍(督練處總務長)。後隨袁到山東鎮壓義和團。1899年升至總兵。1901年調北京,宿衛端門御前護衛,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光緒帝的扈從。1909年(宣統元年)溥儀即位後,歷任江南提督,率巡防營駐南京。
武昌起義後,奉令鎮守南京,戒備第九鎮新軍,頑抗革命軍。仍被清政府授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為表示忠於清廷,張勳及所部均留髮辮,張勳人稱「辮帥」,所部定武軍人稱「辮子軍」。1913年,袁世凱任大總統,張勳所部改稱武衛前軍,駐兗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髮辮;11月,任中國孔教會(總會會長康有為,主任幹事陳煥章)名譽會長。二次革命中奉袁世凱命,率部往南京鎮壓討袁軍,縱兵搶掠,屠殺民眾數千人。旋被袁世凱授為將軍府定武上將軍,任江蘇督軍,調往徐州,轉任長江巡閱使,移駐徐州。1915年,擁袁世凱稱帝,被封為一等公爵,但內心仍一意維護清廷。
1916年,袁世凱去世,黎元洪當上大總統,實權掌握在國務院總理段祺瑞手中。不久,黎元洪和段祺瑞在所謂「參戰」問題上發生矛盾,段祺瑞主張對德宣戰,黎元洪和國會則堅決反對。張勳因德國支持他的復辟主張,而反對對德宣戰,但同時又蔑視黎元洪。因此,黎、段爭相拉攏張勳,張勳卻另有打算。他偽裝成黎、段之間的調解人,企圖坐收漁利,同時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軍,擴充至十三省同盟,拼湊實力,積極策劃清室復辟。
1917年5月下旬,當黎、段因解散國會問題爭執不下時,段祺瑞策劃武力推翻黎元洪並解散國會,黎元洪得到消息,先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國務院總理。張勳乘機提出「非復辟不可」的主張,於6月7日率「辮軍」北上。黎元洪被迫下令解散國會。14日張勳到達北京。
經過一陣緊張的策劃,張勳於1917年6月30日潛入清宮,決定當晚發動復辟。1917年7月1日凌晨1時,張勳穿上藍紗袍、黃馬褂,戴上紅頂花瓴,率領劉廷琛、康有為、陳毅、沈曾植、王士珍、江朝宗及幾位辮子軍統領共50餘人,乘車進宮。3時許,廢帝溥儀在養心殿召見張勳。張率領諸人,溥儀行三拜九叩禮。同日,溥儀發佈「即位詔」,稱「共和解體,補救已窮」,宣告親臨朝政,收回大權。他公佈9項施政方針,一連下了8道「上諭」,大舉封官授爵,恢復清朝舊制。參加復辟的重要分子,均被授以尚書、閣丞、侍郎等要職,康有為任弼德院副院長,張勳為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並被封為忠勇親王。張勳還通電各省,宣佈已「奏請皇上復辟」,要求各省應即「遵用正朔,懸掛龍旗」,史稱「張勳復辟」。但12日為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所擊敗,逃入荷蘭使館,溥儀退位,被通緝,繼逃到天津德租界地區。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對洪憲衲首和辮帥復辟案犯均一律實行特赦。獲自由後一直蟄居津門德租界6號(今河西區浦口道6號)寓所。
張勳獨資或投資經營的當鋪、電影公司、銀行、錢莊、金店、工廠、商店等企業有70多家。他家的傭人不下百餘,花匠、木匠、廚子、司機、丫鬟、僕人等分門別類,一應俱全,門口還有英租界工部局派來的警察站崗。有人估計,張勳的動產、不動產加起來達五六千萬元之多。
1920年5月,張作霖向徐世昌提出恢復張勳長江巡閱使兼安徽督軍之職,被張勳拒絕。後來,徐世昌甚至還請他出任全國林業督辦,他依然無動於衷。他在天津的松壽裡閒居,一日,有一位客人勸他要識時務,該剪掉辮子了。張勳手捏辮梢學著楊小樓京劇念白:「吾回天無力,尚可獨善其身。腦袋在、辮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1923年9月12日,張勳因病在天津逝世,終年69歲,溥儀賜謚「忠武」。
清朝覆亡後,為表示效忠清室,張勳禁止所部剪辮子,因此被稱為「辮帥」。今天我們就要來看一看辮帥張勳簡介以及張勳復辟始末。
張勳早年喪父母,於1884年(光緒十年)在長沙參加軍隊,坦率直白、敢作敢當,隨清軍進入廣西參加中法戰爭。晚清時期,初隸廣西提督蘇元春部,為參將。中日甲午戰爭爆發,隨四川提督宋慶調駐奉天。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隸屬袁世凱,任新建陸軍工程營管帶(營長),行營中軍(督練處總務長)。後隨袁到山東鎮壓義和團。1899年升至總兵。1901年調北京,宿衛端門御前護衛,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光緒帝的扈從。1909年(宣統元年)溥儀即位後,歷任江南提督,率巡防營駐南京。
武昌起義後,奉令鎮守南京,戒備第九鎮新軍,頑抗革命軍。仍被清政府授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為表示忠於清廷,張勳及所部均留髮辮,張勳人稱「辮帥」,所部定武軍人稱「辮子軍」。1913年,袁世凱任大總統,張勳所部改稱武衛前軍,駐兗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髮辮;11月,任中國孔教會(總會會長康有為,主任幹事陳煥章)名譽會長。二次革命中奉袁世凱命,率部往南京鎮壓討袁軍,縱兵搶掠,屠殺民眾數千人。旋被袁世凱授為將軍府定武上將軍,任江蘇督軍,調往徐州,轉任長江巡閱使,移駐徐州。1915年,擁袁世凱稱帝,被封為一等公爵,但內心仍一意維護清廷。
1916年,袁世凱去世,黎元洪當上大總統,實權掌握在國務院總理段祺瑞手中。不久,黎元洪和段祺瑞在所謂「參戰」問題上發生矛盾,段祺瑞主張對德宣戰,黎元洪和國會則堅決反對。張勳因德國支持他的復辟主張,而反對對德宣戰,但同時又蔑視黎元洪。因此,黎、段爭相拉攏張勳,張勳卻另有打算。他偽裝成黎、段之間的調解人,企圖坐收漁利,同時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軍,擴充至十三省同盟,拼湊實力,積極策劃清室復辟。
1917年5月下旬,當黎、段因解散國會問題爭執不下時,段祺瑞策劃武力推翻黎元洪並解散國會,黎元洪得到消息,先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國務院總理。張勳乘機提出「非復辟不可」的主張,於6月7日率「辮軍」北上。黎元洪被迫下令解散國會。14日張勳到達北京。
經過一陣緊張的策劃,張勳於1917年6月30日潛入清宮,決定當晚發動復辟。1917年7月1日凌晨1時,張勳穿上藍紗袍、黃馬褂,戴上紅頂花瓴,率領劉廷琛、康有為、陳毅、沈曾植、王士珍、江朝宗及幾位辮子軍統領共50餘人,乘車進宮。3時許,廢帝溥儀在養心殿召見張勳。張率領諸人,溥儀行三拜九叩禮。同日,溥儀發佈「即位詔」,稱「共和解體,補救已窮」,宣告親臨朝政,收回大權。他公佈9項施政方針,一連下了8道「上諭」,大舉封官授爵,恢復清朝舊制。參加復辟的重要分子,均被授以尚書、閣丞、侍郎等要職,康有為任弼德院副院長,張勳為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並被封為忠勇親王。張勳還通電各省,宣佈已「奏請皇上復辟」,要求各省應即「遵用正朔,懸掛龍旗」,史稱「張勳復辟」。但12日為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所擊敗,逃入荷蘭使館,溥儀退位,被通緝,繼逃到天津德租界地區。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對洪憲衲首和辮帥復辟案犯均一律實行特赦。獲自由後一直蟄居津門德租界6號(今河西區浦口道6號)寓所。
張勳獨資或投資經營的當鋪、電影公司、銀行、錢莊、金店、工廠、商店等企業有70多家。他家的傭人不下百餘,花匠、木匠、廚子、司機、丫鬟、僕人等分門別類,一應俱全,門口還有英租界工部局派來的警察站崗。有人估計,張勳的動產、不動產加起來達五六千萬元之多。
1920年5月,張作霖向徐世昌提出恢復張勳長江巡閱使兼安徽督軍之職,被張勳拒絕。後來,徐世昌甚至還請他出任全國林業督辦,他依然無動於衷。他在天津的松壽裡閒居,一日,有一位客人勸他要識時務,該剪掉辮子了。張勳手捏辮梢學著楊小樓京劇念白:「吾回天無力,尚可獨善其身。腦袋在、辮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1923年9月12日,張勳因病在天津逝世,終年69歲,溥儀賜謚「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