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炎武與傅山都是明末清初具有民族氣節的大思想家、大學問家。顧炎武系江蘇昆山人,比傅山小7歲。顧炎武早就仰慕身在晉地、比他年長的傅山。崇禎年間傅山率眾赴京為師長提學使袁繼鹹冤案請願最終獲勝、誣陷者巡按御史受到應有懲處的事他由衷敬佩;"甲午朱衣案"傅山在獄中堅貞不屈整整與清統治者周旋鬥爭了一年的硬骨頭精神更是令他折服。康熙二年,顧炎武與傅山第一次在傅山當時的住處松莊會面。
顧炎武在松莊與傅山盤桓了不到一月便又踏上了他"行萬里路"的旅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目的是為了著述事業的完成。他用友人所贈的二馬二騾裝馱書卷,攀山越嶺,不辭勞苦,進行了大量的、艱苦細緻的實地考察,並從歷代史書、方志中輯錄有關農田、水利、礦產、交通及地理沿革等材料,然後就在旅行的間隙或在自己僑居的山東章丘等地奮筆寫作。
康熙十年,顧炎武堅辭了大學士熊賜履薦他參與編修《明史》的聘請之後,第三次從北京到太原拜訪傅山。顧自甲申以來一直飄泊在外,二十多年來一直過著形單影隻的羈旅生活,直到如今年近花甲還沒有孩子。傅山十分關心友人的命運,作為醫學國手他為友人診脈,診斷的結果是"肯定會有孩子",於是便多方為其物色配偶。顧炎武十分感激老友對他的關心,但他已過慣了這種萍蹤浪跡的生活,而且已把這一生交給了獻身的事業,就詼諧地寫了一封《謝友人規納寵書》,婉謝了老友的好意後孑然一身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