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的失敗是由於閉關鎖國使清王朝逐漸落後於西方世界,因此鴉片戰爭閉關鎖國之間有密切的聯繫。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清王朝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呢?鴉片戰爭閉關鎖國之間又有哪些必然的聯繫呢?
鴉片戰爭閉關鎖國
早在康熙年間,康熙皇帝收復台灣之前就實行「海禁」政策,沿海居民禁止靠近海邊,以此方式來斷絕台灣島與大陸的聯繫。雖然清王朝最終收回了台灣,但這一舉措也使得沿海一帶民生凋敝,目光所及,荒無人煙。好在康熙皇帝愛好西洋自然科技,他開放了多個通商口岸用來與外經商,因此此時的清王朝還能接觸到許多西方的科技。
到了雍正皇帝即位的時候,沿海的通商口岸就只剩下了四個了,這就大大降低了與西方國家之間的溝通。雍正皇帝雖然也對西洋科技情有獨鍾,但此時中西之間的交流已經遠不能和康熙朝相提並論。到了乾隆年間,乾隆帝在雍正帝的基礎上加大閉關鎖國的力度,嚴密監視和控制在華的西方商人。到了乾隆晚期的時候,整個大清帝國的對外通商口岸就只剩下了一個廣州十三行了,而且還只能在官府嚴密控制之下才能對外賣貿易。
中西方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終於在乾隆死後四十年的鴉片戰爭中,清王朝一敗塗地,這才使人們聯想起這場鴉片戰爭閉關鎖國之間關係巨大。可此時為時已晚,被西方列強打開的國門永遠失去了保護「天朝上國」的作用。
鴉片戰爭後的清政府怎麼樣了
第二系鴉片戰爭後,政府官員內部矛盾層出不窮,殖民者的壓迫統治和掠奪,可以說鴉片戰爭後的清政府內憂外患,整個政府內部分化為了洋務派和頑固派兩個派別。一部分思想開明的官員吸收了西方的先進思想,號召效仿先進技術,強兵富國,抵抗外來侵入,這些被稱作「洋務派」,而並一部官員則墨守成規,只知道一味的求和忍讓,這一部分被稱作「頑固派」。
鴉片戰爭畫像
「洋務派」在皇室內部以恭親王奕訢為代表,在地方則以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為代表,這些人共同發起了一場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為主張的洋務運動,提倡學習西方的各種先進技術,例如;光、電、聲和火車等等。同時他們還打出了「自強、求富」的口號,提倡學習西方的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以及興辦辦工廠,製造器械,以達到抵禦外來侵略的目的。
「頑固派」主要以倭仁和宋晉為代表,在加上一些地方官員,他們的思想比較守舊,認為守住國之根本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洋務派和頑固派因為立場不同,從而導致相互之家的矛盾不斷加深。但是洋務運動對於鴉片戰爭後的清政府,絕對是最好的選擇,不僅對當時的經濟政治產生了巨大影響,對以後中國政治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先決性的作用。另外洋務運動還推動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進步,為日後中國向現代化邁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以上就是對鴉片戰爭後的清政府這一問題的解答。
什麼是鴉片戰爭開始的標誌
鴉片戰爭開始的標誌並非虎門銷煙,虎門銷煙只是導火索。這場戰爭的爆發有它的偶然因素,但更多的是它的必然因素。
鴉片戰爭畫像
除了虎門銷煙之外,英軍艦隊封鎖珠江海面也是英軍將要發動鴉片戰爭的標誌之一。封鎖珠江海面,就斷絕了大清水師想進入南海,從後面包抄英軍艦隊的可能。這無疑是開戰前的一個重要信號。英國侵略者還通過封鎖珠江海面使得廣州這座南中國的中心城市斷絕了外援,更掐斷了廣州城及其附近城市的經濟命脈。使得廣州軍民得不到來自中央的任何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支持,只能孤軍奮戰,靠軍民自保。
最為重要的鴉片戰爭將要開始的標誌是英軍放棄廣州等地已經攻佔的城池,直接集中兵力北上。他們意圖通過先進的武器裝備所發揮出的巨大威力來使清政府絕望無助,手足無措。果不其然,英軍此舉使得清政府內部集團在戰和之間搖擺不定,讓他們在心裡感受到了來自英軍方面深深的威脅。他們為求自保,為了自己的腐敗統治得以繼續,卑躬屈膝地接受了英軍方面所有的帶有屈辱性質的條件。
鴉片戰爭的開始,標誌著「天朝上國」執行了百年之久的閉關鎖國政策不能再繼續下去。也標誌著新興的資本主義勢力要迅速擴大在全球的影響,打開封建勢力的市場,為自身的發展壯大攫取更多的利益。
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有哪些
??????????????????????????????????????????????鴉片戰爭是西方列強為打開中國國門獲取更大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而發動的侵略戰爭,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很多影響,對近代中國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鴉片戰爭舊照
在政治方面,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是加快了封建階級統治崩潰,大量的戰爭賠款使得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戰後的中國國門打開,雖然這不是清政府的本意,但這在客觀上為中國向西方學習、推動近代中國的社會進步製造了有利的條件。
在經濟方面,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促使了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誕生。大量的通商口岸隨著清政府的接連失敗陸續對外開放,外國製造的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這使得中國也被捲入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之中。許多外國的先進設備和先進的技術被有識之士引入國內,開啟了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歷程。在思想文化方面,兩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是把許多愛國人士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喚醒,他們開始把目光投向世界,開始了一系列的救亡圖存之路。洪仁軒的《資政新篇》就是順應這種歷史潮流的產物。它是第一個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雖然限於當時的歷史格局未能實施,但對於西方思想在我國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促進了中國融入世界,加快了中國的發展。
???鴉片戰爭的性質到底是什麼
在我國近代史的記載中,曾經發生過兩次鴉片戰爭,雖然這兩次戰爭都是因鴉片而起,但這兩次鴉片戰爭的性質卻是截然不同的。下面分別加以簡介。
鴉片戰爭
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於道光二十年,這場鴉片戰爭的性質是以英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向海外進行侵略擴張和進行殖民統治,清朝政府的懦弱腐敗造成了空前的民族恥辱和國家災難。對於中華百姓來說,這是一場反抗外來勢力的正義之戰。這場戰爭使得中國從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從此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國內的主要階級矛盾和社會性質也從此發生了變化。此前國內的矛盾主要存在於人民群眾和統治階級之間,鴉片戰爭之後,除了使這兩者之間的矛盾變得更加尖銳之外,還增加了中華民族和外來勢力之間的矛盾。
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於咸豐六年,距上次鴉片戰爭長達十六年之久。此次鴉片戰爭的性質就是一場無恥的侵略戰爭,英法兩國在歐洲戰場的克里米亞戰爭擊敗沙俄,進而想在中國獲取更大的利潤。恰好沙俄在西方發展受挫,就想在東方尋求發展,以求彌補在西方的損失,因此在背後支持英國和法國的軍隊聯合起來發動了歷史上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此戰使得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加劇,極大地損害了中華民族的利益。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此永遠地從中國劃分出去,圓明園的焚燬也給中華民族在心理上和文化上都造成了沉重的打擊。
鴉片戰爭戰敗原因有哪些
鴉片戰爭的戰敗開啟了我國近代屈辱史的開端,影響了我國近代的發展走向,是中華國運的一個分水嶺和近代與古代的劃分符號。鴉片戰爭戰敗原因實際上多方面的。
鴉片戰爭資料
首先,在鴉片戰爭戰敗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清政府當時的政治環境和軍事實力相比於已經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差距實在太大。自從順治元年滿人入關以來,歷經康雍乾一百三十四年的盛世歲月,而後又經歷了嘉慶、道光四十五年的統治,此時的國勢早已是江河日下,暮氣沉沉。
鴉片戰爭戰敗原因在政治政治方面是貪污腐敗橫行,賣官鬻爵屢禁不止。軍事上將士缺乏訓練,武器陳舊不堪。所謂的「八旗勁旅」早已不是昔日開國太祖努爾哈赤手中的百戰雄師了,太宗皇帝皇太極當年「將士一旦圈養,必有後顧之憂」的預言在兩百年後不幸變成了現實。
其次,時任清王朝統治者的個人素養也是造成這次戰敗十分重要的因素。道光皇帝雖然勵精圖治,崇尚節儉,但是他早已沒有前幾位帝王那種奮發進取之心了。並且對於自乾隆後期積累下的弊病,他也是有心無力,很難在短時間內根本解決。最不幸的是,他在這場鴉片戰爭的戰和大計上竟然首鼠兩端,不置可否,用人連連失誤導致了最後的悲劇。道光皇帝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開大清王朝割地賠款的先河,他本人在無限愧疚中度過了最後十年的統治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