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2年,英國喬治國王任命馬嘎爾尼為全權特使前往中國。喬治國王交給馬嘎爾尼的任務是建立相互獲利的平等外交關係。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馬嘎爾尼帶領著一支龐大的使團出發了。但在在中國地方官員的奏折中,這一事件變成了「英國國王為感謝天朝恩德,派出使臣不遠萬里為乾隆爺祝壽。」而此時已經垂垂老矣的乾隆卻錯失了上天給中國最後的幾乎,以至於中國整整落後了西方200年以上。
一、在乾隆在位時期,世界各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公元1644年,在多爾袞的率領下,人數少得多的滿清開始統治中國。就在滿清貴族下達「剃髮易服」的命令時,遠在歐洲的英國正在經歷資產階級革命。在康熙皇帝認為自己是千古一帝時,英國限制王權的《權利法案》已經出台,從那時起,我們在思想上就已經輸了。在康熙、雍正兩任皇帝的努力,清朝進入了所謂的康乾盛世。乾隆皇帝即位之後,更加沉醉在一片海市蜃樓之中,而這個盛世只是用棉絮沾清油燃燒起來的而已。在乾隆在位的中後期,中國的經濟穩居世界第一,總量超過了歐洲與美洲的總和。但也就在這一時期,先後爆發了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當然,乾隆皇帝不可能知道這些事情,這個皇帝估計都不知道歐洲在哪。
馬嘎爾尼抵達廣州以後,清朝兩廣總督按照接待外國貢使的標準接待馬嘎爾尼。雖然待遇十分優厚,但卻總顯露出一股以上對下的傲慢。當然當時的國人就是這個德行,根本不懂什麼是平等、博愛與自由。清朝的外交機構只有禮部和理藩院,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度的自信與傲慢。在所有的國家中,清朝唯一對俄國人和和氣氣。因為俄國與清朝接壤,所有清朝統治階層只知道俄國是一個強國。但對比俄國強得多的大英帝國,清朝一概不知情。由始至終,清朝官員們一直在給馬嘎爾尼打哈哈,從來不談什麼實際性的問題,這讓馬嘎爾尼十分惱火。更要命的是清朝堅持讓馬嘎爾尼雙膝跪拜乾隆皇帝,而馬嘎爾尼即便是覲見英王也最多單膝下跪,雙膝跪地在歐洲人看來是一種侮辱。
二、英國帶來的一系列先進技術,滿清朝廷完全不屑一顧
為了與中國達成預期的目標,馬嘎爾尼帶來了一大批珍貴的禮物,其中包括野戰炮、戰艦模型、地球體、聖經等等。但是這些東西到達北京以後,清朝官員根本不屑一顧。首先是火炮,英國帶來的野戰炮是最新型火炮,每分鐘可以發射6發炮彈。而清朝的火炮是5分鐘1發,重量是英國火炮的17倍,射程卻只有英國火炮的一半。其次是英國君王號戰艦模型,這艘戰艦排水量達到了2400噸,可以安放120門火炮。而清軍戰艦一般只有200多噸,火炮數量最多7門。相比這些東西,清朝官員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英國仿製的瓷器上。一大群清朝官員對著英國瓷器指手畫腳,根本不把周圍的先進科技放在眼裡。
在馬嘎爾尼覲見乾隆皇帝時,馬嘎爾尼提出了包括相互通商、互派使節等等一系列要求。這些要求在現在看來再合適不過,但在當時的乾隆皇帝看來,這是一個蠻夷小國對天朝大國的挑戰。乾隆皇帝十分冷淡的拒絕了馬嘎爾尼。並在給英國國王的回信中也暴露出了一股以上對下的傲慢。清朝有以厚禮回報納貢者的習慣,這說白了就是花錢買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清朝給英國使臣的回贈多大60艘船,但是大多都是瓷器、珠寶和絲綢。馬嘎爾尼在回國途中失望的寫道:「中國就像一艘破舊的戰艦,它之所以沒有沉沒,完全是船長的功勞。一旦一個無能之輩走上指揮台,它將如何面對暴風驟雨。」
三、在整整60年之後,清朝沒有絲毫的改觀
在馬嘎爾尼訪華之後,英國又先後派出了兩次使團。但是這時的英國已經更加今非昔比,英國使臣拒絕單膝下跪。而傲慢的清廷強令英國使團離境,中英之間的和平談判完全終結。1840年,英國軍隊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擁有90多萬軍隊的大清國(從來沒有大清朝的說法)被英軍一頓暴打。在此之後,中國被迫開放了通商口岸,也割讓了香港島。但是在戰爭結束之後,清廷內部沒有絲毫的改變,還是該怎麼樣還怎麼樣。在他們看來,這次戰敗只是天朝的一次失誤。但是又過了2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城,咸豐皇帝逃往熱河。英法聯軍發現當年馬嘎爾尼帶來了那些野戰炮、戰艦模型仍被鎖在倉庫裡,而且落滿了灰塵。也就是說,在60年內,清廷先後四位皇帝沒有一個人碰過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