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抵制日益高漲的革命風潮,1905年9月,清政府專門派載澤、端方等人為出洋考察政治大臣,到東西洋各國考察立憲政體是否適合於中國,要求他們考察完了交出有見解的考察報告和奏議。
可是,載澤、端方等人是些不學無術的庸碌官僚。他們願意出國,因為出國可以體味異國情趣,遊山玩水;他們也害怕出國,因為出國有艱巨的考察任務,尤其使他們怵頭的是要寫考察報告和奏議。載澤等人根本就不懂究政法理,其隨從參贊對此也知之甚少,因此很難寫出有份量的考察報告和奏議來。怎麼辦呢?這夥人正點子不多,歪點子不少。他們打算在海外尋覓既瞭解西學,又通曉憲政的人,替他們撰擬各項考察報告、奏議等,即尋找充當考政大臣的“槍手”。
壯志未酬的梁啟超,雖然遭清政府的通緝而避居國外,但他變法維新的思想一天也沒有泯滅。此時,他得知清政府的考政大臣要在海外尋覓“槍手”,覺得這是個宣傳自己主張,倡導變法的好機會。於是,他通過多種途徑同考政大臣們秘密地建立起了聯繫,自願擔當起為他們撰擬各種奏疏的“槍手”。
考政大臣們對梁啟超是知道的:梁有思想有觀點,也能寫出一手好文章。考政大臣們雖然知道清政府還在通緝梁,但由於他們自己無能,寫不出朝廷需要的考察報告和各種奏議,也只好讓梁充當“槍手”。
梁啟超得到了考政大臣們的默許後,就積極行動起來。據梁啟超說,他在1905年秋冬之際,為清政府出洋考察政治大臣們起草考察報告和各種奏折多達20餘萬言。
梁利用撰擬考察報告的機會,把自己的政治主張完全融進了報告之中。他在考察報告中,以海外各國的事例闡述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好處;在各種奏折中,他又借考政大臣們之口,奏請清廷早日實行君主立憲制,奏請赦免戊戌維新派等政治犯,請定國是。
考政大臣們把考察報告和各種奏折交給了梁啟超去寫,他們自己就有時間遊山玩水了。這夥人在國外考察了近一年的時間,帶著梁啟超為他們代寫的各種文書“滿載而歸”。
考政大臣們回國遞交了考察報告之後紛紛向清廷上奏折,籲請改君主專制政體為君主立憲政體。
清廷迫於各方面的壓力和革命形勢,不久便頒諭宣佈:今後將仿行憲政。
自從戊戌變法失敗之後,梁啟超等維新派領袖人物成了清廷通緝的“要犯”,因此他們再也不可能直接向清廷陳述個人的政治主張和要求了。梁啟超所以自願當“槍手”,就是希望借考政大臣們之口,傳達自己心中之事,即利用為他們草擬奏疏之機,既可充分表達自己多年來追求的政治主張給清廷,又可以結交和影響清廷這幫考政大臣們,真可謂“一箭雙鵰”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