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政變中的恭親王,將八大顧命大臣打敗,救出了被困熱河的東西兩宮太后。恭親王因此也一度受到重用,重賞。辛酉政變中恭親王到底對政局起到了什麼作用?他又是怎麼受到重用的呢?
回顧他們之間的關係史,大體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重用恭王奕。
他們之間的關係,完全以慈禧對奕的態度為轉移。
兩宮太后在奕集團的緊密配合下,一舉擊敗了肅順集團,取得了政變的決定性勝利,掌握了國家的最高統治權力。此後,當務之急,是穩定人心,控制大局。
控制大局的關鍵是盡快組成新的領導班子,以免造成權力真空。新的領導班子的組成,首先表現在對恭親王奕的重用上。
恭親王奕,配合之默契,堪稱珠聯璧合。
因之,對奕,在政變發作的第二天,即咸豐十一年(1861)十月初一日,兩宮皇太后以同治帝的名義連發兩道諭旨,一是授予恭王議政王兼軍機大臣,一是補授其宗人府宗令。十月初二日又連發兩道諭旨,一是補授總管內務府大臣,一是著管理宗人府銀庫。
兩天之內,連發四諭。奕明正言順地處分載垣、端華和肅順的特權。總管內務府大臣是管理宮廷事務的最高長官,因接近皇帝,掌握實權。
插敘一下。清朝宗室的爵位,據《清史稿》載,分為十二等: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第一等爵位是親王,第二等爵位是郡王,第三等爵位是貝勒,第四等爵位是貝子。吳振域《養吉齋叢錄》說,清朝宗室爵位劃分為十四等。應以十二等為是。
不僅如此,兩宮太后秉政之初,對恭親王奕也是非常倚重的。《慈禧外紀》說:
慈禧秉政之初,一切政事尚未熟習。且京中黨派分歧,尤難操縱,外交之事,又不易辦。恐己不易壓伏,遂引恭王以為己助。恭王當國久,經歷多,故倚之如左右手。
這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因此,除授予上述的要職外,兩宮皇太后又加給了奕許多恩典。
十月初八日,賞賜奕堅辭,改賜親王雙俸,為此特頒上諭,加以表彰:
我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再三申明,此系先帝恩旨,而該王辭謝倍力,聲淚俱下。兩宮皇太后未忍重拂其意,不得已姑從所請,將世襲親王罔替之旨暫從緩議,俟朕親政之年,再行辦理。恭親王奕著先賞食親王雙俸,以示優禮。
嚴肅的恭親王奕。這裡的“此系先帝恩旨”,顯然不是事實。因為咸豐帝臨死前對其弟奕是有猜忌心理的,不然不會將他排斥在顧命八大臣之外。但是現在這樣說,就使政變顯得更加合法化,不僅是兩宮太后的意思,也是咸豐帝的本意了。
十月初十日,兩宮太后懿旨,命大學士會同六部九卿,詳議具奏奕的一個心病。
十月二十一日,大學士九卿會議,同上奕的尊重。
十二月初九日,兩宮懿旨“恭親王長女聰慧軼群”,晉封為固倫公主。“所有服色體制,均著照固倫公主之例”辦理。清制中宮嫡女曰固倫公主,妃嬪所出稱和碩公主。若中宮撫養宗室女遣嫁時,禮遇可比之和碩公主。因此,對非皇后的奕的信任。
同治元年正月初一日(1862年1月30日),兩宮懿旨賞恭親王奕在紫禁城內坐四人轎,又恭親王之子載澂賞戴三眼花翎。
這一切都說明了兩宮太后,尤其是慈禧,對奕是十分重用的。《慈禧外紀》說:“以事實觀之,既有兩宮持政,可無須輔佐之人。慈禧深感恭王在熱河助己,以其女為大公主,准用黃轎,故恭王頗有大權。”這話是不差的。
新的領導班子的組成,還表現在軍機處的重組上。
軍機處是清代的特殊政治機構,是直接稟承皇帝意旨承辦一切重大政務的中樞。軍機處實際上是皇帝內廷的辦公廳或機要室,地位極其重要。軍機大臣,俗稱大軍機,分設滿、漢員。由各部尚書、侍郎、總督等奉旨應召入值,為兼差,其數無定額。由親王或大學士為首領,稱“揆首”、“領袖”。軍機大臣稱為“軍機大臣上行走”。初入軍機處者,有的因資歷較淺,加“學習”二字,稱“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過一二年,再相機去掉“學習”二字。
政變成功,必然要組成為兩宮太后服務的新的軍機處。
咸豐十一年十月初一日(1861年11月3日),兩宮太后連發兩道上諭。任命大學士桂良、戶部尚書沈兆霖、戶部右侍郎寶鋆,均著在軍機大臣上行走。而在這次政變中功勞卓著的鴻臚寺少卿曹毓瑛,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原為軍機大臣的戶部左侍郎文祥,著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恭親王奕為首席軍機大臣。
這樣,以恭親王奕為首組成了新的六人軍機處。
這一切,都反映了兩宮皇太后,尤其是慈禧對恭親王奕沒有料到,時間一久,慈禧對他漸生疑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