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名琛字昆臣,湖北漢陽人,近代著名歷史人物,清朝中後期著名疆臣,官至兩廣總督擢授體仁閣大學士。後世對其評價大多都是反面的,認為他是誤國之人,但也有少許稱讚之語。
「粵人憾其誤國,為之語曰:」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負;古之所無,今之罕有。「這是史書對葉名琛的記載,看其中」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是葉名琛對待英國人的態度,時人稱之為」六不政策「,而葉名琛也被時人譏諷為」六不總督「。
」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是當時棄國而逃的咸豐帝,對葉名琛的譏諷,但實際上是其為自己找的一個借口,將戰敗的所有罪責都推脫給葉名琛,讓他成為自己的替罪羊。」不戰「,其實是無兵可戰,正規軍正在討伐洪兵,非正規兵由於無薪可支,多數已經解散。而且當時中國的武器根本就不能與英國先進的武器相比,就算戰了也如不戰一般,只是給英軍送人頭的。就好比當初的八里橋戰役,清軍對戰敵軍一般,四千騎兵無一存活,而敵軍卻一人未傷。還未衝鋒至敵人面前,就已經被火槍射了個穿。
」不和「,是的,一直不和;」不守「,其實是守了的,在英軍真正發動全面進攻之前,葉名琛就已經做了佈置。不過所有的佈置,在英軍的火炮面前,薄如蟬翼。」不死「,哪裡沒有死呢?最終被俘虜之後,以自己的性命償還給了自己的祖國。」不降「,的確未降,可以說是至死未降。」不走「,是的,沒有走,更準確地說,是不能走。
葉名琛在海外因為拒絕吃外國食物,而最終餓死之後,時人作了一副輓聯。」公道在人心,雖然十載深思,難禁流涕;靈魂歸海外,想見一腔孤憤,化作洪濤。「足見當時,還是有人理解葉名琛的。
而遠在俄國的馬克思,更是對此有著極為清醒的認識。他對葉名琛的所作所為,極為讚賞。在處理掛著英國牌照,實際並不是英國人而是海盜方面。葉名琛彬彬有禮,但是態度卻極為堅決。堅持將海盜羈押,因此受到了來自英國的質疑。在西方輿論對葉名琛的一片譴責聲中,只有馬克思讚揚了葉名琛。
他說:」 確實,這個中國人如此令人信服地把全部問題都解決了。「
馬克思還在《英人在華的殘暴行動》的社論中說:」葉總督有禮貌地、心平氣和地答覆了激動了的年輕英國領事的蠻橫要求。他說明捕人的理由,並對因此而引起的誤會表示遺憾,
同時他斷然否認有任何侮辱英國國旗的意圖。「 他說, 面對英國人的蠻橫無禮,」中國官吏心平氣和,冷靜沉著,彬彬有禮「。
《清史稿》稱:」 名琛性木, 勤吏事, 屬僚憚其威重。初以偕徐廣縉拒英人入城被殊眷, 因狃於前事, 頗自負, 好大言。遇中外交涉事, 略書數字答之,
或竟不答。「葉名琛此人是真正的適合當官的人,從他能讓自己在晚清如此動盪的時局中,一路升至兩廣總督,同時在這個位置上穩居七八年就可以看出。在沒有發生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前,葉名琛甚至是咸豐帝最為倚重的大臣之一,時常對其稱讚不已。
葉名琛為官,有功絕對要表現出來。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後,葉名琛隨當時的兩廣總督一同抗擊太平軍。在上報朝廷的詔書中,屢屢都會將自己的名字屬上。如此皇帝在閱讀總督的奏報之時,看見他的名字,也不會忘了他的功勞。
善於揣摩上層意思,同時專注政績。葉名琛知道,」反賊「絕不可能輕易消除反心。所以要嚴格的對待犯人,並且給其他有凡心的人做出威懾。所以當時他每次俘虜了起義軍之後,絕對會處以絞刑。判處死刑的菜市口,每天都會有七八百個人被斬首,最多的一次接近一千人。而他的做法,極對咸豐帝胃口,所以對於葉名琛極為信任,讓其做了兩廣總督,且能待七八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