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一個被後世人稱為「千古一帝」的不世明君,在位時期,很是干了許多後世人稱讚的事情。他少年時挫敗權臣鰲拜,成年後先後平定三藩、收復台灣、親征噶爾丹、保衛雅克薩,以尼布楚條約確保清王朝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控制,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這樣一個功績纍纍的皇帝,不知是基因太好還是如何,生的兒子也個個都不是可以小瞧的。於是在眾位皇子都極為優秀,並且都有一定勢力的情況下,出現了聞名後世的「九龍奪嫡」。
當然「九龍奪嫡」如今不僅是在史學家中極為有名,在許多普通人間,也為人廣泛所知。這最主要的還要感謝,各類清穿小說和清穿影視劇,對這一時期的各種創想展現。一般來說,清穿小說和電視劇的男主角,多半是皇四子胤禛和皇八子胤祀,十三阿哥胤祥是很少成為主角的。可是就算胤祥很少成為男主角,但他這個人物仍然受到很多小女生的喜愛。為什麼呢?因為一個重情重義,為兄弟兩肋插刀,不顧自身安危幫助胤禛的做法,實在很難讓人不喜歡。再加上他,允文允武,男友力爆表,將一干姑娘姑娘們迷得團團轉,哪個會不喜歡呢?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十三阿哥胤祥,他的一生真如電視劇所展現的那樣嗎?
十三阿哥胤祥,全名愛新覺羅·胤祥,是聖祖康熙帝的第十三子,母為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出生於公元1686年,去世於公元1730年,死後得享太廟,謚號「賢」。兄弟間,和四阿哥胤禛關係最為親密。
不要看康熙後來將胤祥圈禁,看似並不怎麼喜愛這個兒子。實際上胤祥從很小的時候,就極得康熙寵愛。在廢太子時間前,康熙帝去哪兒都會將自己的十三阿哥帶去。康熙一生先後六次南巡,而胤祥是眾位阿哥中,陪伴康熙南巡次數最多的人,一共陪康熙出巡六次。
《欽定八旗通志》記載:胤祥「幼偕諸王侍聖祖於宮廷。嘗隨行,以稚弱未能前視,聖祖過,尋履跡伏地嗅之,其孺慕誠切如此」。就是說,胤祥小的時候與諸位兄長一起侍從皇父於宮廷,因為年齡小、個子矮,他幾乎看不見在眾人簇擁下一晃而過的父親。為了表示對父親的孝敬和仰慕,他不禁爬在父親剛剛留下的腳印上一個勁地聞起來。這個說法雖然有誇大的跡象,但並不妨礙今人看見他對自己父親的孺慕之情。實際上,胤祥這個人應該來說是儒家傳統思想中的君子形象。孝順父親,友愛兄弟,加之重情重義。所以說康熙喜歡胤祥應該來說是理所應當的。
得到康熙喜愛的十三阿哥胤祥,卻因為爭儲一事,在太子被廢時,遭康熙圈禁。胤祥從此就淡出了歷史,在史書上留下了十四年的空白。
在胤祥被圈禁的時候,胤禛在眾皇子中脫穎而出,最後登基為帝,年號雍正。胤禛登基之後,便迫不及待的將胤祥放了出來。並且將他從一個毫無爵位的皇子,一下子提位到怡親王的高度,成為「鐵帽子王」。
受到雍正重用的胤祥,充分的展現了他的才能。在雍正前期,政局未定的情況下,幫助雍正穩定時局,成為雍正帝的得力助手。充分表明他除去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外,還頗有辦事才力,善於協調人際關係,是一難得人材。
對於這位和雍正,兄弟情誼甚篤的十三阿哥的結局,小說給了許多的說法。一說他因為心愛的女人去世,最後哀痛於懷,加之政務勞累,於是溘然長逝。二說他在圈禁時期,健康就出了問題,後來又權利輔佐雍正,最後積病俞深,最後到了無藥可治的地步。那麼這位在康熙後期,再未被重用,到了雍正朝卻受封「鐵帽子王」的十三阿哥胤祥,他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看史書應該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病,二是過度勞累。
太醫院外科大夫臣祁嘉釗謹奏:
康熙五十年三月初一日,奉旨看十三阿哥恙,系濕毒結於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膿水。原曾痛,時痛時止,一年有餘,復出此恙,看外形皮薄毒淺,惟筋骨時常作痛,恐其內發成鶴膝風症。臣屢經此症,皆不能速效。謹遵聖訓,用三仙場,外貼除濕拔毒膏。今外恙好些,仍用前藥調理。謹此奏聞。?
朱批:此症終屬不好。
鶴膝風用現代說法就是膝關節結核,是極難治好的病症。患了這樣一個久病難治的疾病,再加上後來為雍正帝盡忠盡力,最後多症並發而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