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這個王朝很特別,它是中國最後一個專制王朝,也是第二個大一統的少數民族王朝,又是落後挨打的王朝,並且清朝還是唯一一個有照片的王朝,這讓我們對於瞭解那個時候的歷史有很大的幫助。
在清朝以前,大家看到的皇帝像都是這樣的:
秦始皇畫像
李世民畫像
由於不是寫實的,所以我們對於這些皇帝真正長什麼樣也無從考證,只能猜測,根據史料和出圖的文物還原,但是有了照相機就不一樣了,有了照相機就可以進行寫實的拍照了,拍出來啥樣是啥樣,那個時候沒有PS,也沒有美顏相機。所以還是很真實的,清朝的皇帝中,光緒和宣統都是有照片的。
清朝的皇族, 慈禧是有照片的
慈禧照片
光緒是有照片的,珍妃是有照片的:
光緒和珍妃的照片
宣統溥儀就更不用說了,照片到處都是
時任偽滿洲國皇帝的溥儀
之所以說照片和畫像是有差別的,大家可能不能體會,那給大家直觀感受下:
魯速君也不多說,大家自己感受,魯速君的感受就是如果沒有照片,畫像不可能還原成光緒帝真實的樣子。
那麼,我們不禁有個疑問,清朝皇族第一張照片是誰呢 ?大家猜也能猜到,那就是恭親王奕訢。
其實這個第一張照片應該是他哥哥咸豐皇帝的,但是他由於害怕,在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後逃到了熱河,所以,清朝皇族的第一張照片就拍了留京談判的恭親王奕訢。
1839年,法國的達蓋爾製成了第一台實用的銀版照相機,它是由兩個木箱組成,把一個木箱插入另一個木箱中進行調焦,用鏡頭蓋作為快門,來控制長達三十分鐘的曝光時間,能拍攝出清晰的圖像。
從此世界可以比較方便的留下照片了。隨著西方入侵清朝,攝影也就隨著侵略來到了中國,但這並不是一帆風順。
1860年,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咸豐皇帝逃跑,只留下恭親王奕訢與英法談判。最終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在簽約的過程中,英軍中的隨軍攝影師、義大利人費利斯·比托拍下了咸豐時代北京皇城的歷史風貌,這是紫禁城最早的歷史影像。
午門(1860年10月25-11月9日),比托攝,拍攝地點:闕左門南側
給恭親王拍的第一張照片也是在跳躍簽訂過程中拍攝的。可能是外國人對中國的皇族也很感興趣吧。
比托其實主要任務是到《北京條約》簽訂禮部大堂,隨時準備用影像記錄這一歷史時刻。給恭親王拍照那是他個人的興趣吧。
英法聯軍中的英國陸軍司令克靈頓將軍在其日記中描述比托為恭親王拍攝照片:「在條約簽訂儀式的過程中,那位不知疲倦的比托先生很想給『北京條約的簽訂』拍攝一張好照片,就把他的照相設備搬了進來,把它放在大門正中,用偌大的鏡頭對準了臉色陰沉的恭親王胸口。
這位皇帝的兄弟驚恐地抬起頭來,臉刷地一下就變得慘白……以為他對面的這門樣式怪異的大炮會隨時把他的頭給轟掉——那架相機的模樣確實有點像一門上了膛的迫擊炮,準備將其炮彈射入他可憐的身體。人們急忙向他解釋這並沒有什麼惡意,當他明白這是在給他拍肖像照時,他臉上驚恐的表情頓時轉陰為晴。」但是,由於當時室內光線不好,比托這次拍攝恭親王的照片並不成功。
1860年代的相機還原圖,確實像一個大炮
不過,比托沒有放棄,恭親王回訪額爾金,比托再次抓住時機,在額爾金勳爵的住處給恭親王奕訢補拍一張肖像照片。據英軍軍醫芮尼的描述:恭親王那天「身穿一件紫色的,繡有黃龍的錦緞官袍……他戴著一頂邊緣上翹的官帽,除了在頂戴處有一個紅綢做成的旋鈕之外,並無其他任何裝飾。」這張照片拍攝得非常成功,此後被多次使用,成了恭親王的標準像。
清朝皇族第一張照片,其實應該是第二張
從比托留下的影像中我們看到,恭親王面容清,表情肅穆,雙眉緊鎖,悲涼而憂鬱,我猜測應該是那個時候恭親王還不習慣拍照,估計心裡還認為拍一次找就攝走一絲魂吧,所以他其實是緊張的。這是目前我們可知的最早的皇室成員的照片,為研究政治史和攝影史提供了可靠的形象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