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奕劻,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貪,對金錢的渴望,得要斂奪無數的錢財。能貪錢的前提,就是他跟慈禧的關係不差,由於這層關係,他生下了那麼多的格格,其中就有兩位常常陪同慈禧遊玩。曾有一張老照片,就拍到了慈禧和四名年輕女子的合影,其中就有一位是慶親王的四女兒。
從圖片中,我們值得肯定的說這是一張真實的照片,並沒有任何的PS痕跡。而且可以看出慶親王的四女兒比我們所知曉的珍妃年輕許多,相貌極為漂亮,可以說是金枝玉葉。除了這張照片,我們也看到過慈禧出行,並且旁邊圍繞一群太監的照片,其中就有慶親王的四女兒,哪裡有慈禧,就會有她的身影,足見她深受慈禧的喜愛。
慶親王的四女兒命運最終如何,我們無從而知,就好像她的原名叫什麼,至少你在百度上是搜尋不到,可見資料的丟失。我們只知道她是嫁給了裕祿的第九個兒子,慶親王為何要這麼做,可以說是政治聯姻,為了籠絡朝中大臣,不惜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其兒子。裕祿是誰?那就是晚清的大臣,在1898年,被任命為軍機大臣,可見他在當時的權力之高,不然我們狡猾的慶親王也不會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的兒子,對慶親王本人來說,錢財才是最重要的,女兒這些只不過是附屬品,是成全自己的砝碼罷了。身為封建時期的女性,慶親王的四女兒也好不到哪裡去。
清朝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簡介
慶親王奕劻全名是愛新覺羅·奕劻,出生於1938年,是滿洲鑲藍旗人,皇室貴族,曾經做過清朝的第一任內閣總理大臣。慶親王奕劻也是愛新覺羅·弘歷的曾孫,而愛新覺羅·弘歷又被叫做清高宗,所以慶親王奕劻是個不折不扣的皇親國戚。
奕劻剛開始的官職是輔國將軍,之後先後被封為御前大臣、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內閣總理大臣,他的爵位也從貝勒逐漸晉陞為了慶郡王,之後在光緒二十年的時候,慈禧太后將奕劻封為了慶親王,之後人們也習慣用慶親王奕劻來稱呼他。
慶親王奕劻小時候便過繼給了慶郡王,在他十二歲的時候便被封為了輔國將軍。雖然奕劻並沒有實際本事,但是卻寫得一手好字,深得慈禧太后喜歡,因此,每次慈禧和自己的弟弟通信都是由奕劻來代筆的。在同治十一年的九月份,因為當時的同治皇帝大婚,歡喜之下將奕劻封為了御前大臣,並且給了奕劻一個郡王的頭銜。
儘管慶親王奕劻官位越來越高,但是他確實是個沒什麼才能的人,職位越高,收到的非議也越多。但是慶親王奕劻始終抓著慈禧太后這棵大樹,慈禧喜歡什麼,他便給她什麼,慈禧支持什麼,他便支持慈禧,因此他的能力雖然平庸,但只要不犯什麼大錯,便會一直陞官加爵下去。但眾所周知的是,慈禧的統治是昏庸的,因此慶親王奕劻所做的決定基本上也是昏庸的,在光緒二十七年,簽訂《辛丑條約》的便是慶親王奕劻,主張鎮壓義和團的也是他。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奕劻逃到了天津,之後因為捨不得慶王府中的家財,又回到了北京,但只見滿屋狼藉。
慶親王奕劻死於1917年,享年79歲。
奕劻墓在哪
奕劻墓位於北京市昌平區的一座山腳下,那裡風景十分優美。相傳奕劻富可敵國,因此給自己的陵墓選了個風水極佳的地方。然而如今奕劻墓卻已經破敗不堪了。奕劻是1927年去世的,至今只有89年,短短幾十年間陵墓就已經被摧毀得體無完膚了。
奕劻墓被毀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奕劻作為當時清朝的首富,陵墓中藏有大量的金銀珠寶,因此吸引了許多盜墓人的眼球。奕劻墓雖然保留了其獨特的建築風格,但是陵墓內部的珍寶、首飾已經被洗劫一空了,磚牆上的洞口明顯是人為的,因此可以推斷,奕劻墓被毀和盜墓人有很大關係。
第二,奕劻死後,整個中國都處於戰爭時期,槍林彈雨使得許多建築物被毀,奕劻墓也沒有倖免於難。據瞭解,在建國之後,奕劻的陵園成了駐軍地區,在那裡沒有人會關注這座墳墓,也沒有人去修繕。久而久之,這裡變成了一塊荒地,雜草叢生,更顯得破舊不堪了。
第三,奕劻墓之所以殘缺不堪,是因為幾十年來無人修繕。奕劻作為帶頭簽訂《辛丑條約》大臣之一,許多人都恨他入骨,他死後也沒有人懷念他,更不會有人修繕他的墳墓。直到後來,人們才想起歷史上這個權傾朝野的風雲人物,想要著手修繕他的墓地,可惜發現奕劻墓只留下了幾座小樓,碑文上的文字已經被嚴重磨損,無法復原了。
愛新覺羅奕劻介紹
奕劻生於1838年,卒於1917年,是晚清的一大重臣。根據他的所作所為,曾有人作出評價,認為他受了賄賂,然後勸慈禧讓國,導致清朝的天下,竟斷送在他的手上,更多人認為他才是晚清第一大貪官。
在1838年的春天,奕劻在北京出生了,關於他的出身那可就複雜了,他可是乾隆帝的兒子永璘的孫子,因此他也算是出身於宗室,是個地道的滿洲鑲藍旗人。
在他只是12歲的時候,就被襲封為輔國將軍,就是由於他的出身好,他才幼年當上了官。之後經過一系列的挫折,直到1894年,慈禧太后已經獨攬大權,在自己的60歲大壽上,親手冊封他為慶親王。過了14年,他被冊封了晚清歷史上最後的一個鐵帽子王,並且是世襲爵王位,可見他是多麼受的慈禧的重視。在辛亥革命時期,奕劻可是統帥了6個月內閣,做了第一位內閣總理大臣,是決定晚清歷史的關鍵性人物。
此人深受慈禧的重視,在慈禧跟自己的弟弟桂祥通信的時候,常常由奕劻代筆,雖然他的學問不見得很廣泛,但是他寫的了一手好字,並且能夠得到慈禧的喜愛。在1884年的時候,恭親王遭到了貶職,因此毫無實權的奕劻就有了機會,出任管理接待各國事物的大臣,與各國有了來往。雖然日後他的官運節節高昇,但是他本人是毫無多少能力,常常遭到別人的恥笑。
在清末的時候,奕劻找到了跟自己差不多的人,那就是袁世凱,兩個人共同控制清朝,一個是掌控朝局,另一個掌控軍隊,因此兩個人常走在一起,相互問計。兩個人就是清朝的滅亡的掘墓人。
等到清朝滅亡之後,奕劻就遷居到天津,於民國6年去世,享年79歲。
揭秘奕劻死後家產哪去了
慶親王奕劻是清朝末年比較有名的皇族大臣之一。奕劻的曾祖父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而奕劻本人也是滿洲八旗中的鑲藍旗人,十二歲的時候便被封為了輔國將軍。在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後,奕劻在萬般不捨中搬到了天津。之後他因為想念自己家中的財物又回到了北京慶王府,結果看到的只是一片狼藉。那麼奕劻家產哪去了?
據史料記載,慶親王奕劻一生都是個平庸無能的人,不僅如此,他還特別貪鄙,十分喜愛錢財。奕劻憑借自己在慈禧太后那邊的好印象,再加上清朝皇帝對自己親戚的容忍,奕劻竟然不斷加官進爵,即使自己什麼能力都沒有,唯獨能談上的便是寫了一手好字,然而這對政治而言並沒有什麼實際用途。
奕劻的官運出奇得好,在十二歲擔任輔國將軍之後,又在1872年的時候成為了御前大臣,先後又擔任了清朝政府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內閣總理大臣。奕劻在陞官的時候也不忘了發財,經常接受下面官員的賄賂,也經常賣官給那些有錢人。而奕劻的業餘愛好更是簡單,就是打牌、吃飯、投資。而也是奕劻的貪財,斷送了清王朝的統治。在武昌起義之後,奕劻收了袁世凱送上的錢,於是便奏了上去,讓政府用袁世凱去鎮壓這場暴亂。也就這麼一奏,大清便亡了。
傳說奕劻有一億白銀的錢財,但是似乎他的後人也沒有特別富有的,那麼奕劻家產哪去了?錢肯定是被後人分光了的,而他的後人也都逃到國外去了,有多少是隱形富豪也不一定。而他的一處家產之後是由梅蘭芳在居住的。至於慶王府中的其他物什,在奕劻搬到天津之後,基本上被搶奪一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