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是晚清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代表人物。他領導的維新變法,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筆的痕跡。對於這個人物,早先史學界一致給的都是肯定意見。認為在那個時候,一個傳統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長大的人,能夠看清未來道路。認識到改革才是強國之路,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遠遠高於中國傳統的封建主義制度,是極其難得的事情。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為了振興國家,不顧自身安危,上述奏折,請求君主進行維新。在頑固派舊勢力的強烈阻止下,仍然苦苦堅持,具有殺身成仁的超然思想。
但到了後來,隨著越來越多史料的出現,康有為此人身上的污點也越來越多。這也導致了後來的史學界,出現了一部分否定康有為的聲音出現。肯定派與否定派,進行了激烈的論戰。而導致他身負污名的其中一件事,便是康有為一直宣傳改革,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但實際上他自己卻與自己的主張相背。他一身娶了很多的妻妾,在60多歲的時候,還強納了一個十多歲的少女為妾。這種做法,實在讓人質疑他的人品。
康有為一生有六位妻妾,元配張雲珠,二太太梁隨覺, 三太太何旃理, 四太太市岡鶴子, 五太太廖定征, 六太太張光。
原配張雲珠,字妙華,張玉樵之女。張玉樵是康有為的舅舅,因為看重康有為聰穎好學,便將女兒許配給他。張雲珠比康有為大三歲,正所謂「女大三,抱金磚」,張雲珠嫁給康有為之後,極其賢惠,「終日勤勤,無稍暇」,識大體,以自己的方式支持康有為的事業。兩夫妻的感情不同尋常,在張雲珠死後,康有親為其執拂送喪,悉如古禮,並說:「四十七載同糟糠而共患難兮,悼傷逝於千秋。」
梁隨覺,廣東博羅縣人,識文斷字,略通文墨。張雲珠在變法失敗後,鎮定帶著家人搬家,獨立支撐起每月了康有為的家。梁隨覺則是與康有為一起踏上了漫長的流亡之路。在偏僻閉塞的印度大吉嶺,梁隨覺強忍幼子早夭的悲痛,為康有為安排一切,使得康有為得以安心潛入他的理想王國,完成《大同書》。她和張雲珠一樣,都是極為堅強的女性,具有中華婦女的傳統美德。她搜集和保存的康有為的信札手跡,更是成為研究康有為晚年生活的重要資料。
何旃理,字金蘭,旅美華僑,原籍廣東開平。雖然她與康有為相處時間最短,卻讓康有為刻骨銘心。兩人的愛情帶有一種奇幻色彩,17歲的何旃理,因為在台下聽康有為演講,從而深深的愛上了,與自己年齡相差極大的康有為。兩人不顧世俗,克服萬難在一起。可惜何旃理24歲便患病身亡,康有為與其共處的7年,成為餘生的哀痛和追憶,每逢週年祭或清明,康必親臨墓地,涕淚哭訴,長跪不起,直到他去世。
市岡鶴子,原為康有為流亡日本時僱傭的工人,16歲。因為康有為對她很好,因而嫁給了他。後隨康有為回國後,與康有為的兒子有了情愫,甚至還懷孩子。在得知自己有孕後,便懷著身孕回國,隱姓埋名生活,去世後才告知了世人,她與康氏父子的情感,後臥軌自殺。其子凌子根據信物,找到了康氏族人。
六太太張光,18歲時在溪邊浣紗,被年過花甲的康有為遇見。康有為頓覺其人如西施再世,不顧眾人反對,向張家提親。張家原是拒絕的,可迫於康有為的勢力,最終同意了這門親事。康有為的這門親事,遭到了家裡的一致阻攔,甚至婚禮都拒不參加。可康有為仍舊將此女娶回了家,並疼愛有加。康有為逝世後,張光過繼了一個女兒,後病逝。
康有為一生共有十二個子女,可真正長大成人的卻只有二子四女。
長子康同籛,妻岑德靜,共育有二子一女,長子佑德,女佑寧,幼子佑明。
次子康同凝,妻龐蓮。
長女康同薇,元配張雲珠所生,嫁與麥仲華,共生育子女十一個,次子偉曾與女倩曾早殤,長子麥健曾,三子麥僖曾,十女麥像曾,十一女麥任曾。
次女康同璧,元配張雲珠所生,嫁與羅昌,子羅榮邦,女羅儀鳳。
六女康同復,嫁與潘其璇,共生八個子女,長女潘慶端,長子潘慶贄,次女潘慶慧,三女潘慶昭,次子潘慶亮,四女潘慶樂,三子潘慶光,四子潘慶圭。
七女康同環,嫁與何永樂,育有子女三人,長女何康德,次女何康儀,幼子何康樂。
八女康同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