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想學詩,找了寶釵,寶釵不願教。她又找林黛玉教她。香菱為什麼想學寫詩?林黛玉又為何教香菱寫詩呢?
毫無疑問,第四十八回,林黛玉教香菱寫詩一節,最是溫馨動人的,但也是歧義最少的。可是,這一次,我卻讀出了另外一些意思。
曹雪芹在這裡很詳細的寫林黛玉教香菱寫詩,除了表現林黛玉和香菱的才學以及相知之外,到底還有什麼含義呢?
想著想著,突然就明白了。林黛玉教香菱寫詩,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在間接的表現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姐妹之情”。
從薛寶釵審問林黛玉開始,到交心談話,再到林黛玉貧嘴求饒,林黛玉和薛寶釵早已經由情敵變為姐妹變為知己了。因此,香菱求黛玉教她寫詩,黛玉不覺得煩,香菱不覺得唐突,就是寶釵也覺得自然。
首先,我們來看林黛玉對待香菱的態度。
“此時黛玉已好了大半,見香菱也進園住,自是歡喜。”
林黛玉這個人,素來是“喜散不喜聚”的,可是,此番見了香菱,卻是喜歡的。這說明黛玉是相當待見香菱的。這裡,除了黛玉和香菱兩人的惺惺相惜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黛玉和寶釵的關係的實質性轉變,這才是基礎。我甚至覺得,黛玉和寶釵關係的改善,對於黛玉而言,影響至深,已經在逐漸改變黛玉那種悲觀的人生觀了。
其次,我們來看教詩歌的過程中黛玉和寶釵的交流,而這種交流,是通過香菱來傳達的。
香菱學詩,黛玉主動要求“你就拜我作師”,一點也不客氣,也不徵求寶釵的意見,一來見出黛玉對寶釵的瞭解,二來見出了黛玉和寶釵的感情已經相當自然,非同一般了。
香菱學詩,寶釵十分配合。大家別忘了,寶釵要香菱進來,原是要香菱服侍自己的,可是,這只是借口,我們看香菱學詩,那裡幹了半點活計,而寶釵呢,一點不埋怨,不僅不埋怨,而且十分理解和關心。隨便舉一例:
“香菱拿了詩,回至蘅蕪院中,諸事不管,只向燈下一首一首的讀起來。寶釵連催他數次睡覺,他也不睡。寶釵見他這般苦心,只得隨他去了。”
香菱學詩,寶釵其實也有參與。香菱做了一首詩,準備拿給黛玉看,寶釵是這樣說的:“這個不好,不是這個作法。你別怕臊,只管拿了給他瞧去,看他是怎麼說。”而香菱再作一首,寶釵是這樣評價的:“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個‘色’字,倒還使得。你看句句倒像是月色。也罷,原是詩從胡說來,再遲幾天就好了。”
一次香菱學詩的過程,其實就是黛玉和寶釵姐妹倆默契配合的過程,一個主教,一個支持,一個開導,一個鼓勵,其中透露的卻是黛玉和寶釵的和諧,這難道不就是“釵黛合一”的典型案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