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則 訂立家規民約
李光地故居地處泉州安溪縣湖頭鎮中山街附近,由住宅、祠堂等若幹部分組成,包括舊衙、新衙、賢良祠和問房大厝。其中,問房大厝是李光地二伯父李日燝的居所。2013年,李光地宅與祠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研究李光地相關歷史和文化的實物資料。在新衙大厝裡,李光地親自撰寫的家訓《家訓諭兒》和《誡家後文》,歷經300年光陰,仍高懸牆上,絡繹遊人默默瞻仰,暗暗誦讀。
家訓,是家族自己制定的約束、教化族人「法典」,宋元明時期,家訓文化繁榮,遺憾的是,由於各種原因,閩地家訓文化相對滯後,宗族子弟、社會秩序失於約束。以李光地家族為例,明清之際李家聚居湖頭十餘世,有部分子弟失於約束,小則「妄覬非分之財」,大則聚眾與鄉鄰鬥毆,「不聞官府」。
1715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李光地請求休致得允,一路風塵回到湖頭,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景象。這使這位秉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思想的理學名相憂心,他開始親自撰寫家訓族約,構建宗族自治。
現年已74歲的李金德,是李光地第11代後人,他告訴記者,「老祖宗」手書《家訓諭兒》告訴家族子孫提高學習效率的秘訣;《誡家後文》闡述李氏家族曾出身草根,如何艱辛才有如今狀況;《本族公約》則直指族中陋習,嚴格規範族人。
家訓族規外,李光地還制定鄉約。包括《同裡公約》《丁酉還朝臨行公約》等,他嚴申反對盜竊、姦淫、賭博、盜耕牛私宰、防火焚山等,影響湖頭及附近地方民風,使地區安定。
李光地族裡規約還惠及全縣。康熙五十五年,李光地親自給安溪知縣曾之傳寫信,並抄附家規鄉約,囑咐他:「頒行條教,俾僻壤有所遵循。」此後,曾之傳遵其意將之推及全縣。
泉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李光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葉茂樟說,李光地「家訓」,產生極大社會影響,不僅教化族人,而且革新了泉州民風民俗。「其後世出現『四世十進士七翰林』盛況,先後出現1位宰相、4位總兵、99位舉人,入仕100多人。」另據《榕村譜錄合考》記載,由於李光地制定族規鄉約,以約束鄉族,課訓子弟,「奸賊屏息,狙獪失恃」,人民講究「孝悌」道德,社會安定和睦。
可以說,李光地妙著「家訓」,使宋代理學家的宗族自治理想第一次在安溪乃至閩南地方社會得到完整實踐。敬業守分、克勤克儉、與人為善等等理學文化理念,隨大量家訓族規的踐行,滲透到地方阡陌,成為閩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文化動力。
書院傳承 振興中華閩學
清朝初年,福建戰亂頻繁,文教設施破壞嚴重,李光地深感痛心。他視復興書院,振興閩學為己任,一生奔走,為各地書院撰寫「院記」、
授課、吟詠詩篇,甚至親自創辦書院。安溪考亭書院、泉州府學就是他請假在籍時,一力主持修復。
1715年,冬寒料峭,李光地回到故里,拜訪曾之傳,在文昌祠中落腳。看到文昌祠富麗堂皇,而縣學東朱子祠卻搖搖欲墜,頗有感慨,他認為修建文昌祠無可厚非,但更應修建紀念朱熹的地方,倡議建一書院。他對曾之傳說:「俗祀文昌,蓋古者司中司命之遺,雖然星辰河岳必以人配,五百年來朱子人師也……吾邑為朱子奉檄往來品題名勝之區,法得立祀,非其人不興也,期有待於吾候乎?」
這番話打動曾之傳,於是他在李光地授意下,在文昌祠後購地,連同文昌祠一起擴建為書院(書院故址在今縣城清溪城隍廟東),立「考亭書院」匾額,又置田租六十栳為香火資。
1716年(清康熙五十五年),考亭書院建成後,還將置於仙苑碼頭的一塊刻有「仙苑」兩個大字的石碣移入院中,據說此碑是朱熹所寫。此後兩百年,考亭書院延師聚徒,課業講藝不斷,直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廢科舉,興學堂,安溪遂將考亭書院改為學堂,這是泉州府最早設立的一所學堂。而紀唸書院的「仙苑」石碣,民國期間再遷回原地,至今屹立仙苑古街後山。
葉茂樟介紹,李光地力主修復的考亭書院是安溪歷史上影響非凡的一處所在。在書院傳承,教化培育下,清代,安溪參加科舉考試與及第的人數日益增多,僅在清代260多年中,就有進士45人,文武舉人313人。
除考亭書院,李光地還支持福州鰲峰書院、尤溪南溪書院。此外,李光地還推動泉州知府劉侃知主持重修泉州府學,教化民眾,不僅給泉州帶來良好學風,而且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
縱觀李光地傳承書院教育所付出的種種努力,其「學校之廢為賢人君子所憂憫」的拳拳之心清晰可見。葉茂樟說,通過書院陣地,清代朱子學的中心逐漸轉移到泉州,朱子學在福建得以進一步弘揚,從而為創設和諧穩定、尊文重教、積極進取的閩文化奠定了基礎,「從這一點上說,李光地所起的作用顯而易見。」
精神文化 後世傳揚不息
李光地已離世298年,而他的精神文化綿延至今,並仍將傳揚不息。
在湖頭鎮,每年都會舉行兩次紀念活動,即五月廿八的李光地忌日和農曆九月初六的誕辰日。「特別是逢五週年或逢十週年紀念,就會更加隆重。全族後裔都要到場參加,舉行跪拜文貞公儀式,並由輩分高的族人主持,大家依次排成隊伍,齊聲研讀《誡家後文》。」新衙故居宗親會會長李瑞榮說,「今天,李氏宗親更是將其家訓文化帶出國門,在海外廣佈影響。」
在新衙大厝的廳堂裡,4幅李光地親筆詩作高懸,其中一首這樣寫道:「家傳一首冰壺賦,庭茁千尋玉樹枝。」李瑞榮說,這些詩作是李光地一生清廉為官、勤政愛民的真實寫照,激勵後人要像他一樣,心如明鏡、志向高遠、奮力拚搏,為國家多做貢獻。
「2012年起,我縣在湖頭鎮最繁華的河濱路撥出30多畝用地,啟動建設李光地主題文化公園。整個公園以李光地生平作為切入點和主軸,弘揚李光地精神文化。」安溪縣湖頭鎮文管辦主任李清黎說,目前主體部分已經全部完工,公園建成後,將成為湖頭鎮李光地文化之旅的又一站。
「每年都有好幾萬遊客前來湖頭,其中包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華僑,以及散佈在各地的湖頭李氏家族宗親。」李清黎說,「去年就有好幾個海外學生團來到這裡,開展參觀、交流、學習活動。在這裡,遊客可以充分瞭解李光地歷史事跡,感受其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