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八國聯軍之一的奧匈帝國是如何滅亡的

  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26年),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王國等國派遣的聯合遠征軍,侵入中國,開展了一場大屠殺。

  奧匈帝國,全稱是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歐洲列強之一,奧匈帝國在歷史上最著名的是在1914年發生的薩拉熱窩事件,皇太子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進民族主義分子加夫裡洛·普林西普刺殺,是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奧匈帝國在戰爭期間屬於同盟國陣營,同盟國最終於1918年戰敗。戰爭期間,奧匈帝國的政局空前動盪,由興起於歐洲中部地區的古老的皇室聯姻合併而來的舊帝國抵抗不過境內獨立運動的風起雲湧,終於解體、分裂為多個國家。

  雖然奧地利帝國首都一直都在維也納,但奧匈帝國在匈牙利王國的首都卻是布達佩斯。匈牙利王國境內享有很大程度的的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鑄幣等自治權,但外交、國防、匯率等對外事務方面則與奧地利協同一致,統一由帝國的中央政府處理。

揭秘:八國聯軍之一的奧匈帝國是如何滅亡的

  該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極其嚴重,內政主要由組成她的12個民族之間的商議所決定;但當時歐洲各地民族獨立思想不斷發展,雖然奧匈帝國在其成立期間不斷有民族主義起義和其它糾紛,但在它所存的約50年間整個國家的經濟不斷發展、國家實現了現代化、許多開明的改革得以施行。

  奧匈帝國的解體

  1918年夏,戰事對同盟國越來越不利。雖然到目前為止奧匈帝國內的少數民族領導人一直對哈布斯堡皇帝保持忠心,但此時他們不得不考慮他們自己的利益了。當協約國的勝利顯而易見時,對他們來說也是脫離舊的帝國的時刻,接受協約國所宣揚的民族主義是必走的路了。此時的奧匈帝國已經無法將這眾多民族聯合在一起了。其它成員也對帝國喪失了信心:經濟發展已經停止,新的經濟發展的希望也消失了,戰時許多戰前在奧地利部分引入的開放政策被取消,這使社會主義者非常氣憤。在這些條件下極端民族主義者獲得了許多支持者。1918年9月和10月,一系列地區宣佈獨立。1918年11月3日奧匈帝國與協約國達成停火協議。

  戰爭的結束也是奧匈帝國的終止。對戰勝國來說,按照伍德魯·威爾遜宣佈的十四點計畫奧匈帝國分裂為許多民族國家是必然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分裂奧匈帝國並非協約國的戰爭目的,這個建議一直到戰爭後期才獲得支持。相反的,許多人認為奧匈帝國的分裂並不解決當地的民族問題,而只是使得這個地區更加不穩定。

  10月28日捷克首先宣佈獨立,匈牙利其次。特蘭西瓦尼亞大多數地區加入羅馬尼亞,其中還包括了很多匈牙利少數民族。南部的斯拉夫地區聯合組成了後來的南斯拉夫。

  戰後戰勝國承認這些新的邊界,大大地改變了當地的政治地圖。一系列條約保障這些邊界的合法性。

  奧地利和匈牙利成為共和國,哈布斯堡王朝被永久驅逐。在匈牙利首先成立了一個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但1919年羅馬尼亞入侵後保皇勢力又開始抬頭。1920年匈牙利恢復為一個王國,但沒有國王。奧匈帝國的最後一位皇帝卡爾一世企圖佔據這個王位沒有成功(1921年3月至10月),他被放逐到葡萄牙屬馬德拉群島,後來在那裡逝世。米克羅斯·霍爾蒂成為執政者。

  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26年),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王國等國派遣的聯合遠征軍,侵入中國,開展了一場大屠殺。

  奧匈帝國,全稱是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皇室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王冠領地;歐洲列強之一,奧匈帝國在歷史上最著名的是在1914年發生的薩拉熱窩事件,皇太子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黑手黨的激進民族主義分子加夫裡洛·普林西普刺殺,是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奧匈帝國在戰爭期間屬於同盟國陣營,同盟國最終於1918年戰敗。戰爭期間,奧匈帝國的政局空前動盪,由興起於歐洲中部地區的古老的皇室聯姻合併而來的舊帝國抵抗不過境內獨立運動的風起雲湧,終於解體、分裂為多個國家。

  雖然奧地利帝國首都一直都在維也納,但奧匈帝國在匈牙利王國的首都卻是布達佩斯。匈牙利王國境內享有很大程度的的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鑄幣等自治權,但外交、國防、匯率等對外事務方面則與奧地利協同一致,統一由帝國的中央政府處理。

揭秘:八國聯軍之一的奧匈帝國是如何滅亡的

  該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極其嚴重,內政主要由組成她的12個民族之間的商議所決定;但當時歐洲各地民族獨立思想不斷發展,雖然奧匈帝國在其成立期間不斷有民族主義起義和其它糾紛,但在它所存的約50年間整個國家的經濟不斷發展、國家實現了現代化、許多開明的改革得以施行。

  奧匈帝國的解體

  1918年夏,戰事對同盟國越來越不利。雖然到目前為止奧匈帝國內的少數民族領導人一直對哈布斯堡皇帝保持忠心,但此時他們不得不考慮他們自己的利益了。當協約國的勝利顯而易見時,對他們來說也是脫離舊的帝國的時刻,接受協約國所宣揚的民族主義是必走的路了。此時的奧匈帝國已經無法將這眾多民族聯合在一起了。其它成員也對帝國喪失了信心:經濟發展已經停止,新的經濟發展的希望也消失了,戰時許多戰前在奧地利部分引入的開放政策被取消,這使社會主義者非常氣憤。在這些條件下極端民族主義者獲得了許多支持者。1918年9月和10月,一系列地區宣佈獨立。1918年11月3日奧匈帝國與協約國達成停火協議。

  戰爭的結束也是奧匈帝國的終止。對戰勝國來說,按照伍德魯·威爾遜宣佈的十四點計畫奧匈帝國分裂為許多民族國家是必然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分裂奧匈帝國並非協約國的戰爭目的,這個建議一直到戰爭後期才獲得支持。相反的,許多人認為奧匈帝國的分裂並不解決當地的民族問題,而只是使得這個地區更加不穩定。

  10月28日捷克首先宣佈獨立,匈牙利其次。特蘭西瓦尼亞大多數地區加入羅馬尼亞,其中還包括了很多匈牙利少數民族。南部的斯拉夫地區聯合組成了後來的南斯拉夫。

  戰後戰勝國承認這些新的邊界,大大地改變了當地的政治地圖。一系列條約保障這些邊界的合法性。

  奧地利和匈牙利成為共和國,哈布斯堡王朝被永久驅逐。在匈牙利首先成立了一個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但1919年羅馬尼亞入侵後保皇勢力又開始抬頭。1920年匈牙利恢復為一個王國,但沒有國王。奧匈帝國的最後一位皇帝卡爾一世企圖佔據這個王位沒有成功(1921年3月至10月),他被放逐到葡萄牙屬馬德拉群島,後來在那裡逝世。米克羅斯·霍爾蒂成為執政者。

隨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