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半倫是龔自珍的兒子,名橙,字孝拱。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自幼好學,天資聰穎,博覽群書,然而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頗有龔自珍的風流本性,但是在做學問上,卻沒有半點龔自珍的影子。龔自珍的兒子龔半倫雖博覽群書卻放棄參加科舉考試。龔半倫這個人比他父親更加的風流自喜,並且目中無人,據史料記載龔半倫除了自己的小老婆對其他一切東西皆不感興趣。
龔半倫舊照
龔半倫雖然是官二代,但是卻沒有像現今的這些官二代一樣貪戀權力和錢財。龔半倫雖學識淵博,並且得到龔自珍的親自授教,但是龔半倫狂傲,喜歡空談,雖然龔自珍教導他要認真做學問,但是龔半倫偏偏不聽,辜負了龔自珍的期望。龔半倫流落到上海後,投靠了英國公使,龔半倫會說英語,威妥瑪相當重視他,並且給他極高的待遇,還給他配了護衛。
知遇之恩定當湧泉相報,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中國的時候,龔半倫跟隨英國人來到北京,並且把英法聯軍引進到圓明園裡,隨英法聯軍一起搶奪珍寶財物,發了一筆橫財。隨後的火燒圓明園暴行是中國人的痛,龔半倫和龔自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愛國,一個賣國。龔半倫跟所有的賣國賊一樣,都沒有逃出老天的懲罰,龔半倫雖前半生風光,但是龔半倫的晚年卻不幸福,生活窮困潦倒,靠典當家裡的東西為生,最後因精神不正常發狂致死。
龔自珍死因是什麼
龔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是改良主義的領導人。人們朗朗上口的「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便是他的詩作。龔自珍最終在書院暴死,年僅49歲,史稱丁香花疑案。關於龔自珍死因,人們眾說紛紜。其中最普遍的一種說法是龔自珍的死跟顧太清有關。
龔自珍畫像
顧太清自小父母雙亡,由家在蘇州的姑父姑母撫養大,顧太清生得苗條身段、長相甜美。正趕上奕繪的福晉妙華夫人因病去世來到蘇州散心,碰巧遇到顧太清。奕繪在蘇州待了一段時間,喜歡上了顧太清,便把她納為側福晉,兩人遊山玩水,日子過得十分快樂。後來奕繪因病不起,一個月後離世,留下了顧太清和一雙兒女。丈夫死後沒多久她又開始恢復與京中文人雅士的詩詞交往,當時她遇到了龔自珍。顧太清十分欣賞龔自珍,兩人便常常在一起討論詩歌。當年受到過顧太清譏諷的陳文述來到京城,他看到《己亥雜詩》,找出了一些微妙的把柄。很快京城裡流傳開有關顧太清與龔自珍的緋聞,於是流言蜚語和指責統統向他們襲來,最後龔自珍被逼得無處可待只好離開京城。最後在江蘇雲陽書院被奕繪的兒子毒死。這就是龔自珍死因。
歷史上關於龔自珍死因還有許多說法,有說他是被宗人府的同事殺害,也有的說是龔自珍被自己的美妾殺害,因為美妾偷歡時被龔自珍發現,所以才將龔自珍殺害。
介紹龔自珍怎麼死的
龔自珍字璱人,號定盦,是清朝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同時也是改良主義的先驅。1841年距離農曆的中秋節還有3天時,龔自珍在雲陽書院暴死,享年49歲,那麼龔自珍怎麼死的呢?對於龔自珍的死因眾說紛紜,有種說法是他和清朝親王奕繪的小老婆顧太清私通而被奕繪的兒子下毒身亡,也就是歷史上的丁香花公案,那麼龔自珍怎麼死的呢?
龔自珍畫像
顧太清自小父母雙亡,跟隨姑父姑母長大所以便隨姑父姓顧,她自幼學習詩詞更因天資聰穎,所作詩詞非常清奇精巧,在江南文壇中可以稱得上魁首。一次貝勒王奕繪南遊到蘇州,在接風宴上被顧太清的明麗可人、詩詞甚嘉所吸引,後將她納為側王妃並帶回了京城。九年後奕繪因病去世,顧太清逐漸將思念亡夫的憂愁轉移到作詩題賦裡,其中交往密切並且常到她家裡吟詩論賦的常客就是龔自珍,這時杭州文人陳文述來到京城並把龔自珍的憶丁香花的詩及記夢的詞巧妙聯繫在一起,很快這段被誤解的偷情緋聞在京城流傳開來,再加上一些無聊文人的煽風點火使得本來捕風捉影的傳聞變得有理有據,流言四起而龔自珍和顧太清毫無招架之力,最終龔自珍被逼陰鬱的離開了京城,顧太清有口難辯被奕繪的兒子載鈞趕出王府,後在養馬營租了幾間破舊屋子艱難為生。
龔自珍怎麼死的還有另外幾種說法,被權貴穆彰阿所殺,被青樓女子毒死,被榮親王府殺手所殺,但這些都只是傳言而已。
龔自珍和顧太清的關係
清道光年間,京城裡謠傳著一件爆炸性的緋聞,歷史上稱之為「梅花香案」。這故事裡的兩個主角分別是已逝貝勒王奕繪的側王妃顧太清和一代文豪龔自珍。顧太清自小父母雙亡,跟隨姑父姑母長大所以便隨姑父姓顧,她自幼學習詩詞更因天資聰穎,所作詩詞非常清奇精巧,在江南文壇中可以稱得上魁首;因江南山水的滋潤,顧太清生得纖瘦身材,皮膚白皙。
顧太清畫像
有一次,貝勒王奕繪南遊到蘇州,在接風宴上被顧太清的明麗可人、詩詞甚嘉所吸引,後將她納為側王妃並帶回了京城。九年後奕繪因病去世,顧太清逐漸將思念亡夫的憂愁轉移到作詩題賦裡,並漸漸恢復了與文人雅士的詩詞交往,其中交往密切並且常到她家裡吟詩論賦的常客就是龔自珍,龔自珍顧太清兩人自此經常一起吟詩作對,但龔自珍顧太清之間的緋聞風波也是從這裡開始的。
這時杭州文人陳文述來到京城並把龔自珍的憶丁香花的詩及記夢的詞巧妙聯繫在一起,很快這段被誤解的偷情緋聞在京城流傳開來,再加上一些無所事事的文人的煽風點火使得本來捕風捉影的傳聞變得有理有據,流言四起而龔自珍顧太清兩人毫無招架之力,最終龔自珍被逼抑鬱的離開了京城,顧太清有口難辯被奕繪的兒子載鈞趕出王府,後在養馬營租了幾間破舊屋子艱難為生。
詩人龔自珍是哪個朝代
史料記載龔自珍字璱人,號定庵,是清朝末年著名的詩人、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與此同時,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改良主義的先驅者。龔自珍1792年生於仁和,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1841年暴卒於江蘇丹陽。由於他的生平年月,人們便產生了龔自珍是哪個朝代的人這一問題。
龔自珍畫像
對於龔自珍是哪個朝代的人這一問題,史料中記載的說法不一。清初、清朝中期、清末、近代這幾種說法都有,但其中清末和近代這兩種說法相對比較普遍。因此,龔自珍是清末人還是近代人這兩種說法具有爭議。那麼究竟龔自珍是哪個朝代的人呢?
詳細說來,龔自珍生於1792年,當時是乾隆五十七年,在時間上處於清朝中後期,因此他生於清朝那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龔自珍卒於1841年,屬於清宣宗道光二十一年,這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年份。一方面,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不久,且據史料記載,清朝是1636年到1912年,所以龔自珍是清朝人的說法成立。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史料記載,中國近代史是1840年到1949年,而綜合之前的說法按中國王朝來劃分,1841年屬於清王朝。因此關於龔自珍是哪個朝代的人這個問題的回答,說他是近代人或清代人是不矛盾的。史學家稱龔自珍屬於哪個時代的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龔自珍在那個中華民族風雨飄搖的時代,能夠看清世界的形勢,並提出相對應的措施,是值得中國人民尊敬的。
介紹龔自珍為什麼辭官
龔自珍是浙江仁和人,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同時也是中國近代改良主義的先驅,他在道光十九年辭官南歸,那麼龔自珍為什麼辭官呢?
龔自珍像
龔自珍自幼好讀詩文,從八歲起開始研究經史文學,十三歲作《知覺辨》,十九歲應順天鄉試得第二十八名,在嘉慶二十四年落選後他又參加了五次會試,在第六次會試中進士,這時他三十八歲,在道光十五年又任宗人府主事,兩年後又任客司主事,從十九歲一直考到三十八歲,可以說仕途巔峰是龔自珍一直追求的目標,那麼龔自珍為什麼辭官呢?
龔自珍從青年時就深刻意識到清朝封建國家正在面臨的重重危機,並且積極的仕途挽救它,在農業上主張按照宗法制進行分田,目的是改革當時的封建階級,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撼動這個封建社會的專制統治,所以效果並不大;同時他還非常關心現實生活中的重大政治社會問題,他始終不與封建官僚同流合污,反之不斷批評諷刺並加以建議。
他提出經世致用的思想理論,主張經史的使用必須以現實情況作為主要依據,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對於外國資本主義侵略,他主張要鞏固西北邊防,加強士兵訓練,堅決抵制鴉片貿易,以對抗侵略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但當時的清朝統治者並沒有給予高度重視,空有滿腔熱血而得不到重用,這也是龔自珍為什麼辭官這一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