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歷史洗白的晚清「中興名臣」胡林翼


  “胡林翼是誰?”兩位文友看到我案頭放著兩本有關胡氏的史料,不約而同地問我。
  
  他倆一個60後,一個70後,都是在探尋歷史真相上有所作為的年輕同道,卻又都不知道胡林翼為何許人,這不能不讓我心頭一涼,為當今歷史教育的蒼白而暗自悲哀——近代中國多少歷史的本色,連同胡林翼那樣的一代英傑的名字,真的被洗白了。
  
  年前,我去了湖南一趟。在益陽,因尋訪胡林翼的故址,意外地從當地書法家、收藏家趙建超先生手裡得到了兩冊當地編纂的胡林翼專輯,回來後,正翻閱。
  
  悲乎!知道曾國藩是誰就應該知道胡林翼是誰,知道毛澤東是誰就應該知道胡林翼是誰。
  
  先從曾國藩這兒說。胡林翼是與曾國藩同時代的湖南籍封疆大吏,因謚號“文忠”,故後世皆以“胡文忠”或“文忠公”相稱。曾、胡與另兩位湘軍首領左宗棠和彭玉麟,當時被譽為“鹹同中興”的四大名臣,尤其前二人,時人以“曾胡”並稱。胡林翼生前,官階居曾國藩之下(胡氏為正二品的湖北巡撫,曾氏為從一品的“督辦四省軍務”的欽差大臣、兩江總督),但聲望並不在其之下。
  被歷史洗白的晚清「中興名臣」胡林翼
  言者謂:數十年來封疆大臣,治、行、才、望,莫獲逮公。
  
  聽明白了吧?這是後來任過廣東巡撫的郭嵩燾說的話:大家都認為,幾十年來,各省的督撫們,論行政能力、品行、才幹和威望,沒有一個超過胡林翼的。封疆大臣,亦稱封疆大吏,又簡稱疆吏,即對各地總督、巡撫和將軍(駐防各地旗兵之統帥)的統稱,當然也包括正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須知,郭氏正是曾帥的主要幕僚。
  
  清末史家沈卓然也認為:
  
  世徒知曾、左之賢,而不知胡文忠固在曾、左之前。蓋胡公之學與才,實無遜於曾、左。
  
  胡氏生前,聲譽之隆,可見一斑。
  
  胡林翼出身於官宦家庭,和曾國藩一樣,也是由科舉入仕。洪秀全的太平軍出粵省洶洶北犯時,正在湖南老家為亡母“守制”的曾副部長(左侍郎)聽從郭嵩燾的勸說,組織鄉親們武裝起來保家衛國,湘軍自茲橫空出世。而胡林翼已在貴州的大山裡當了好幾年的知府,因剿匪卓有成效而為雲貴總督吳文鎔所賞識。兩任湖南巡撫曾給朝廷打報告要他回湘工作,但都被吳總督擋住了。其時,胡林翼的老家已經被“洪”峰淹沒,洪秀全甚至把益陽的縣名都改了,叫成了“得勝縣”。由於清廷八旗與綠營不堪一擊,洪氏的太平軍一路得勝,竟然在拿下江寧府(南京)後,建立了“太平天國”!首當其衝的皖、鄂、蘇省的疆吏們紛紛落敗甚至蒙難。朝廷急調已任閩浙總督的吳文鎔改任湖廣總督,前往鄂省。吳氏督鄂後,即奏請胡林翼前往襄助(京城也有某御史上疏推薦)。胡林翼因此官升一級(由從四品的黎平知府升正四品的貴東道員),率千名黔勇馳援湖北。不期,等胡氏到鄂後,老領導吳總督卻因兵敗黃州投水自裁了!此時湖南告急,湘省巡撫駱秉章趕緊上奏朝廷要胡林翼回籍效力。胡回馬湖南,平定了當地匪患。接著再進湖北,與在京時認識的老鄉曾國藩會師,開始聯手與太平軍浴血廝殺,這才有了湘軍的逐漸強盛,進而有了大清江山的轉危為安。
  
  亂世出英雄。在長江流域苦鬥的那幾年,四十出頭的胡林翼由正四品的道員而從三品的按察使,而從二品的布政使,而正二品的巡撫,甚至比曾國藩還早地獲得了太子少保之頭銜。辭世之前,又因系收復安慶的“首功”(曾國藩薦語)而被加授太子太保銜。按現在的話說,真是天下第一等的牛人!
  
  ……
  
  然而,胡宮保已經無法起身遙向北京叩謝皇恩了。在按虛齡計歲的傳統時代,他剛好50歲。也正因他死得太早,在後世,其聲譽才遠不及曾國藩。
  
  晚清乃至民初的中國職業軍人,無不對曾、胡二位尊崇有加。蔡鍔曾編過一冊《曾胡治兵語錄》,民國初年被公開出版。此書到了創辦黃埔軍校的蔣中正那兒,成了蔣校長經常簽名贈給優秀學生的獎品。
  
  蔣氏對胡林翼的尊崇有例可證:民國三十一年(1942),時任盟軍中國戰區最高統帥的蔣委員長,聽說胡林翼的曾孫在湖南益陽城裡要辦一所中學後,儘管軍務政務黨務纏身,仍撥冗題寫了“林翼中學”的校名(一說還曾捐款)。只不過,僅過了7年,益陽城頭的青天白日旗即換成了五星紅旗。蔣氏題寫的校匾被人搗毀,因抗戰而遷到鄉下胡林翼故居的林翼中學也被迫停辦了。
  
  在新中國的教科書上,胡林翼從來就是封建統治階級的代表人物,是鎮壓農民起義的大劊子手。其名字除了偶爾被御用學者們點名批判一下之外,再無人提及。當下,有關曾國藩的圖書走紅於大小書店,與之齊名的胡林翼卻鮮為人知,以致連我身邊的文友居然也要問“胡林翼是誰”,這實在讓人感喟。
  
  再從毛澤東這兒說。在胡林翼謝世僅22年之後,湘潭縣韶山沖的富戶毛順生的長子毛澤東出生。胡氏故里益陽縣大塘村與湘潭的韶山沖相距僅150華里,胡林翼在當地的影響可想而知。毛澤東走出大山到了省城讀書以後,在恩師楊昌濟那兒讀到了《胡文忠公全集》,當即佩服得一塌糊塗,遂為自己起了頗為勵志的字:潤芝,也作潤之、詠芝。
  
  在傳統社會,有身世的人,名、字、號俱有。出山前的毛澤東,是鄉下小財主的兒子,算不得有身世,故只有名而無字、號。時人皆知,潤芝或潤之、詠芝,正是胡林翼給自己起的號。胡氏名林翼,字貺生,號潤芝,詠芝,後作潤之。毛把前輩鄉賢的名諱直接拿來戴到了自己頭上。因仰慕鄉賢而將人家的英名嵌於自家的名或字中,以寄托人生的遠大希望,這類例子在傳統社會的中國不勝枚舉。不過,毛潤之後來非但沒成為胡潤之那樣的忠君愛國的大功臣,反倒走上了洪秀全的道路,成了翻天覆地的大造反者,並最終成功地改換了乾坤。毛氏年輕時,本黨和友黨的同志們鹹以“潤之”稱之,等他成為洪秀全式的國中之“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一把手後,黨內再無人稱呼其字,而咸稱其職務“主席”。中共建政共和國之後,“毛潤之”的由來更無人說破。
  
  所以,知道曾國藩而不知道胡林翼,知道毛潤之而不知道胡潤之,不是哪個人的疏忽,實乃時代之錯位。
  
  本文摘自《27站,中國近代史之旅》,作者:傅國湧、張鳴、解璽璋、李潔等,出版社:金城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3月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