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一生中先後四次稱帝的傳奇皇帝

   在光緒皇帝臨終的前一天,慈禧下旨:“由醇親王載灃的大兒子溥儀入承皇位,承繼同治皇帝為嗣,同時兼承光緒皇帝為嗣。”隨後慈禧又懿旨:“醇親王載灃,授為攝政王。”

溥儀:一生中先後四次稱帝的傳奇皇帝
  
  光緒帝一生並沒有子嗣,愛新覺羅.溥儀之所以能被慈禧選為新的皇帝,是因為溥儀的祖父的嫡福晉葉赫那拉氏是慈禧皇太后的胞妹,同時溥儀的母親也是慈禧皇太后的養女,可見慈禧用心良苦。溥儀將即皇帝位的消息傳到醇親王府後,醇親王府載灃家頓時就亂成了一團,載灃城府很深,他從哥哥光緒帝載恬悲慘的一生中,早已經領略到官場的險惡,他對自己兒子溥儀入宮以後的命運更是坎坷不安,而小溥儀更是連哭帶鬧的拒絕離開他的家。
  
  1908年12月2日,溥儀在紫禁城太和殿正式登基,因為當時他年僅還小,就由隆裕太后和父親載灃攝政。這樣溥儀就初次登上了大清王朝皇帝的寶座,即位時年僅三歲,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善於權謀的袁世凱見到奪權已經有了把握,便在公開宣稱向南方進攻有困難的情況下,暗中密奏隆裕太后,清帝此時應該“禪位”,以順民心。隆裕太后在召集御前會議討論後,被迫答應了袁世凱。在1912年(宣統三年,民國元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宣統皇帝溥儀,正式頒布了《遜位詔書》,溥儀雖然退位,但是根據優待條件“皇帝”的尊號仍存不變,他仍在紫禁城的後宮中過著小朝廷般的生活。
  
  當時很多人都想復辟清室,可惜大多沒有這個實力,於是推舉了當時的老大哥張勳,主盟復辟。1917年6月14日,張勳率領他的五千“辮子軍”把當時的中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趕下了台。7月1日,張勳宣佈復辟,年僅12歲的溥儀再次坐上了乾清宮的御座,可是張勳的復辟卻引來全國的一片反對的叫罵聲,段祺瑞這個時候在北京成立了討逆軍,並自認總司令,7月3日就出兵討伐張勳,要再造共和。可惜這次復辟的時間持續了僅有短短的十二天,在討逆軍的攻擊下,張勳的辮子軍很快就被打的潰不成軍,紛紛割下了腦袋上的辮子,自顧自的逃竄了,而張勳本人也只得狼狽的躲入了荷蘭使館中。溥儀只得再此宣佈退位,繼續在紫禁城的後宮中當著他的關門皇帝。
  
  1924年,馮玉祥的部下鹿鍾麟逼迫溥儀搬出了紫禁城,溥儀被逼離開紫禁城後,日本的各大報紙於是陸續刊登出同情溥儀的文章,為日後日本在我國東北建立偽“滿洲國”造勢。日本人看到這個大好時機,便一心想扶持溥儀在東北建立“滿洲國”,企圖分裂中國。在1932年3月1日,日本人在東北真把溥儀扶上了偽滿洲國的皇位,並建年號為“大同”。 1934年改國號為“滿洲帝國”,改年號為“康德”。3月1日溥儀正式登基,“康德”是康熙和德宗光緒的縮稱,意在紀念這兩位清朝皇帝,並寄托了祗承清朝基業的願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溥儀再次被迫頒布“退位詔書”。
  
  二戰結束以後,溥儀成為了戰犯,在蘇聯監禁了五年後,於1950年又在撫順的戰犯管理所接受了將近十年的“革命教育”與“思想改造”。 1959年9月14日,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向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了特赦戰犯的建議,三天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以,通過了關於特赦確實改惡從善的戰犯的決定,隨後,劉少奇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特赦令,特赦令中說:“該犯關押已經滿十年。在關押期間,經過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經有確實改惡從善的表現,符合特赦令第一條的規定,予以釋放。”從此,溥儀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位公民。
  
  1959年12月9日,已經五十歲的溥儀從撫順回到了北京。回到北京以後的溥儀,已經很少有人能認的出這就是當年曾經的宣統皇帝了。這時候的他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名普通公民。
  
  日後,他在一次接受外國記者的採訪時,溥儀曾經幽默地說道:“我曾經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歲時繼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1917年,張勳在北京復辟,擁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1932年,日本人在東北把我扶上了偽滿洲國皇位,這一幕在1945年結束。第四次當皇帝,是在前年。我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獲得了選舉和被選舉的全部權利。現在我同其他中國人民一樣,是一個‘集體皇帝’。”
  
  溥儀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做過封建時期的皇帝,做過侵略者扶持下的傀儡皇帝,戰後做過階下囚,最後終於成為了一名新中國的公民,一個“集體皇帝”。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