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李世民憑借什麼而開創了“貞觀之治”
關於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有很多,都是一些很經典的故事,對於現代人的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借鑒之道。
玄武門之變圖片
唐太宗李世民是個明君,提到他就會想起魏征,這兩人真是絕配,魏征能成為良相,也是多虧了李世民,唐太宗當時就明白「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道理,所以廣開言路,大臣們就敢說,說的多了,太宗自然能從中悟出道理來,很多人的意見,集思廣益,肯定做出的決定更加有利於江山社稷。
據說有一次,李世民得了一個鷂,很開心的把玩,魏征進來了,他趕緊收起來,魏征知道了,不過一直不說,就故意拖延時間匯報事情,直到最後,這個鷂悶死了,李世民也沒責怪魏征,他心裡清楚,魏征是為了國家,為了他能成為一代明君,時時刻刻在鞭策他。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不甚枚舉。「玄武門之變」也是李世民的故事,只是這個故事比較血腥了,他殺了哥哥和弟弟,自己成功的登上太子之位。這種行為跟楊廣差不多,但是他當上皇帝之後是為天下計,為百姓考慮,而不像楊廣只為貪圖享樂。雖然唐太宗手段殘忍了一點,不過他也開創了大唐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還有很多,他和大臣們的故事,和皇后妃嬪的故事,帶兵打仗的故事,都是太宗人生的點點滴滴,大部分故事為後人稱道,也是通過這些故事讓後人更確切的認識了這位皇帝
唐太宗治國方略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第二代皇帝,開創了「貞觀之治」,向世人展現了一個民族最鼎盛繁榮的社會風貌和政治格局。當時的唐朝也被人稱作天朝,而唐太宗也成為「天可汗」,可見其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水平已經是當時最先進的了,而開創這一盛世的唐太宗的治國方略也為後世各朝各代的皇帝所效仿。
唐太宗圖片
在政治上,唐太宗以史為鑒,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愛民如子;並且唯才是用,科舉選拔人才,完善了人才的選拔制度;設立諫官,虛懷納諫,魏征便是當時諫臣的代表人物。在經濟上,減輕百姓的賦稅,勞役,兵役,注重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業的生產,從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生活水平,藏富於民,使得盛唐出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社會現象。
在軍事上,推行「寓兵於農」。百姓在農忙的時候務農,在冬季習武,這樣舉國皆兵的訓練方式,使得唐朝的邊關失地逐漸收回,漸漸成為當時唯一的大國。在文化發展方面,唐太宗大力推行儒家學說,倡導「詩書禮儀」,唐朝也因此成為歷朝歷代文豪的多產朝代,李白,杜甫等著名詩人均出自唐朝。
另外,唐太宗還特別注意民族的統一,推行平等的民族政策,促進了各民族的和平統一。在唐太宗自上而下,由內而外的政策下,唐朝終於成為當時世界大國,而唐太宗的治國方略也為歷代君王所效仿。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提到唐太宗,很多人就會想到貞觀之治,說起貞觀之治,就會聯想到唐太宗,唐太宗與貞觀之治已經成為相互聯繫的關鍵詞,其實這從側面就顯示了唐太宗與貞觀之治對當時的社會和後世都有著極大地影響。那麼唐太宗時期出現的貞觀之治包括哪些方面,又帶來了什麼影響呢?
唐太宗畫像
貞觀之治主要體現在經濟、政治、軍事以及外交方面,經濟上李世民伯薄賦尚儉,遣散宮中很多宮女,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還下令免去四方珍貢,從而使得農業不斷發展。不僅如此唐太宗還救災恤貧,扶持商業,從前一直都有「重農抑商」的特點,唐太宗不歧視商業,還提供很多便利,因此,大唐的經濟發展也是史無前例的繁榮。
政治上,李世民選賢舉能,從諫如流,為了尋求人才,李世民還完善科舉制度,只要有治國安邦之才,不計較他的出身和地位,這也使得大唐出現人才濟濟,文化發展加快的局面。軍事上李世民平定突厥、遠征高麗、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等,被少數民族稱為「天可汗」。
外交方面,李世民接受大批的外國移民,還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先進的文化,這也使得大唐的文化得到史無前例的大融合,文化發展迅速。
正因為唐太宗英明仁德,為中國開創了一個長達一百三十年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