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高昌國從北魏延續至唐朝:曾造精美銅錢
道光、咸豐年間,有個別古錢愛好者在自己的收藏筆記、作品中提到一種嚴格遵循中國傳統「孔方兄」式樣鑄造的銅錢「高昌吉利」,是罕見的品種。清朝乾隆年間大學者張伯行和清末大多數古錢收藏家認為,這種銅錢是從北魏一直延續到唐太宗年間、佔據新疆東部吐魯番一帶的地方割據政權「高昌國」所鑄造的。
但這種銅錢存世數量實在太少,新疆吐魯番博物館在介紹材料中說「傳世僅兩枚」(都在該博物館內)並不確切,而且這兩枚都是上世紀70年代才出土的,張伯行等清代錢幣收藏家不可能看見過,事實上今天能夠找到線索、傳承有序的「高昌吉利」銅錢,大約有50枚左右,除了吐魯番博物館藏這兩枚,其他幾乎都能在晚清收藏家的各種筆記、著述中找到線索。
高昌雖是個地方性政權,許多對歷史不感興趣的朋友甚至都不知道它曾經的存在,但在其200多年歷史上卻經歷過好幾個朝代的更迭,最早可上溯到北魏,最晚則可推到唐太宗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君主的姓氏則先後有沮渠氏、闞氏、馬氏、麴氏四姓,究竟這種「高昌吉利」是哪個「高昌」所鑄造,從清代開始收藏家們就爭論不休。
這還不算,到了民國,又有許多名家認為,高昌在當時屬於落後地區,既沒有必要、也沒有技術條件鑄造如此精美的銅幣,不僅如此,出土的「高昌吉利」銅錢數量如此稀少,且品相幾乎都保存得十分完好,彷彿沒有用過一般,這是很不尋常的,因此有人認為,「高昌吉利」四個字未必代表「高昌國」的錢幣,而很可能不過是「厭勝錢」常見的吉祥話,因此這些銅錢可能是五代十國甚至明朝鑄造的。
數量稀少且沒有流通痕跡,表明這些「高昌吉利」並非一般銅錢,這個推斷是符合邏輯的,但就此認定其為「厭勝錢」則根據不足,因為「厭勝錢」系民間私鑄,不能流通,一般而言都比較粗糙,而「高昌吉利」卻厚重精美,是銅錢中的佳品,更可能系官方發行的紀念幣或鎮庫錢。至於「高昌落後造不出這麼好的錢」、「新疆用不上銅錢」則更是偏見和臆斷——比高昌更早的焉耆、更落後的突騎施等,都在本土製造、發行和使用過「孔方兄」,而地處西域最東端、和中原聯繫最密切的高昌國,又憑什麼獨獨不可以呢?
1973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519號墓,出土了一枚「高昌吉利」銅錢,由於該墓保存十分完整,毫無盜挖痕跡,且同時出土的墓誌銘顯示,墓葬時間為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此時距離高昌被唐朝吞併為「高昌縣」僅僅兩年而已。
這枚「高昌吉利」銅錢,就是前面提到的、新疆吐魯番博物館保存兩枚中的一枚,由於此次出土,圍繞「高昌吉利」銅錢的兩個最關鍵懸疑不攻自破——首先,這種銅錢確乎是新疆地區的「土產」,而非「姓名偶合」的內地「厭勝錢」;其次,這枚銅錢的「生日」不會晚於公元642年,因此絕不會是什麼五代十國錢,更不可能是明朝錢。
道光、咸豐年間,有個別古錢愛好者在自己的收藏筆記、作品中提到一種嚴格遵循中國傳統「孔方兄」式樣鑄造的銅錢「高昌吉利」,是罕見的品種。清朝乾隆年間大學者張伯行和清末大多數古錢收藏家認為,這種銅錢是從北魏一直延續到唐太宗年間、佔據新疆東部吐魯番一帶的地方割據政權「高昌國」所鑄造的。
但這種銅錢存世數量實在太少,新疆吐魯番博物館在介紹材料中說「傳世僅兩枚」(都在該博物館內)並不確切,而且這兩枚都是上世紀70年代才出土的,張伯行等清代錢幣收藏家不可能看見過,事實上今天能夠找到線索、傳承有序的「高昌吉利」銅錢,大約有50枚左右,除了吐魯番博物館藏這兩枚,其他幾乎都能在晚清收藏家的各種筆記、著述中找到線索。
高昌雖是個地方性政權,許多對歷史不感興趣的朋友甚至都不知道它曾經的存在,但在其200多年歷史上卻經歷過好幾個朝代的更迭,最早可上溯到北魏,最晚則可推到唐太宗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君主的姓氏則先後有沮渠氏、闞氏、馬氏、麴氏四姓,究竟這種「高昌吉利」是哪個「高昌」所鑄造,從清代開始收藏家們就爭論不休。
這還不算,到了民國,又有許多名家認為,高昌在當時屬於落後地區,既沒有必要、也沒有技術條件鑄造如此精美的銅幣,不僅如此,出土的「高昌吉利」銅錢數量如此稀少,且品相幾乎都保存得十分完好,彷彿沒有用過一般,這是很不尋常的,因此有人認為,「高昌吉利」四個字未必代表「高昌國」的錢幣,而很可能不過是「厭勝錢」常見的吉祥話,因此這些銅錢可能是五代十國甚至明朝鑄造的。
數量稀少且沒有流通痕跡,表明這些「高昌吉利」並非一般銅錢,這個推斷是符合邏輯的,但就此認定其為「厭勝錢」則根據不足,因為「厭勝錢」系民間私鑄,不能流通,一般而言都比較粗糙,而「高昌吉利」卻厚重精美,是銅錢中的佳品,更可能系官方發行的紀念幣或鎮庫錢。至於「高昌落後造不出這麼好的錢」、「新疆用不上銅錢」則更是偏見和臆斷——比高昌更早的焉耆、更落後的突騎施等,都在本土製造、發行和使用過「孔方兄」,而地處西域最東端、和中原聯繫最密切的高昌國,又憑什麼獨獨不可以呢?
1973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519號墓,出土了一枚「高昌吉利」銅錢,由於該墓保存十分完整,毫無盜挖痕跡,且同時出土的墓誌銘顯示,墓葬時間為唐貞觀十六年(公元642年),此時距離高昌被唐朝吞併為「高昌縣」僅僅兩年而已。
這枚「高昌吉利」銅錢,就是前面提到的、新疆吐魯番博物館保存兩枚中的一枚,由於此次出土,圍繞「高昌吉利」銅錢的兩個最關鍵懸疑不攻自破——首先,這種銅錢確乎是新疆地區的「土產」,而非「姓名偶合」的內地「厭勝錢」;其次,這枚銅錢的「生日」不會晚於公元642年,因此絕不會是什麼五代十國錢,更不可能是明朝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