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個帝王的權力爭奪和交接班:接班的戰爭!
清朝十二個帝王的權力爭奪和交接班,如同一幕幕兄弟成仇、父子反目、功臣喋血、陰算陽謀、明槍暗箭,矛盾和情節跌宕起伏的莎士比亞式戲劇。
非以「哲學視角、政治維度、歷史縱深、小說結構、散文筆法」,不足還原一幅幅真實的歷史圖。通過十二個帝王及其競爭者的爭鬥,可以得出一個貌似淺顯卻又似乎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在利益和權力的轉換器下,人性扭曲為陰鷙的眼神和冰冷的利箭,在繽紛落英中,慾望舞蹈。人治社會中,官員乃至皇帝接班人的選拔和擢升缺乏客觀標準。
自小所浸淫的四書兼五經、所尊崇的天地君親師、所信奉的仁義禮智信,無法與卑劣的人性和灰社會的運行規則相結合產生的生態系統抗衡,道德讓位利益,律法屈從陋規,拍溜、賄賂、投機、結黨、裙帶,就成為晉陞的必然而最佳的路徑。而所有的競爭既沒有勝利者,也沒有中間道路可走,只有生與死,毀與謗,結局讓所有的相關者都「兩眼淚不干」。
大清帝國的皇權更迭的歷史上,有幾件很有意思的現象,也可以說是歷代王朝規律性的東西值得我們探討:
規律一
生育能力與執政能力和時間呈負相關
努爾哈赤執政十一年,生子十六人,女八人;
皇太極執政十七年,生子十一人,女十四人;
順治執政十八年,生子八人,女六人;
康熙執政六十一年,生子三十五人,女十六人;
雍正執政十三年,生子十六人,女八人;
乾隆執政六十年,生子十七人,女八人;
嘉慶執政二十五年,生子十五人,女九人;
道光執政三十年,生子九人,女十人;
咸豐執政十一年,生子二人,女一人;
同治執政十三年,無子女;
光緒執政三十四年,無子女;
宣統執政三年,無子女。
除了順治因患天花英年早逝外,這一規律基本適用。
同治尤其是光緒看似執政時間不短,但實權掌握在慈禧手裡,宣統的權力則先後被載灃和隆裕接掌,他們不過是個木偶,不但沒有生育能力,而且毫無執政能力。執政能力越強,生育能力越強,尤其是康雍乾盛世,達到了頂峰。
規律二
國運與在位時間和壽命呈正相關
努爾哈赤享年六十八歲,執政十一年;
皇太極享年五十二歲,執政十七年;
順治享年二十四歲,執政十八年;
康熙享年六十八歲,執政六十一年;
雍正享年五十八歲,執政十三年;
乾隆享年八十八歲,執政六十年;
嘉慶享年六十一歲,執政二十五年;
道光享年六十九歲,執政三十年;
咸豐享年三十一歲,執政十一年;
同治享年十九歲,執政十三年;
光緒享年三十八歲,執政三十四年;
宣統享年六十一歲,執政三年。
從上面可以看出,國運最強大時的康雍乾時代,是皇帝生命最長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時期。雍正在位時間之所以短,是由於康熙執政時間過長所致。宣統雖然春秋不短,執政時間少得可憐,但由於是被趕下台的,所以並不影響這一規律的成立。
規律三
即位年齡與國運成正相關
按週歲計算(如按虛歲再加一歲),努爾哈赤即位時五十七週歲;
皇太極即位時三十五週歲;
順治即位時五週歲;
康熙即位時六週歲;
雍正即位時四十四週歲;
乾隆即位時二十四週歲;
嘉慶即位時三十五週歲;
道光即位時三十八週歲;
咸豐即位時十八週歲;
同治即位時五週歲;
光緒即位時三週歲;
宣統即位時兩週歲。
這裡面有兩個例外,分別是順治和康熙。但如果仔細分析,也不違反這一規律。順治即位時年齡小,是因為排斥了多爾袞排斥了成年的豪格;而康熙即位時年齡小,則是因為順治病逝過早。由於孝莊的輔佐,彌補了年齡的不足。
兩個與大清國運密切相關的女人孝莊和慈禧,有共同之處。
一、都歷經四朝。孝莊歷經前四朝,即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時代;慈禧歷經後五朝,即道光、咸豐、同治、光緒。
二、都間接或直接控制了兩個時代的權力。孝莊間接掌握了順治和康熙早期的權力,慈禧直接掌握了同治和光緒時代的權力;
三、都非常高壽。孝莊享年七十五歲,慈禧享年七十四歲;
四、都是通過叔嫂政治走上權力舞台。孝莊聯手多爾袞,實現了順治的權力交接班;而慈禧通過奕譞聯手奕訢,實現了垂簾聽政。
兩人的不同之處:
一、孝莊在世時,大清帝國國運逐漸強盛;而慈禧在世時,大清帝國已開始沒落;
二、孝莊採取的是幕後輔佐的方式,幫助子孫順利交接班;慈禧則採取的是前台聽政的方式,直接掌控實權。
三、孝莊的政治品德比較高潔,對大清帝國的興盛做出了貢獻;而慈禧的政治品德飽受世人詬病,對大清帝國的衰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歷代開國之君,往往因為生於憂患,不僅壽命較長,而且能成就一片盛世;而守成之君還能體會家業來之不易,盡最大的努力苦心經營,壽命也算中上,國運也能支撐。迭至末季,幾代積累的矛盾需要消化,加之在位之人生於安樂,經營起來力不從心,權力容易旁落,就不可避免地衰弱下去。所以,蘇同炳在《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中曾經精闢地指出,皇帝的年齡越來越小,對於一個朝代和一個國家的命運,絕不是好兆頭。
這裡還有兩個規律,需要我們來認識:
一,從權力交接班的角度看,對繼承人的提拔和使用,或者說皇子晉職為皇帝,與能力並沒有關係。
二,權力的交接班都是非正常的,選定的繼承人往往無法就任,而沒有進入視野的往往平地崛起,並幾乎都沾染了陰謀的氣息,也就是說「沒有陰謀不成權力」。
例如,努爾哈赤最優秀的兒子,是長子褚英,他也是法定的接班人,皇太極對他的突然被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皇太極死後,最合格的繼承人是豪格,但由於權力集團的博弈,選擇了易於控制的順治。康熙登台時只有六週歲,儘管他開創了康乾盛世,但從當時的情形看,也不是最理想的繼承人。雍正的即位更無法擺脫陰謀的影子,而無論威望還是人品、才能,他都無法與八阿哥胤祀相提並論。
乾隆即位屬於最正常的,但也是在雍正替他清理了競爭對手之後。嘉慶即位則是無可奈何的選擇,因為乾隆屬意的繼承人,都因早夭而自動喪失資格。道光即位同樣是沒法選擇的,當然在為數不多的皇子中,他可能也是最優秀的。最令人痛心的是咸豐即位,由於排斥了才具最佳的奕訢,給帝國的沒落加足了馬力。至於同治的即位,是因為他是唯一的皇子。
就當時的情形來看,即便是一隻豬,也必須給他一頂皇冠。光緒和宣統的即位,本來因為先帝無後,可以採取立賢的方式,但由於慈禧垂直控制,不可避免地染上了陰謀的色彩,而成為她腳下的傀儡。
一言以蔽之,皇帝的選拔都是一種奴性和陰謀選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