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是如何過重陽節的? | 陽光歷史

 

A-A+

名著《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是如何過重陽節的?

2016年03月02日 演義趣聞 暫無評論 閱讀 114 次

  傳統節日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節日的產生與宗教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宋朝是一個以人為本的時期,老百姓人身自由有了很大的改觀,節日開始走下了祭壇,走進尋常百姓家,成為百姓狂歡的載體。

  《水滸傳》在真實生動地對宋江起義作全面藝術再現的同時,還對當時的市井百態、風俗習慣做了形象的描寫。特別是宋朝的市民階層做了細緻的刻畫。《水滸傳》中就有元宵、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的身影。節日成了推進情節發展的一個推進器。重陽節是梁山好漢聚齊後的第一個大節日,宋江借過節的歡喜氣氛,把深思熟慮的招安大計搬上桌面,探出了山寨中招安和反招安的勢力範圍,對反招安派的幹將區別對待,統一思想,為順利招安奠定了基礎。這一手類似趙高的「指鹿為馬」。

  《水滸傳》在反應招安和反招安的鬥爭的同時,也生動地展示了重陽節的民俗風情,其中第七十一回寫重陽節菊花會:「宋江便叫宋清,安排大筵席,會眾兄弟,同賞菊花,喚做菊花之會,……忠義堂上遍插菊花,各依此坐,分頭把盞。堂前兩邊篩鑼擊鼓,大吹大擂,笑語喧嘩,觥籌交錯,眾頭領開懷痛飲。馬麟品簫唱曲,燕青彈箏。不覺日暮。」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已露端倪,是豐收之後祭饗天帝、祭祖的節日,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至宋代重陽習俗更為隆重,周密《武林舊事》卷三「重九」:「都人是月飲新酒,泛萸簪菊。」梁山好漢雖處主流秩序之外,仍舉行重陽節菊花會,可見對這一節日的重視。從中也可以窺探出宋朝重陽節的一些民俗。

  一是賞菊。梁山上安排菊花會,以菊花佈置了忠義堂,突出了菊花會的主題,要求全體頭領都要出席。重陽節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裡,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宋朝詩人范成大的「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的詩句,抒發了宋人品菊飲酒的樂趣。唐朝賞菊就已成氣候,孟浩然在《過故人在》中寫道:「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道出人們念念不忘的是重陽節到來時要回來賞菊的心情。劉禹錫的「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孟浩然的「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唱出了詩人心中的激情與期待。當然還有被宋江笑話的黃巢的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不僅描寫了菊花開放在重陽節,而且展現出黃巢立志推翻唐王朝的雄心和自信。這是封建文人不可逾越的境界!

  二是頭上戴菊花。宋江當場所作的《滿江紅》中寫道:「鬢邊不可無黃菊」,由此可知,如果不是出席菊花會的眾頭領,每人都在鬢邊插上了菊花,至少宋江本人是插了菊花的。重陽節頭戴菊花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宋代盛行。書中記載林沖、徐寧等上層人士都有戴花的習慣。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戴菊花可以避難消災。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

  三是喝菊花酒。宋朝重陽節已經不再是單純祭祖的節日了,增加了美食佳釀的內容。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夢梁錄》說:「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為『延壽客』」,旨在驅穢逐惡,延年益壽,所以「九月九日,四民並藉飲宴」。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時候,人們便將花蕾莖葉一起採摘下來,和黍米一起釀製,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的時候才開壇飲用。菊花在秋日冷霜中開放,氣味芬芳,人們認為它是延年益壽的佳品。

  賞菊花,飲菊花酒,梁山好漢排座次後度過了一個輕鬆快樂的重陽節。再加上「堂前兩邊,篩鑼擊鼓,大吹大擂,語笑喧嘩」,以及馬麟又吹簫又唱曲,燕青彈箏,為菊花會助興,使菊花更是熱鬧。

  在這個看似祥和和諧的賞菊大會,卻孕育了危機的到來。隨著梁山的壯大,對梁山未來的出路產生了矛盾。

  宋江大醉,叫取紙筆來。一時乘著酒興,作滿江紅一詞。寫畢,令樂和單唱這首詞曲。道是:

  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見碧水丹山,黃蘆苦竹。頭上儘教添白髮,鬢邊不可無黃菊。願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統豺虎,御邊幅。號令明,軍威肅。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奸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梁山上的歌唱家「樂和唱這個詞,正唱到『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只見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們的心!』黑旋風便睜圓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烏安!』只一腳,把桌子踢起,跌做粉碎。菊花會實際上是宋江對黃巢的一個崇拜的映像的折射,把自己的野心暴露給了大家,也把招安的矛盾顯現出來,造成了招安的不徹底,葬送了梁山事業 ,也間接破壞了宋朝美好生活。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