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 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 陽光歷史

 

A-A+

民國第一才女呂碧城 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2015年12月22日 風雲人物 暫無評論 閱讀 216 次

  導讀:呂碧城,不僅是「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詩人,政論家、社會活動家、資本家,還是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個女編輯,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中國女權運動的首倡者、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者。

  呂碧城不僅是大才女,而且是大美人。從時人贈她的「天然眉目含英氣,到處湖山養性靈」以及「冰雪聰明芙蓉色」等詩句裡,我們也可看出她的美貌來。今傳有其照片多幀,著裝為歐式衣裙、胸繡孔雀翎、頭戴翠羽,風姿綽約,娟秀嫵媚,美麗可人。現代著名女作家蘇雪林曾譽其為「美艷有如仙子」。

  呂碧城1883年生於安徽旌德,父親呂鳳歧為光緒進士。12歲那年,父親去世,由於呂家一門生四女,並無男子,族人便以其無後繼承財產為名,巧取豪奪,霸佔呂家財產,與呂碧城9歲時便議定婚約的汪氏,見呂家變故,也連忙退婚。家庭破落,她不得不隨同母親遠走娘家。呂碧城12歲時,詩詞書畫的造詣已達到很高水準,當時有「才子」美稱的樊增祥讀了呂碧城的詩詞,不禁拍案叫絕。當有人告訴他這只是一位12歲少女的作品時,他驚訝得不能相信。

  1904年,呂碧城想去天津城內探訪女子學校,被舅父苛責,年輕氣盛的她,一怒之下,毅然「逃登火車」,隻身奔赴天津。在友人的介紹下,年僅二十歲的呂碧城結識了天津《大公報》總經理英斂之,並以絕妙文采,得到英的賞識,成為該報第一位女編輯。呂碧城到《大公報》僅僅數月,在報端屢屢發表詩詞作品,格律謹嚴,文采斐然,頗受詩詞界前輩的讚許。她又連續撰寫鼓吹女子解放與宣傳女子教育的文章,如《論提倡女學之宗旨》、《敬告中國女同胞》、《興女權貴有堅忍之志》等,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呂碧城也因此在文壇嶄露頭角,聲譽鵲起。她在詩文中流露的剛直率真的性情以及橫刀立馬的氣概,深為時人尤其新女性們所嚮往和傾慕。一時間,出現了「到處鹹推呂碧城」的盛況。

  1904年到1908年,呂碧城借助《大公報》這一陣地,積極地為她的興女權、倡導婦女解放而發表大量的文章和詩詞,她結識了大批當時的婦女運動領袖人物,與秋瑾尤其交好。1904年5月,秋瑾從北京來到天津,慕名拜訪呂碧城。兩人此番相會不足四天,卻一見如故,情同姊妹,當即訂為文字之交。這可以稱得上是兩位新女性間的一段因緣佳話。呂碧城連續發表的鼓吹女子解放的文章,震動了京津,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李鴻章之侄李經義等人紛紛投詩迎合,推崇備至,一時間,京津文壇,形成了眾星捧月的局面。她以女兒之身,大方地與男人們交遊,唱和詩詞,賞玩琴棋,自由出入男性的社交場所,談笑風生,成為清末社會的一道奇景。

  1904年9月,於文壇大展鋒芒的呂碧城,在英總經理的幫助下,得到時任直隸總督袁世凱支持,出任北洋女子公學總教習。兩年後,北洋女子公學更名為北京女子師範學堂,呂碧城任監督。這一年,她不過23歲。1908年,光緒與慈禧先後亡故,一大批人為之惶惶不安,似乎慈禧一死,國家就失去了主心骨,不知如何辦才好。這時卻有人填了一闋《百字令》:「排雲深處,寫嬋娟一幅,翠衣輕羽,禁得興亡千古恨劍樣英眉。屏蔽邊疆,京垓金弊,纖手輕輸去,遊魂地下,羞逢漢雉唐鵝。」並題慈禧的畫像,登在報上,痛斥慈禧,說她在主朝的近半個世紀中,把大清皇朝的江山搞得一踢糊塗,把中國邊疆的大量領土,國庫中的大把銀錢送給帝國主義國家,她到陰曹地府,一定怕和漢高祖的呂後、唐朝的武則天見面。這使清政府十分惱火,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這首引起轟動的詞作者就是當時年輕的呂碧城。

  1904年,呂碧城想去天津城內探訪女子學校,被舅父苛責,年輕氣盛的她,一怒之下,毅然「逃登火車」,隻身奔赴天津。在友人的介紹下,年僅二十歲的呂碧城結識了天津《大公報》總經理英斂之,並以絕妙文采,得到英的賞識,成為該報第一位女編輯。呂碧城到《大公報》僅僅數月,在報端屢屢發表詩詞作品,格律謹嚴,文采斐然,頗受詩詞界前輩的讚許。她又連續撰寫鼓吹女子解放與宣傳女子教育的文章,如《論提倡女學之宗旨》、《敬告中國女同胞》、《興女權貴有堅忍之志》等,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呂碧城也因此在文壇嶄露頭角,聲譽鵲起。她在詩文中流露的剛直率真的性情以及橫刀立馬的氣概,深為時人尤其新女性們所嚮往和傾慕。一時間,出現了「到處鹹推呂碧城」的盛況。

  1904年到1908年,呂碧城借助《大公報》這一陣地,積極地為她的興女權、倡導婦女解放而發表大量的文章和詩詞,她結識了大批當時的婦女運動領袖人物,與秋瑾尤其交好。1904年5月,秋瑾從北京來到天津,慕名拜訪呂碧城。兩人此番相會不足四天,卻一見如故,情同姊妹,當即訂為文字之交。這可以稱得上是兩位新女性間的一段因緣佳話。呂碧城連續發表的鼓吹女子解放的文章,震動了京津,袁世凱之子袁克文、李鴻章之侄李經義等人紛紛投詩迎合,推崇備至,一時間,京津文壇,形成了眾星捧月的局面。她以女兒之身,大方地與男人們交遊,唱和詩詞,賞玩琴棋,自由出入男性的社交場所,談笑風生,成為清末社會的一道奇景。

  1904年9月,於文壇大展鋒芒的呂碧城,在英總經理的幫助下,得到時任直隸總督袁世凱支持,出任北洋女子公學總教習。兩年後,北洋女子公學更名為北京女子師範學堂,呂碧城任監督。這一年,她不過23歲。1908年,光緒與慈禧先後亡故,一大批人為之惶惶不安,似乎慈禧一死,國家就失去了主心骨,不知如何辦才好。這時卻有人填了一闋《百字令》:「排雲深處,寫嬋娟一幅,翠衣輕羽,禁得興亡千古恨劍樣英眉。屏蔽邊疆,京垓金弊,纖手輕輸去,遊魂地下,羞逢漢雉唐鵝。」並題慈禧的畫像,登在報上,痛斥慈禧,說她在主朝的近半個世紀中,把大清皇朝的江山搞得一踢糊塗,把中國邊疆的大量領土,國庫中的大把銀錢送給帝國主義國家,她到陰曹地府,一定怕和漢高祖的呂後、唐朝的武則天見面。這使清政府十分惱火,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這首引起轟動的詞作者就是當時年輕的呂碧城。

  秋瑾也曾經用過「碧城」這一號,京中人士都以為呂碧城的詩文都是出自秋瑾之手,兩人相見之後,秋瑾「慨然取消其號」,原因是呂碧城已經名聲大著,「碧城」一號從此應當為呂碧城專用。交談中,秋瑾勸呂碧城同去日本,投身革命運動。呂碧城答應用「文字之役」,與秋瑾遙相呼應。

  此後不久呂碧城在《大公報》上發表的《興女權貴有堅韌之志》、《教育為立國之本》兩篇文章,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秋瑾的影響。1907年春,秋瑾主編的《中國女報》在上海創刊,其發刊詞即出於呂碧城之手。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紹興遇難。呂碧城用英文寫了《革命女俠秋瑾傳》,發表在美國紐約、芝加哥等地的報紙上,引起頗大反響。呂碧城與秋瑾的交往也引起了官方注意,以致當時的直隸總督袁世凱一度起了逮捕呂碧城的念頭。只是介於找不到更多的借口,才沒有實行。除了在《大公報》積極宣揚女權, 作婦女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在辦女學的實踐上,呂碧城積極籌辦北洋女子公學。首先,呂碧城發表多篇言論以作輿論宣傳,宣揚興辦女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她把興女學提到關係國家興亡的高度,以此衝擊積澱千年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陳腐觀念。

  反過來說,女權運動的興起,恰恰證明了社會上男女觀念的不平等,「欲使平等自由,得與男子同趨於文明教化之途,同習有用之學,同具強毅之氣。」呂碧城認為辦女學開女智、興女權才是國家自強之道的根本。為了實踐自己的理論,呂碧城積極籌辦女學,英斂之介紹她認識嚴復、嚴范孫、傅增湘等津門名流,以求支持和幫助。在天津道尹唐紹儀等官吏的撥款贊助下,1904年9月,「北洋女子公學」成立,呂任總教習。兩年後,「北洋女子公學」改名「北洋女子師範學堂」,年僅23歲的呂碧城任監督(相當於今天的「校長」),為我國女性任此高級職務的第一人。

  呂碧城在這所當時女子的最高學府,從教習提任到學校的監督,一呆就是七、八年。她把中國的傳統美德與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結合起來,把中國的傳統學問與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結合起來,使北洋女子公學成為中國現代女性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她希望她所培養的學生將來也能致力於教育和培養下一代,為一個文明社會的到來盡各自的力量。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曾經在這裡親聆呂碧城授課。呂碧城的志向不僅在於教育,還有振興國家的宏願。在她的許多文章中,她都談到怎樣建立一個強國的想法。她認為在這競爭的世界,中國要想成為一個強國就必須四萬萬人合力,因此不能忽視二萬萬女子的力量。解放婦女,男女平權是國之強盛的唯一辦法。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影響世人,濟世救民。

  呂碧城在這所當時女子的最高學府,從教習提任到學校的監督,一呆就是七、八年。她把中國的傳統美德與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結合起來,把中國的傳統學問與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結合起來,使北洋女子公學成為中國現代女性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她希望她所培養的學生將來也能致力於教育和培養下一代,為一個文明社會的到來盡各自的力量。周恩來的夫人鄧穎超曾經在這裡親聆呂碧城授課。呂碧城的志向不僅在於教育,還有振興國家的宏願。在她的許多文章中,她都談到怎樣建立一個強國的想法。她認為在這競爭的世界,中國要想成為一個強國就必須四萬萬人合力,因此不能忽視二萬萬女子的力量。解放婦女,男女平權是國之強盛的唯一辦法。她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影響世人,濟世救民。

  1912年袁世凱在北京出任民國臨時大總統,呂碧城被聘為總統府秘書,她雄心勃勃,欲一展抱負,但是黑暗的官場讓她覺得心灰意冷,等到1915年袁世凱蓄謀稱帝野心昭昭時,呂碧城毅然辭官離京,移居上海。她與外商合辦貿易,僅兩三年間,就積聚起可觀財富。可見她不只是才學過人,同時也有非凡的經濟頭腦。

  1918年呂碧城前往美國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文學與美術,兼為上海《時報》特約記者,將她看到的美國之種種情形發回中國,讓中國人與她一起看世界。四年後學成歸國,1926年,呂碧城再度隻身出國,漫遊歐美,此次走的時間更長,達7年之久。她將自己的見聞寫成《歐美漫遊錄》(又名《鴻雪因緣》),先後連載於北京《順天時報》和上海《半月》雜誌。呂碧城兩度周遊世界,寫了大量描述西方風土人情的詩詞,膾炙人口,傳誦一時。她的詩詞造詣深厚,尤擅填詞,字字珠璣,吟詠自如,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傳世著作有《呂碧城集》、《信芳集》、《曉珠詞》、《雪繪詞》、《香光小錄》等。

  1928年,她參加了世界動物保護委員會,決計創辦中國保護動物會,並在日內瓦斷葷。1929年5月,她接受國際保護動物會的邀請赴維也納參加大會,並盛裝登台作了精彩絕倫的演講,與會代表驚歎不已。在遊歷的過程中,她不管走到哪裡,都特別注重自己的外表和言行,她認為自己在代表中國二萬萬女同胞,她要讓世人領略中國女性的風采。此後,她周遊列國,宣講動物保護的理念,成為這一組織中最出色的宣傳員。

  1930年呂碧城正式皈依三寶,成為在家居士,法名「曼智」。1943年1月24日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享年61歲。遺命不留屍骨,火化成灰後將骨灰和面為丸,投於南中國海。與她交往的社會名士中,不乏才子和高官,但她在婚姻一事上,早期被棄的陰影一直困擾不散,再加上她自恃清高,始終覺得身邊無可匹配之人,所以寧願獨身終老。當友人問及她的婚姻,她回答說:「生平可稱許之男子不多」。於是,呂碧城雖姿容優雅,但終身未婚。





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