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腦殘的劇情加上精良的製作 | 陽光歷史

 

A-A+

琅琊榜:腦殘的劇情加上精良的製作

2016年02月07日 琅琊榜 評論 1 條 閱讀 656 次

---------
投稿網友:李不白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最近各大網站都被《琅琊榜》刷了屏,豆瓣上的評分也是高得邪乎。在周圍朋友的極力推薦下,瀝瀝拉拉的我了看幾十集了,但還是沒有看完,既沒耐心,也沒興趣。五十多集的連續劇,看完確實需要耐心。順便吐槽一下,國產劇動不動就四五十集,猛地一看還以為又一個大型史詩巨製出爐,其實是注水太多,原本沒有那麼複雜的劇情和人物關係,生拉硬拽抻出來的,是為了掙眼球還是為了多賣錢?想當年火得一塌糊塗的《過把癮》才八集,但回想起來感覺講了很多事情,每一段都很經典。現在四五十集的電視劇,看完之後反而沒留下什麼印象,實在是劇情太單薄,難以給人留下印象。
還是說回《琅琊榜》。一開始吸引人的是精美考究的畫面,加上國內數一數二的特效。整部劇中,畫面的色調看起來極為舒服,這種調色水平其他國產劇只能望其項背,人物服飾和道具也極為講究,連很多不經意的細節也注意到了(豆瓣上有很多把它吹成神劇的腦殘粉已經挖地三尺列舉了很多,我就不一一去說了),演員的表演也很到位,尤其是胡歌,從《仙劍奇俠傳》開始,一路走來,逐漸成熟,在此劇中,雖內斂而頗有張力。丁勇岱飾演梁帝更是老辣自然,其他的演員也都可圈可點。
這是《琅琊榜》好的一方面,功勞全在劇組和後期製作團隊。而致命的缺點,全因原著或者說劇本的先天不足。

梅長蘇是何方神聖?
魯迅評《三國演義》說「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諸葛亮不過是在未出茅廬時作了一個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真到實施的時候也不得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梅長蘇不但對天下大勢看得分明,而且對廟堂之上的宮斗也瞭如指掌,整個局面全都在他一人掌控之中,這已經不能用妖來形容了。要知道天下大勢比較好分析,因為各個勢力集團的勢力擺在那兒,戰鬥的勝負,軍隊的多寡,這個很難作假,即使是在信息並不發達的年代,這些信息也傳播得很快。而宮斗卻不同,私秘性強,如果不是處於權力的核心或者親身參與其中,很難瞭解其中的情況,況且宮斗關係複雜,盤根錯結,形勢瞬息萬變,處江湖之遠的梅長蘇又如何得知?即便是江左盟的探子無所不能,總不能連皇帝的心思也洞察得一清二楚吧?況且山高水遠,一來二去,即便消息傳到了也過時了。
梅長蘇復出的身份不過是一江湖盟主,但一出山就魅力值爆表,太子、譽王還沒見面就恨不立即為己所用,就憑江湖上的一句話傳言,太子和譽王沒長腦子嗎?就算是他梅長蘇在江湖上有很大的名聲,那也只是江湖上的名聲,懂不懂政治誰知道,怎麼輕易就入了皇子們的法眼?諸葛亮出茅廬的時候,先後經過徐庶和司馬徽推薦的,而徐庶的本事,劉備是親眼見到過的,故而對他的推薦也深信不疑。況且當時劉備落魄流離,奔波幾十年連塊地盤都沒混上,正是求賢若渴的時候,才能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出山。不是劉備天生賤氣或姿態底,形式所迫耳。後來他手下人才濟濟的時候,怎麼不見他三顧茅廬?龐統求見的時候,他甚至愛理不理的,還嫌人家長得丑。太子和譽王並未落魄,日子過得正好著呢,還沒有到求賢若渴的地步,朝堂上有的是高人主動靠攏。再說了,因為江湖上的那句傳言而請他輔助自己豈不是更沒長腦子,大凡想奪皇位的人,隱藏還來不及呢,怎麼會明目張膽的請人來幫忙奪位呢,這不是明擺讓人當靶子嗎?就算奪位的竟爭者心知肚明,但大面上總得掩飾一下吧?而且老皇上還健在呢,兒子們這麼明目張膽地奪位,不是明擺著盼他早死嗎,他能眼睜睜地看著不管?梅長蘇的名聲,皇子們所知道的,只是統領江湖的本領,並不瞭解他以前的身份,這個在宮斗權謀中並不需要。宮斗也好,權謀也罷,需要的是關係,誰與皇帝的關係近,誰的勝算就多一些,請一江湖人士來能頂什麼用?
再看幾位皇子見了梅長蘇,宛如幾位癡男見到了美女,爭鋒吃醋,勾心鬥角,智商瞬時降到零。這樣的人能當太子王爺,莫非是皇帝瞎了眼,還是觀眾瞎了眼?總之,梅長蘇一出,其他的人都成了提線木偶,任由他一人擺佈,就連皇帝也不例外。整部戲就是梅長蘇一個人的舞台,其他的人都是打醬油的,對手更是弱智得如同螻蟻。諸葛亮前有周瑜,後有司馬懿兩個對手,梅長蘇呢,所向披靡,那幾個對手連給他提鞋都不配。

這到底是哪朝哪代?
按說這部戲的背景,一出場就是北魏,又是大梁,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哦,這說的是南北朝的事。可是再往下看我就糊塗了,又冒出個北燕國來。眾所周知,歷史上春秋時期有個北燕國,當時還有個南燕國,後來南燕國被滅了,就剩一個燕國了,不錯,就是後來出了個太子丹收買荊軻刺殺秦王的那個燕國。這還不算,霓凰郡主鎮守雲南,為的是阻擋南楚的進犯。南楚在哪裡?歷史上叫南楚的貌似也只有五代十國時期才有,在今天的湖南一帶。我大梁在南京,南楚在湖南,你讓郡主跑雲南去阻擋他進犯,這是什麼邏輯?乾坤大挪移嗎,難道作者的地理知識是體育老師教的?
再說說宮斗的事,在清朝以前,皇子們封王之後是要到封地去。你封為齊王,就到山東去上任,你封為楚王,就到湖北去上任,斷不可留在京城。這種制度從秦始皇開始就實行,後來逐漸形成了制度,大家都覺得挺好。但這個制度有個問題,王爺們在自己的封地上儼然就是土皇帝,很容易坐大,漢景帝時就發生過七國叛亂,好歹被摁下去了,沒出大事。到了明朝,封在北京的燕王太牛,一下子就把建文帝給做掉了,取而代之。這就是皇子外放的弊端。清朝的帝王吸取了這個教訓,從此皇子們可以封王,但沒有封地,而且都得老老實實在京城裡呆著,無旨不得出京。皇上以為這樣安全,沒人有實力覬覦他的皇位,但阿哥們並不會就此老實,不能取而代之,那就爭當繼承人吧。所以,幾位皇子爭奪太子之位的事,也只有在清朝才能發生,各路文武大臣也自覺站隊,像賭博一樣看誰能笑到最後。在此之前,皇子皇孫們都在外地,宮裡頂多有個內線通報點消息,遠沒有清朝奪嫡之爭那麼慘烈,想要挑戰在位的皇帝,一要有實力,二要沒臉沒皮不顧眾人的非議。
那你說這部戲講得是清朝的事?更不是了,我看到了劇中的懸鏡司,分明就是東廠的翻版,這不是明朝獨有的嗎?而且其中提到的六部,南北朝肯定是沒有的,從唐朝開始,到明朝正是機制最完善的時候。但看看劇中的人物,寬袍大袖,席地而坐,明明就是漢朝嘛,或者南北朝也可以,於是我有些不淡定了,穿越劇也沒敢這麼亂來的。
老實說,看這部電視劇我很痛苦,腦子時常在各個朝代跳來跳去,難以靜心觀賞。有人說,你不懂,這叫歷史架空,不用管歷史,看劇情就可以了。我讀書少,你別騙我。歷史可以架空,常識卻不能違背。如果金老爺子把大理國的段王爺挪到《鹿鼎記》裡,讓韋小寶和他過過招,小玄子去征服大理國,你會作何感想?

因為劇本的先天不足,雖然演員們個個賣力,後期製作也花費了不少心思,但整部劇看起來還是怪怪的,感覺像是一群大人在那裡一本正經地過家家,原本可以成為典範之作,可惜毀在了劇本上。
有人說這是神作,有人說這是良心之作,各種溢美之詞氾濫成災。依我看,這就是一部普通的電視劇,劇情上漏洞百出,製作上品質上乘。一部電視劇被神化了,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製作方用心製作,以期更好的市場回報,無關良心。如果以該劇腦殘粉的標準,隨便一部美劇的製作水平都遠在此劇之上,豈不是個個神作?
最後還是要給劇組和後期製作團隊點個贊,如果評四星的話,其中三星是給這個團隊的,一星給編劇。


標籤:



1 條留言  訪客:1 條  博主:0 條

  1. avatar angela

    所以說到底你還是沒把劇看完對嗎?
    劇沒看完不要緊,連故事背景也不去查清楚就在這大放厥詞

給我留言取消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