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千古君臣父子夢——想像一種「東方」
---------
投稿網友:黑色鏡框
點評作品:《琅琊榜》
評價星級:★★★★☆
電影的本質是造夢,其實有野心的劇也是要造夢,或者說打造一個自成一體、邏輯自恰的天地,一片幻境。觀眾沉溺其中,食不知味,欲罷不能,明知其虛構,卻也願一頭扎進去,為劇中人幸事喜,為劇中人困境憂,為劇中人肝腸斷處落淚。《琅琊榜》的成功,我以為關鍵在這裡。近年來少有國劇做到這一點,雖然我看的也不多。
觀眾可以原諒你的劇中好些地方邏輯上說不過去,可以原諒你有些劇情進展過於拖沓,甚至可以原諒你劇情背後的價值觀稍嫌幼稚,但若你營造的那個天地不夠吸引人,人物動機不夠強烈,人物命運無法牽動觀眾的心弦,對不起,其他再好也白搭了。
54集的長劇,竟然一口氣看完了,深為打動,扣上電腦,一些人物的台詞還在腦中縈繞,主題曲還在耳邊迴響。為什麼?它絕不是最好的,好多方面都有瑕疵,論對歷史、政治的理解,恐怕還是初中水平,跟前些年的一些精品國產古裝正劇都還有很大差距;論人物塑造,雖然已很用心了,諸多配角都讓人印象深刻,但還是難逃正/反的二元劃分,跟全劇無所謂正反派的精品美劇比差距不以裡計。但又怎樣呢?誰在乎?(恐怕96%的中國主流電視劇觀眾不在乎)——比起它給大眾的(特別是在如此糟糕的創作環境中),這些都可忽略不計了。
我們在《琅琊榜》裡看到了什麼?看到了一個如此殊異於現實世界的「中國古代」,大梁的朝堂和大梁的江湖。在那裡,人不是原子化的個體,而是生活在一個由君臣、父子、夫妻、袍澤情義編織的一個關係網中,在面對艱難選擇時,他們不必迷惘,因為君臣、父子、夫妻、袍澤的倫理規範已告訴他該怎樣做——如果他還想做「君子」,還想青史留正名。這是一個「失范」前的社會,一個把仁義禮智信當做最高行為規範的社會。
蕭景睿在形形色色人物中並非主角,但卻是這種價值觀下的一個最好詮釋。一個王侯家的世子,自小深受詩書禮樂浸潤,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一夕知悉自己的身世,父親大人的真面目,母親的多年隱瞞,既有三觀徹底崩塌,又該是怎樣一種痛徹心扉、輾轉前回。長亭送別時,郁津勸他想開一點,「上一代人的恩怨,跟你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他是這樣回答的:
「怎麼能說跟我一點沒關係呢?我的父親、母親、還有兄弟姐妹,這都是斬也斬不斷的關係。何況還有多年的親情,多年的恩義,這一切不是說什麼揭開了一切真相,就能全部拋開的。你要說的我都明白,你想我想開一點,你希望我還是以前的蕭景睿。這道理我都懂。可是,真的很難做到。」
纏繞於親情恩義網中的蕭景睿,讓人心疼。而這種把自己置身於各種社會關係中的思考,迥然有別於西方的個體化思考方式,是如此的「東方」。或者這也是他願意回到南境盡孝道的原因——儘管這個父親從未養育過他。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不必不解於夏冬十三年來選擇寡居,每年為亡夫掃墓,真心忿恨「謀逆」的赤焰軍;不必嗤笑靖王會如此耿直,心甘情願放下所有利弊的算計,跳進夏江為他營造的陷阱,營救衛錚;不必疑惑梅長蘇不等著靖王繼位後理所當然的為祁王和赤焰軍翻案,而堅持要冒如此大的風險,在皇帝在位時翻案;不必懷疑世家貴公子郁津,在譽王兵臨城下時,奮不顧身浴血殺敵的勇氣。
很簡單,因為那是她的夫,那是他的戰友,那是他的兄弟,那是他的國。
其實看到中間時很多情節我也是打心眼裡吐槽,有必要為了衛錚賭上自己的太子位嗎?畢竟當上皇帝後為祁王和赤焰軍翻案才是「整體利益」啊。有必要犯皇上的大忌,在他在位時聯合群臣上奏嗎(幾乎是一場造反)但其實這麼想時我們已經與那個「古代」世界裡的人有「隔」了。在他們心中,利益算計、大小權衡,在兄弟情誼,赤焰軍的「鐵骨忠魂」的名節,後代世人評說面前,都簡直輕如鴻毛了。
看《琅琊榜》前兩集,以為是偶像武俠片,過渡到奪嫡,覺得是宮斗劇,權謀劇,待到將衛錚從懸鏡司救出,挫敗夏江後,劇情已越發凝重、莊嚴,儼然是正劇的范兒了。看到長公主以凜然不可侵犯的步伐走上朝廷,痛陳謝玉幾樁罪時,我承認內心小沸騰了一下。
他們依然堅信正義,堅信無論官方說法如何,是非對錯自在人心,堅信皇帝可以左右一時,但左右不了後世青史。是那份篤信,讓他們的行動如此果斷。
理想主義吧?Na?ve吧?可又如何?重要的是有魅力、打動人。我們不關心這個世界是否真的存在過,不關心這樣的靖王是否真的當的了皇帝,重要的是給我打造這樣的一個天地,卡司、造型、場景、對白都呈現局部真實,讓我在這個有情、有義、有禮、有節的世界裡做一場千秋大夢吧!
受夠了真實世界蠅營狗苟、逶迤猥瑣、虛情假意、得失算計的人民大眾,渴望這樣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