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0年農曆四月十六日深夜,志怪小說大師蒲松齡降生了。他的父親看他胸脯上長著一顆米粒大小的黑痣,便圓了個夢,說他剛剛夢見一個生了病的瘦和尚走進屋來,身披袈裟,袒露右臂,乳旁還貼著一張如錢大小的膏藥。他想到兒子可能是佛子投生,說不定是個有慧根的孩子。卻又怕命中注定這孩子將來不是個安享榮華富貴的熱鬧場中的人物。
蒲松齡一生坎坷,屢遭不幸。這似乎又印證了父親當初的夢兆。蒲松齡自幼聰慧,才學過人。19歲參加縣、府、道的考試,都獲得了第一名,於是中了秀才,為此他得到了學使和縣令的讚賞和“器許”。他們稱他的文章“觀書如月,運筆如風”。然而他今後的科舉道路就滿是艱辛坎坷了。到了31歲,他還只是個入學生員。雖然已身入資門,但不能為官。
沒能如願取得功名,他心中不免抑鬱不平。由此,蒲松齡發出感慨:“十年塵土夢,百事與心違。”後來的幾十年裡,他又屢試不中,從此就看透了考場的腐敗,打消了再次應試的念頭,不再牽掛功名得失。最後,這個在科考場上掙扎了大半生的“老兵”,融內心的孤憤與不平於筆端,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聊齋誌異》這部不朽的小說集的創作上。
為了激勵自己發憤寫作,蒲松齡在銅鎮尺上,鐫刻了一副自己題的對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蒲松齡用項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吳雪恥的故事來激勵自己,專心於他熱愛的小說創作。他的《聊齋誌異》在這三百多年間放射出越來越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