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是《紅樓夢》裡的一號男主角,這是稍稍有點古代文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的事,怎麼忽然從《儒林外史》裡冒出一個賈寶玉呢?這不是出於獵奇,也不是為了噱頭,而是在熟悉明清小說人物的基礎上作出的結論。
明清時期的白話小說,開始由歷史演義、傳奇故事向世情化的方向發展,從帝王將相、英雄豪傑和才子佳人向普通的世俗生活發展,既然來自生活,其中人物就有一定的共通性、相似性,例如《紅樓夢》裡的賈寶玉,就能在其他小說裡找到影子。這其實也反映了當時的文化人,文學創作者對時代的認識,對於理想的追求,也具備一定的共通性,從而在塑造人物方面出現一定的交集。
資料圖
人生價值觀:對封建社會開始持質疑態度
賈寶玉同學就不用過多介紹了,這裡重點說一下杜少卿同學。大家別看走眼了,是杜少卿,不是杜少陵,杜少陵那是杜甫同學。杜少卿是《儒林外史》裡的重要人物,靈魂人物,作者吳敬梓對於當時社會的認識,很多都凝聚在杜少卿這個人物形象上。不過,儘管杜少卿這個人物形象很重要,但他不是主角,因為《儒林外史》裡是沒有設置主角的。其人物和故事都是以單元結構的方式呈現,沒有側重面。而且,就普及面和覆蓋面而言,杜少卿的知名度那可遠遠不如范進老同學,范進可以說是《儒林外史》裡最具知名度的人物,當然,這也跟中學課本的選擇有關。
杜少卿同學是怎樣一人呢?他身上有著作者吳敬梓的影子,都是把家裡的萬貫家財全部敗光了,然後去南京城裡當貧民,貧困以終。為什麼他們散盡家財?是因為慷慨好施嗎?是因為視錢財為糞土嗎?這種解釋也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在裡面,然而只是說到皮毛,說到底,是他們對於封建社會已經深深地失望,從根子上懷疑當時的社會價值觀,質疑當時的社會架構,因此採取徹底不合作的態度,從而成為社會的叛逆者,也就是所謂的異類。
和賈寶玉一樣,杜少卿對於封建的倫理是很懷疑的,甚至是否定的。例如對於科舉制度的產物——秀才,杜少卿是看得一文不值,還從人格上予以鄙視,他很不客氣地開罵:「學裡秀才,未見得好似奴才。」認為秀才連奴才都不如。而對於聖人孔子、朱熹,他的看法也與社會主流不同,他認為社會上對孔子的解讀,對於朱熹的註解,都是錯誤的,根本上就是歪曲聖人的本意,他認為讀儒家的「四書」,就應該不被明清以來的註解所干擾,這樣才能讀到一個真實的孔子。其實,這是杜少卿在按照自己的審美觀和價值觀,重新塑造孔子的形象。社會思想的變革,很多時候表現在對古代人物和古代文化的重新解讀上。
無獨有偶,《紅樓夢》裡的賈寶玉對於儒家的解讀,也和社會主流有著極大的差異,他在初次見到林黛玉的時候,就說過一句「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和杜少卿一樣,堅持回到原版的孔子。杜少卿罵秀才連奴才都不如,而賈寶玉罵當時的讀書人和士大夫,是「國賊祿鬼」,害己害人,禍害無窮。賈寶玉還進一步,否定了封建社會的主流價值:「文死諫,武死戰。」他認為提出這個觀點的人簡直是腦子有問題,如果文官和武官都為了一個迂腐的價值觀而愚蠢地死了,日後朝廷要用人,又找誰呢?這豈不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這個觀點倒像明代歷史小說《三國演義》,關羽被曹操圍困,張遼前往勸說關羽,關羽說要以死忠於大哥,張遼卻說:你現在死了,將來劉皇叔要用人,你卻又不在了,你這不是坑劉皇叔嗎?張遼的口氣與賈寶玉何其相似。
杜少卿攜著娘子出遊。資料圖
立身之道:不稀罕功名利祿尤其痛恨八股文
基於對封建制度的痛惡,杜少卿和賈寶玉都採取不合作態度,例子就是二人都鄙視科舉八股制度。賈寶玉寧肯讀《西廂記》、《莊子》,都不願意去碰那些跟功名利祿有關的文章,誰勸他考取功名,他就拉黑誰,他甚至連薛寶釵和襲人都想拉黑。例如薛寶釵屢次勸他低頭讀「經世致用」的文章,賈寶玉批評她「也學沽名釣譽」。對於襲人苦口婆心的勸說,他威脅說你以後再說這樣的混賬話,我連你也不願意搭理了。他為什麼喜歡林妹妹?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林妹妹從來不談功名科舉。
杜少卿既然認為秀才連奴才都不如,自然也不稀罕封建時候的官爵,他最煩的就是別人在他面前說當官的事。當地官員向朝廷推薦了他,而且還親自上門來做遊說工作,杜少卿卻用布包著頭,拄著拐棍,哼哼唧唧地哼著裝病,以此推脫,雖然是偽裝,推脫之情卻很真誠,很乾脆。後來上頭逼得急了,他乾脆一葉扁舟,放浪形骸,退隱江湖而去。杜少卿的太太有點不瞭解老公這種視功名為浮雲的態度,就問:朝廷叫你去做官,你為什麼還裝成病歪歪的樣子不去?杜少卿回答得很幽默:娘子你好呆,放著南京這樣好玩的地方不留,不和老公在這裡恩恩愛愛,快活過生活,卻跑去京城,那地方多冷啊,親愛的你身子骨又弱,萬一被寒流一吹,「一陣風,吹得凍死了也不好,還是不去的妥當」。可見杜少卿性情之直率,不想當官,不說那冠冕堂皇的理由,只說因為關心娘子的身體,真真正正的暖男啊。
其實,賈寶玉和杜少卿對於科舉制度的態度,在明清兩朝是有社會基礎的,例如鄭板橋,他的科舉功名之路雖然取得了成功,但也是用時間換來的,他是康熙時期的秀才,雍正時期的舉人,乾隆時期的進士,耗盡大好年華取得官職,鄭板橋也覺得不爽,他的態度是將八股文作為「敲門磚」,用完就不關心了,而是自由自在地做自己的畫家和詩人。到清朝後期的曾國藩,雖然是科舉制度的受益人,但也勸弟弟們不要在八股文上太費精力,做真學問才是正道。《儒林外史》的一些正面人物,即使已經得志,也常說不耐煩做時文。一成了進士,就把八股文扔在一旁。
將鄭板橋和曾國藩的態度,對照一下杜少卿、賈寶玉,可以證明小說裡的人物態度,還是有現實基礎的。
杜少卿與賈寶玉類似,衝破世俗觀念,尊重女性。資料圖
驚世駭俗:擺脫直男色彩尊重婦女
在明清兩朝,已經開始有同情婦女和尊重婦女的聲音出現,最有名的例如明朝的思想家李贄,就石破天驚地認為:女性不比男性差。他辦學招生,其中就有不少女學生,引起當時社會的不滿和異議,李贄甚至還發表公開信,予以回擊。
這股清流在小說裡已經有明顯表現。賈寶玉就是典型,他認為男子不如女子,男人是「鬚眉濁惡」,女子是「水做的」,女子才高貴,「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鬚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紅樓夢》裡認為,說女子姓名的時候,必須香水簌口,極其虔誠方可。劉姥姥說到一位普通的村姑,居然引發賈寶玉的憐愛,乃至要去祭奠她。可見賈寶玉是把女子當成神來敬仰。
關於賈寶玉拒絕做直男,衝破社會世俗的成見,尊重女性的態度,大家都已經很熟悉,杜少卿又如何呢?
且看,杜少卿對拋棄髮妻納妾的事情深惡痛絕,朋友納妾,他苦口婆心相勸,認為「況且娶妾的事,小弟覺得最傷天理」,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杜少卿能發出這樣的聲音,或者說吳敬梓能發出這樣的聲音,真的不簡單,很有見識,很有勇氣。要知道,在他之前,明朝的李贄,為此付出了盛名的代價。
最後,為了顯示杜少卿對於女性的尊重,對於社會重男輕女意識的鄙視,來一段《儒林外史》的描述:「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攜著娘子的手,出了園門,一手拿著金盃,大笑著,在清涼山岡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後三四個婦女笑嘻嘻跟著,兩邊的人都目眩神搖,不敢仰視。」
杜少卿對社會陋習的鄙夷,在神仙般的姿態中顯露無遺,成為那個時代的一個思想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