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聽孝恭仁皇后這麼一個正統而官方的名字,想來大多數人都對這個名號沒什麼印象,也不知道這個人是誰吧!但是若是提到她的另一個名號,想來許多人肯定一下子就對這個人有一點印象了。孝恭仁皇后的另一個名號,其實就是德妃。沒錯,就是德妃。那位經常在清穿小說、或者架空小說,以及諸多影視劇中出現的女人。
康熙的后妃大多都不出名,就連他的三位皇后,歷史上都少有記載,但德妃是個例外。因為她雖然是康熙朝的妃子,但她更是雍正朝的太后。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為康熙朝妃嬪,生於順治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660年。她是皇四子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的生母,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為滿洲正黃旗人。不要看她親族頭銜是一等公,但實際上烏雅氏的出身並不高。相信這點,許多小說和影視劇都作了一定的概述。烏雅氏一族能有這些成績,大部分都依賴於她生了一個好兒子雍正。實際上在康熙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73年入宮的時候,她還是一個小小的宮女。沒錯不是秀女,而是內務府選拔入宮的宮女,那年她十三歲,平日裡在宮裡做些端茶倒水伺候人的活計。
一個小小的宮女,後來是怎麼成為康熙帝后宮的一員,這件事情,史書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我們先今能知道的,僅僅是在公元1678年,也就是康熙十七年的時候,也就是她十九歲的時候,生下了皇四子胤禛。一年後,也就是公元1680年,康熙十八年嗎,被冊為德嬪。又一年,康熙十九年,她二十一歲的時候,又生下了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與惠、榮、宜三位一同晉陞妃位,冊封為德妃,時年22歲。康熙二十一年,即公元1682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生皇九女。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禵。
縱觀康熙十七年到康熙二十七年這十年期間,烏雅氏的冊封和生子幾乎都是挨在一起的。就算不是,也相差不遠,足以證明這個期間,烏雅氏很得康熙喜愛。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一代聖君康熙帝離世,去世之前,寫下詔書,將皇位傳給皇四子胤禛。於是在這一年,胤禛繼位,改年號雍正。烏雅氏是胤禛的親生母親,如今雍正繼位,烏雅氏的地位自然也隨之高漲。她被尊為皇太后,擬上徽號曰仁壽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崩逝於永和宮,享年64歲,九月與康熙帝合葬景陵。全謚曰: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后。
烏雅氏活了六十四歲,死亡原因除了老死和病死的說法之外,民間還流傳著一種說法,那就是憂思而亡。烏雅氏想來對皇四子和皇十四子之間偏心嚴重,甚至到了後來爭奪儲位的時候,她幫助的也是十四子。對於自己的長子胤禛,卻極為冷淡。但後來偏偏是胤禛坐上了皇位,因此出於對皇十四子的擔心,她整日都極為憂愁,以致後來憂思而亡。
當然憂思而亡是民間的說法,史書對於烏雅氏死亡原因的正統說法是生病而死。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
列傳一》:「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六十三高齡的烏雅氏病,雍正本為烏雅氏擬定徽號為仁壽皇太后,同時還打算請她從原本居住的永和宮,遷住至專供太后養老的寧壽宮,但等不及恭上徽號,烏雅氏即於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丑刻崩逝於永和宮,享壽六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