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傳奇的一生,多爾袞究竟憑什麼功居大清第一王?

  多爾袞的一生,總的來說是成功的一生。至少生前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戰功赫赫無人能及。無論在他身上發生過什麼?功遠大於過。讓不禁想瞭解多爾袞傳奇的一生,多爾袞究竟憑什麼功居大清第一王?故事從1644年6月初一的早上開始……

  這天早上,北京城的天氣晴朗,霞雲如萬朵玫瑰在東方波濤那樣翻捲著怒放,清新的鮮活的生命氣息飛向四面八方。雲雀在高空,知了在樹上,縱情歌唱並且熱烈議論。

  和平終於回到了人間,萬千生命在人間重新找到了生存的位置。如果說要有什麼神聖的話,那麼,這就叫神聖了。是的,沒有什麼比生命更神聖的了。生命是神聖之最。

多爾袞傳奇的一生,多爾袞究竟憑什麼功居大清第一王?.jpg

  兩個月前,即4月30日,李自成給北京城留下一片廢墟,還有廢墟上久久散不盡的煙火,然後,他匆匆地逃走了。現在,綠草長出來了,鮮花開起來了,京城裡的軍民們在大興土木,重建家園。全城內外,到處呈現復活與新生的景象。

  披一身霞光,33歲的多爾袞闊步走進武英殿。他像皇帝上朝一樣,賓至如歸地坐上了龍椅。多爾袞的表情威嚴而又略帶謙遜。這是個剛柔相濟的人,他至剛,也至柔。

  這位攝政王看了看殿下朝臣一眼,突然縱聲大笑起來,笑聲爽朗,充滿雄性的力量,在大殿上下飛旋,聲震屋瓦。

  讓我們近距離地看一看這位叱吒風雲的大清第一王。

  多爾袞的傳奇一生:

  多爾袞,明萬曆四十年十月廿五日(1612年)生,清順治帝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逝世,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少年的時候,多爾袞就多次隨父兄出征蒙古與明朝,是滿洲有名的娃娃英雄。因為屢建功勳,16歲那年,他獲皇太極賜予“墨爾根代青貝勒”(滿語“聰明王”)之號,並且成為正白旗的旗主,成為清代歷史上最年輕的將帥。這位身材高大體格健壯的少年,騎在戰馬之上,不僅僅是光彩照人,他的目光穿過硝煙,看得比其他將帥更為遼闊。

  他的八哥皇太極逝世後,他和大他13歲的堂兄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福臨即帝位。第二年,多爾袞以攝政王身份率八旗軍入關。他是確立清初政權及清廷各項政策的最重要的決策者,順治帝曾加封至“皇父攝政王”。順治帝七年(1650年)冬天,他病死在塞北狩獵途中,順治帝追尊他為成宗義皇帝,廟號成宗。不久,順治帝又追論其生前謀逆罪,削去了他的王爵。

  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弘歷追念這位叔高祖的赫赫功勳,復還他睿親王封號,追贈謚號“忠”,神位列於太廟之中,配享列祖列宗。

  多爾袞十五歲那年,父親努爾哈赤去世。他和同母哥哥阿濟格、同母弟弟多鐸眼睜睜地看著母親按照古人傳下來的殉葬規矩,用弓弦扣環的辦法自縊。

  那天早上,太陽紅紅地照著紙窗上面,母親阿巴亥盛妝端坐在清寧宮的大殿裡,從容不迫地將弓弦環在頸上,扣在一條綾子巾上,那是皇阿瑪努爾哈赤生前送給母親的,灑著桃花紅點子的綾巾子。母親回頭深情地看了看跪在眾大臣中間的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表情無化的眷戀。母親凝視了許久,才對他們說:“好好聽皇上的話,聽哥哥們的話,額娘侍候你們的皇阿瑪去了。”說罷,滿面微笑,引頸自縊。

  這是女真人的古老風俗,認為女子殉夫是一種最高的光榮。兄弟三人和皇太極,還有諸王大臣一樣,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看著母親一點一點歸去。

  大殿裡的氣氛,莊嚴肅穆,宮廷樂師奏起了古樂,那樂聲彷彿從天上飛來,又飛回了天上。

  這個壯烈的場面,對少年多爾袞是最大的刺激,同時,也是他堅毅性格形成的根源。

  皇太極看著這位14弟在悲痛中長大,對他一向呵護有加。對八哥的厚愛,他心領神會。多爾袞不負皇恩,他參加了太宗時期幾乎所有的重大戰役,在每次戰役中他都有優異的表現,他逐漸成為著名的軍事統帥。

  天聰五年(1631年)在攻打大凌河城的戰役中,多爾袞像一頭獅子,逕直衝到大凌河的城下。城上的炮彈和飛箭暴雨一樣潑下來,後金的軍隊一時傷亡慘重。他毫不畏懼,一邊猛衝,一邊命人攻城。八旗將士聽了他的吶喊,特別振奮,排山倒海一樣衝向古城。城,就這樣攻下來了。

  戰鬥結束後,皇太極非常後怕,他在朝上怒責多爾袞的部下說:“墨爾根戴青也衝鋒而入,倘有疏失,必將你等處以嚴刑,斷不寬容!”接著,他又對貼身侍衛安崇阿說:“以後每有大戰,卿即代朕督戰,你就是替朕看好十四爺!”阿崇阿從此成了督戰侍衛,專門負責多爾袞的警衛安全。

  下朝後,皇太極私下規勸弟弟不要總是衝在前面,要注意保護自己,統帥要在統帥的指揮位置。

  皇太極:“10萬兵馬我也不換一個14弟。你懂嗎?”

  多爾袞:“臣弟知錯了,下次再不這樣了。”

  皇太極心疼地看著他,從腰間解下佩劍。

  皇太極:“賜你護身吧。”

  多爾袞:“謝皇上!”

  十年以後,即崇德六年(1641年)4月下旬,多爾袞率部進攻錦州城,他早忘了哥哥的規勸和自己的承諾。

  火炮一響,他又是一馬當先衝在前面。安崇阿見陰擋不不了這位猛虎爺,只好打馬沖在他前面,為他拔打雕翎箭。

  明將祖大壽的軍隊從錦州城頭向南發炮,洪承疇的軍隊則由南向北發炮,多爾袞受到南北夾擊,彈片在他的四周上下翻飛。他一面大笑,一面縱馬奔馳,戰刀在日光下閃閃發亮。

  多爾袞在努爾哈赤的16個兒子中,論年紀,他排序在14位,他歲數較小,他甚至還沒有他的侄子如杜度、岳托、豪格大,他和他大哥褚英的孫子,也就是杜度的兒子杜爾祜是同齡人,他只比人家大三歲。也就是說,他在愛新覺羅這個軍事家族中,他是個童子軍。但是,他除了過人的勇敢之外,還有驚人的智慧。在明末清初的悲壯大戲裡,他迅速成了男一號,他的政治地位飛快超過了他的哥哥和侄子們。

  天聰七年(公元1633年),皇太極與諸貝勒、大臣商討進一步興國的大計。皇太極詢問他們一個問題。

  皇太極:“諸位愛卿,你們看看征明及察哈爾、朝鮮,應該應該把哪一項放在最前面?”

  21歲的多爾袞略一思索,率先站出來。

  多爾袞:“以征明為先。我們先從動搖明朝的根基開始,最後再一步步奪取國家大器。我們每年要整頓兵馬,乘谷子成熟的時候深入明朝境內,圍困燕京並且者截其援兵,同時摧毀他們的在每個村屯設的軍事堡壘,這樣,可以消耗掉他們的國力。”

  皇太極:“嗯,不錯!”

  多爾袞的話簡短,但句句在要害上面,而且態度從容不迫,彷彿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皇太極越聽眼睛越亮,其他王公大臣更是頻頻點頭,大家都認為多爾袞的見解是真知灼見。最後,皇太極採納了他的戰略思想。那個時候,山海關外一帶地方還是由明朝重兵把守,多爾袞率八旗軍隊繞道蒙古地區,越過長城,多次深入明朝的腹地,如入無人之境,明朝軍隊屢屢受到他沉重打擊,國力一天天衰弱下去。

  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二月,皇太極下詔,令多爾袞等率精兵萬人,前往黃河河套地區,去招撫察哈爾部。多爾袞率部疾風一樣衝向宣府水泉口,先後在那裡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晉、蘇泰福晉、兒子額爾克孔果爾額哲。林丹汗生前曾經得到了元朝傳國玉璽,上有“制誥之寶”四字。囊囊福晉把這個玉璽獻給了多爾袞,多爾袞搬師回朝後,將玉璽呈獻給皇太極。群臣認為這是上天在幫助皇太極稱帝,他們紛紛奏請皇太極上尊號稱帝。皇太極特別高興,他率領大臣們出迎時,竟然跳下大白馬,緊緊擁抱了14弟。這在君臣之間,是極其少有的禮節。多爾袞因為這一樁奇功,而被晉封和碩睿親王。從此以後,這顆後金的明星更加耀眼。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農曆八月初九日,皇太極不幸逝世。他生前沒有來得及立嗣,這就給後金國留下了點麻煩。多爾袞二哥代善的次子貝子碩託、孫子郡王阿達禮兩人站出來力勸多爾袞自立為皇帝。這兩個人代表了朝廷一部分王公大臣的願望,但卻遭到兩黃旗王公大臣的強烈反對。多爾袞權衡利弊,最後從大清的前途命運考慮,不但沒有聽從兩人的建議,反而認為這是謀反,他誅殺了侄子碩託、和侄孫阿達禮。一場內亂,被他剿滅在萌芽狀態裡。然後,他與諸王、諸貝勒、群臣擁戴小侄福臨即位。朝廷議定,由鄭親王濟爾哈朗與多爾袞左右輔政,等福臨年長後,當即歸政。多爾袞的這一舉動,顧全了大局,安定了朝野,大清江山搖了幾下,又穩如泰山了。

  而恰恰在這個時候,關內已經亂成了一鍋粥。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得了勢的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城。崇禎皇帝慌慌張張地逃到煤山上吊自殺,明王朝就此宣告下課。

  大智大勇的多爾袞看準了這一歷史契機,當即決定入關,在北京讓皇帝再登一次基,宣告從此一統天下。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