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為何變成賣國賊?歷史上的洪承疇是什麼樣的

  洪承疇的歷史定位十分清楚,是絕對的漢奸,即便是他的主子滿清在明史中也將其寫入《二臣傳》予以侮辱,賣國賊的罪名是他洗不掉的,但是如果我們翻開歷史細細審查,歷史中的洪承疇實際上比我們看到的還要複雜。

  剿匪名將——洪承疇的戰功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人。幼年家貧隨母親賣豆乾為生,萬曆四十四年洪承疇赴京會試,連捷登科,為丙辰科殿試二甲第十四名,賜進士出身。洪承疇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歷員外郎、郎中等職,在刑部任事六年。天啟二年擢升浙江提學僉事,以才高識士,所選人才皆俊奇,為朝廷所器重,兩年後陞遷兩浙承宣佈政左參議。

  崇禎元年七月,陝北地區爆發農民大起義,崇禎二年,農民軍王左桂、苗美率兵進攻韓城。陝西總督楊鶴手中無將,情急之下,令當時還是參政的洪承疇領兵出戰。洪承疇斬殺敵兵三百人,解了韓城之圍,頓時名聲大噪。

  崇禎三年六月,洪承疇被任為延綏巡撫。洪承疇反對楊鶴安撫法,反而大力剿匪。而且不僅剿匪,且並殺降。當時被其殺掉的投降流寇多達數萬。楊鶴為此被罷官入獄,洪承疇繼任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改楊鶴的「邊剿邊撫」為「全力清剿」、「以剿堅撫,先剿後撫」方針,集中兵力進攻陝西農民軍。僅僅到崇禎七年,洪承疇以軍功已經任陝西三邊總督,但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總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成為明廷鎮壓農民起義的主要軍事統帥。到崇禎十二年,在洪承疇的大力圍剿下,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已經窮途破路,崇禎十二年十月,陝西最後一股「賊軍」李自成部在流竄途中,被洪承疇令總兵馬科、左光先領兵截擊。李自成回師轉東,洪承疇又令曹變蛟潼關設伏邀擊,李自成大敗,僅餘18騎走入陝南商洛山中,此時明廷以為萬事大吉,從進剿改為招撫。

洪承疇為何變成賣國賊?歷史上的洪承疇是什麼樣的

  其實如果讀過明末「賊軍」史就不難發現,李自成、張獻忠曾多次詐降,養精蓄銳一段時間後再反。明朝多次對「賊軍」剿而不死,就是因為這種詐降。由此可見,洪承疇在這方面是頗有先見之明的。明廷無力養活大批饑民,已就撫者,紛紛再起。

  松錦大戰——洪承疇的慘痛失敗

  洪承疇:從忠勇干臣到亂臣賊子一路凱歌的洪承疇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打一個歷史上最大的敗仗。自崇禎十一年,隨著袁崇煥手下大將接連戰死,孫承宗告病離職,清軍已經肆無忌憚,消滅了林丹汗為首的蒙古敵對勢力後,皇太極傾全力攻打明朝邊關,劫掠京東各地,兩面受敵的明朝不得不從西線把主帥洪承疇調來,與孫傳庭率軍入衛。與此同時皇太極領兵攻佔義州,以此為基地,展開對錦州的圍攻戰。崇禎帝也極力加強對山海關和錦州的防守。

  此時形勢對明來說大好,明軍無論武器還是軍隊數量皆勝過滿清方面,主力軍隊又是關內精銳部隊,洪承疇是重要名將,清軍糧草不濟,祖大壽又臨陣反正,所以說局勢對明朝來說千載難逢。

  崇禎十四年四月下旬,洪承疇部至松山與杏山之間。四月二十五日,雙方在乳峰山戰事膠著,「清人兵馬,死傷甚多」,清軍失利,幾至潰敗。洪承疇不敢冒進,駐紮寧遠,以窺探錦州勢態。並向朝廷表示:「大敵在前,兵凶戰危,解圍救錦,時刻難緩,死者方埋,傷者未起。半月之內,即再督決戰,用紓錦州之急。」兵部尚書陳新甲以兵多餉艱為由,主張速戰速決,催承疇進軍,崇禎帝詔令洪承疇「刻期進兵」,又分任馬紹愉、張若麒為兵部職方主事、職方郎中督促決戰。

洪承疇為何變成賣國賊?歷史上的洪承疇是什麼樣的

  將洪承疇穩紮穩打的策略徹底打亂,軍隊倉促出征,清軍就地挖壕,緊緊包圍在松山一帶,「斷絕松山要路」。洪承疇與清軍決戰於松山、錦州地區,皇太極秘令阿濟格突襲塔山,趁潮落時奪取明軍屯積在筆架山的糧草十二堆。明軍「因餉乏,議回寧遠就食」,決定明日一早分成兩路突圍南逃。大同總兵王樸一回營便率本部人馬首先乘夜突圍逃跑,結果「各帥爭馳,馬步自相蹂踐」,黑夜中,明兵「且戰且闖,各兵散亂,黑夜難認」。總兵吳三桂、王樸等逃入杏山,總兵馬科、李輔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疇等人突圍未成,困守松山城(錦州松山區松山鎮),幾次組織突圍,皆告失敗。崇禎十五年)二月十八日城陷,總兵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被殺,洪承疇、祖大樂兵敗被俘至瀋陽,三月八日,祖大壽率部獻城歸降,清軍佔領錦州。四月二十二日,清軍用紅衣大炮轟毀杏山城垣,副將呂品奇率部不戰而降,松山、錦州、杏山三城盡沒,至此松錦大戰結束。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眾,所棄馬匹、甲冑以數萬計。海中浮屍漂蕩,多如雁鶩。至此明軍在遼東再無還手之力。

  總體來說,此戰不怪洪承疇,倉促冒進才是最重的罪過,關寧方向屯糧百萬,又有數萬鐵騎精兵,防線堅固。崇禎帝一再聽信謠言命令洪承疇冒進才是關鍵,洪承疇接到詔書痛哭流涕又不敢不打,最終主力全軍覆沒。苦心經營數十年的關寧方向至此徹底丟失。洪承疇也變成了俘虜。洪承疇被清廷俘虜,他幾乎沒有生路,或者投降,或者赴死,即便回到了明朝,以敗軍之將,投降受辱,洪承疇也必難逃一死。此時的洪承疇明顯可以選擇殺身成仁,但是勸降的範文程卻發現此人惜命,逐令皇太極重禮安撫,果然洪承疇投敵叛國。而北京方面,崇禎卻以為其殉節,予以最高祭祀,崇禎奏折親自批復:又聞卿絕食數日,氣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猶不瞑。死事重於泰山,意氣化為長虹。結果就在給其修祠之時,快馬來報洪承疇降清,崇禎怒火沖天,百姓更是人人憤恨,將其塑像砸爛,人人予以便溺。

  此後的洪承疇徹頭徹尾成為滿清鷹犬,不但數次攻明,還肆意殘殺抗清志士。天下人人對其恨之入骨。洪承疇的家人尤其厭惡其,洪承疇髮妻削髮為尼,母親棒打逆子,弟弟洪承畯最有傲骨,立言「頭不戴清朝天,腳不踏清朝地」,攜母親避居船上,泛江隱居。洪承疇舊日親友無不上門辱罵,洪承疇因此大開殺戒,將故舊恩人格殺勿論,卻仍止不住罵聲不斷。

  洪承疇的歷史定位十分清楚,是絕對的漢奸,即便是他的主子滿清在明史中也將其寫入《二臣傳》予以侮辱,賣國賊的罪名是他洗不掉的,但是如果我們翻開歷史細細審查,歷史中的洪承疇實際上比我們看到的還要複雜。

  剿匪名將——洪承疇的戰功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人。幼年家貧隨母親賣豆乾為生,萬曆四十四年洪承疇赴京會試,連捷登科,為丙辰科殿試二甲第十四名,賜進士出身。洪承疇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歷員外郎、郎中等職,在刑部任事六年。天啟二年擢升浙江提學僉事,以才高識士,所選人才皆俊奇,為朝廷所器重,兩年後陞遷兩浙承宣佈政左參議。

  崇禎元年七月,陝北地區爆發農民大起義,崇禎二年,農民軍王左桂、苗美率兵進攻韓城。陝西總督楊鶴手中無將,情急之下,令當時還是參政的洪承疇領兵出戰。洪承疇斬殺敵兵三百人,解了韓城之圍,頓時名聲大噪。

  崇禎三年六月,洪承疇被任為延綏巡撫。洪承疇反對楊鶴安撫法,反而大力剿匪。而且不僅剿匪,且並殺降。當時被其殺掉的投降流寇多達數萬。楊鶴為此被罷官入獄,洪承疇繼任陝西三邊總督。洪承疇改楊鶴的「邊剿邊撫」為「全力清剿」、「以剿堅撫,先剿後撫」方針,集中兵力進攻陝西農民軍。僅僅到崇禎七年,洪承疇以軍功已經任陝西三邊總督,但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總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成為明廷鎮壓農民起義的主要軍事統帥。到崇禎十二年,在洪承疇的大力圍剿下,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已經窮途破路,崇禎十二年十月,陝西最後一股「賊軍」李自成部在流竄途中,被洪承疇令總兵馬科、左光先領兵截擊。李自成回師轉東,洪承疇又令曹變蛟潼關設伏邀擊,李自成大敗,僅餘18騎走入陝南商洛山中,此時明廷以為萬事大吉,從進剿改為招撫。

洪承疇為何變成賣國賊?歷史上的洪承疇是什麼樣的

  其實如果讀過明末「賊軍」史就不難發現,李自成、張獻忠曾多次詐降,養精蓄銳一段時間後再反。明朝多次對「賊軍」剿而不死,就是因為這種詐降。由此可見,洪承疇在這方面是頗有先見之明的。明廷無力養活大批饑民,已就撫者,紛紛再起。

  松錦大戰——洪承疇的慘痛失敗

  洪承疇:從忠勇干臣到亂臣賊子一路凱歌的洪承疇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打一個歷史上最大的敗仗。自崇禎十一年,隨著袁崇煥手下大將接連戰死,孫承宗告病離職,清軍已經肆無忌憚,消滅了林丹汗為首的蒙古敵對勢力後,皇太極傾全力攻打明朝邊關,劫掠京東各地,兩面受敵的明朝不得不從西線把主帥洪承疇調來,與孫傳庭率軍入衛。與此同時皇太極領兵攻佔義州,以此為基地,展開對錦州的圍攻戰。崇禎帝也極力加強對山海關和錦州的防守。

  此時形勢對明來說大好,明軍無論武器還是軍隊數量皆勝過滿清方面,主力軍隊又是關內精銳部隊,洪承疇是重要名將,清軍糧草不濟,祖大壽又臨陣反正,所以說局勢對明朝來說千載難逢。

  崇禎十四年四月下旬,洪承疇部至松山與杏山之間。四月二十五日,雙方在乳峰山戰事膠著,「清人兵馬,死傷甚多」,清軍失利,幾至潰敗。洪承疇不敢冒進,駐紮寧遠,以窺探錦州勢態。並向朝廷表示:「大敵在前,兵凶戰危,解圍救錦,時刻難緩,死者方埋,傷者未起。半月之內,即再督決戰,用紓錦州之急。」兵部尚書陳新甲以兵多餉艱為由,主張速戰速決,催承疇進軍,崇禎帝詔令洪承疇「刻期進兵」,又分任馬紹愉、張若麒為兵部職方主事、職方郎中督促決戰。

洪承疇為何變成賣國賊?歷史上的洪承疇是什麼樣的

  將洪承疇穩紮穩打的策略徹底打亂,軍隊倉促出征,清軍就地挖壕,緊緊包圍在松山一帶,「斷絕松山要路」。洪承疇與清軍決戰於松山、錦州地區,皇太極秘令阿濟格突襲塔山,趁潮落時奪取明軍屯積在筆架山的糧草十二堆。明軍「因餉乏,議回寧遠就食」,決定明日一早分成兩路突圍南逃。大同總兵王樸一回營便率本部人馬首先乘夜突圍逃跑,結果「各帥爭馳,馬步自相蹂踐」,黑夜中,明兵「且戰且闖,各兵散亂,黑夜難認」。總兵吳三桂、王樸等逃入杏山,總兵馬科、李輔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疇等人突圍未成,困守松山城(錦州松山區松山鎮),幾次組織突圍,皆告失敗。崇禎十五年)二月十八日城陷,總兵邱民仰、王廷臣、曹變蛟被殺,洪承疇、祖大樂兵敗被俘至瀋陽,三月八日,祖大壽率部獻城歸降,清軍佔領錦州。四月二十二日,清軍用紅衣大炮轟毀杏山城垣,副將呂品奇率部不戰而降,松山、錦州、杏山三城盡沒,至此松錦大戰結束。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眾,所棄馬匹、甲冑以數萬計。海中浮屍漂蕩,多如雁鶩。至此明軍在遼東再無還手之力。

  總體來說,此戰不怪洪承疇,倉促冒進才是最重的罪過,關寧方向屯糧百萬,又有數萬鐵騎精兵,防線堅固。崇禎帝一再聽信謠言命令洪承疇冒進才是關鍵,洪承疇接到詔書痛哭流涕又不敢不打,最終主力全軍覆沒。苦心經營數十年的關寧方向至此徹底丟失。洪承疇也變成了俘虜。洪承疇被清廷俘虜,他幾乎沒有生路,或者投降,或者赴死,即便回到了明朝,以敗軍之將,投降受辱,洪承疇也必難逃一死。此時的洪承疇明顯可以選擇殺身成仁,但是勸降的範文程卻發現此人惜命,逐令皇太極重禮安撫,果然洪承疇投敵叛國。而北京方面,崇禎卻以為其殉節,予以最高祭祀,崇禎奏折親自批復:又聞卿絕食數日,氣息奄奄,倒地而死,目猶不瞑。死事重於泰山,意氣化為長虹。結果就在給其修祠之時,快馬來報洪承疇降清,崇禎怒火沖天,百姓更是人人憤恨,將其塑像砸爛,人人予以便溺。

  此後的洪承疇徹頭徹尾成為滿清鷹犬,不但數次攻明,還肆意殘殺抗清志士。天下人人對其恨之入骨。洪承疇的家人尤其厭惡其,洪承疇髮妻削髮為尼,母親棒打逆子,弟弟洪承畯最有傲骨,立言「頭不戴清朝天,腳不踏清朝地」,攜母親避居船上,泛江隱居。洪承疇舊日親友無不上門辱罵,洪承疇因此大開殺戒,將故舊恩人格殺勿論,卻仍止不住罵聲不斷。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