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為葉赫那拉氏,名靜芬,全名葉赫那拉。靜芬,小名喜子,為滿洲鑲黃旗人,她的父親是慈禧的弟弟副都統葉赫那拉·桂祥之女。出生於公元1868年,去世於民國二年,即公元1913年,享年46歲。
光緒十四年,即公元1888年,葉赫那拉。靜芬被慈禧欽點給光緒,第二年的時候被立為皇后,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鍾粹宮。葉赫那拉。靜芬與光緒帝的婚姻,是慈禧的一次政治聯姻。她為了能夠將國家的軍政大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裡,下令將葉赫那拉。靜芬點給光緒。而葉赫那拉。靜芬的作用,實際上就是為了作為慈禧的眼線,幫助慈禧時刻監視光緒。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即公元1889年2月26日,是大清光緒皇帝成婚的重大日子。在此之前,發生了一件極為意外,甚至可以說不詳的事情。皇帝大婚,自然不同於尋常百姓間的嫁娶,其隆重程度,不用多說,需要提前做準備。正當全宮上下,都在為這一場大婚準備的時候,在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一個寒冷異常,雪花紛飛的深夜,代表皇權的紫禁城卻突然燃起了大火。這場大火來的迅而猛,很快就燒燬了太和殿前的太和門。太和門為紫禁城外朝宮殿的正門,是最大的宮門,在明朝初期被稱為奉天門,曾一度改稱皇極門。按照禮儀,皇帝大婚,皇后必須從太和門這個正門進入皇宮。而太和門在此之前被燒燬,就好像是預示到了這場婚姻的不幸。
太和門被毀,婚禮卻要如期舉行,但是讓皇后從偏門進入皇宮,又名不正言不順。有著自己打算的慈禧,自然不可能讓這種事情發生,因此她下令婚禮如期舉行,並且皇后必須經過太和門再入後宮。她責令紮彩工匠日夜趕工,在火場搭蓋太和門綵棚!最終也搭起一座足可以假亂真的太和門,使長期在內廷行走的人,一下子也難辨真偽。因此隆裕太后,實際上是通過一道假門進入的皇宮。
午正三刻,光緒帝頭戴珠冠身著龍袍,升坐太和殿,文武百官三跪九叩,禮部官員宣讀冊封皇后的詔書。奉迎正使和副使待光緒帝回宮之後,率領著奉迎大臣們前往後邸迎接皇后入宮。
這一場實實在在的婚姻,加上慈禧不加掩飾的目的性,帶來的只能是不幸。
隆裕進入皇宮後並不受自己丈夫寵愛,甚至很多時候得到的都是丈夫的敵視。在後宮一後兩妃(兩妃:瑾妃、珍妃)中,光緒帝最為寵愛的是珍妃。隆裕身為皇后,姿色並不出眾,且性格柔懦,不得皇帝寵愛,對於自己最大的靠山慈禧也不討她歡心,所以在宗室婦女也不太有威信。可以說,隆裕在宮裡的日子是極為難熬的。
後八國聯軍攻入北京,隆裕隨同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出逃,保住性命。回到京城之後,也默默的當著她的皇后,直到光緒帝和慈禧先後去世,溥儀繼位,她升為皇太后,才在史書上留下了較多痕跡。而她代替宣統帝溥儀下詔退位,更是讓許多人記住了這個女人。
雖然她下詔退位,在歷史的今天看來,是具有功績的。但是在當時,其實就等於她一個女人,結束了一個王朝。作為愛新覺羅家的人,上對不起列祖列宗,下對不起宗室大臣,足可見當時她所承擔的壓力。因此在她下達詔之後,鬱鬱寡歡,身體健康急劇下降,最後終於染上重病,終至無法治療。1913年2月22日在長春宮薨逝,謚號「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
據說隆裕死前,曾將溥儀詔至床前,留下遺言:「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國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別汝之期至矣,溝瀆道途,聽汝自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