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氏,滿族姓氏,滿族八大姓之一。富察,本系地名,因以為氏,女真最古老的姓氏。金朝時期,為女真黑號之姓第二姓,與皇室世代姻親。金元時,曾冠漢字姓李,中華民國建立後,八旗取消,改姓富、傅、付。富察氏支系繁多是今天滿族中僅次於關姓的大姓。
富察氏家族有一個稱謂——「禁衛軍世家」。封建王朝的禁衛軍是護衛皇帝安全的最親近的部隊。而五代富察氏家族的著名成員幾乎都是禁衛軍出身,並且都但當過禁衛軍的首領。與皇室的姻親關係也是后妃頻出,以乾隆帝的孝賢純皇后最為尊貴。下面就來認識一下這個百年煊盛的「富五代」。
第一代
富察·哈什屯,滿族,滿洲鑲黃旗人,著名清朝將領。
其祖父旺吉努於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歸靠,授佐領。其父富察·萬吉哈襲領其佐領之職。哈什屯初任前鋒校,隸屬正藍旗,清太宗時改隸屬鑲黃旗,受到皇帝的賞識,仕至內大臣,加太子太保。皇太極死後,力主皇太極的長子豪格登基為帝,多爾袞執政時期,因不願依附於他遭受打擊報復,是典型的「保皇派」。
第二代
米思翰(1633—1675),哈什屯長子,清初重臣。承襲祈福世職,兼管牛錄,被授為內務府總管。輔政大臣從假尚方器物,力拒之。
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康熙帝正式親政,康熙深知米思翰為官清正,授他為禮部侍郎。
康熙八年(1669年),米思翰又被提拔為戶部尚書,位列議政大臣。
康熙十二年(1673年),米思翰首議撤三藩並且力主武力撤藩,是康熙的忠實擁護者,可惜,最終沒有看到三藩平定的那一天便去世了,年僅四十三歲。
第三代
馬斯喀(?-1704),米思翰長子,清朝將領。初授侍衛兼佐領。康熙二十七年,自護軍參領授武備院卿;三十五年,馬斯喀跟隨康熙親征討噶爾丹;三十六年春,授昭武將軍(相當於戍衛區司令軍級少將);四十一年,授鑲白旗蒙古都統;四十三年,卒,賜白金千,遣內大臣奠茶酒。
馬斯喀是第一位擔任禁衛軍首領的富察氏家族成員,五代富察氏家族的成員中,幾乎都是以武立身,而馬斯喀也算是其中相當有代表性的人物了。
馬齊(1652年-1739年),米思翰之子,清初大臣。屬於清朝入關後第二代滿族貴族。
康熙八年(1669年),馬齊以"蔭生"的方式步入仕途(註:蔭生名義上是入監讀書,實際只須經一次考試,即可給予一定官職,有特殊照顧的成分,算是貴族特許待遇),被授為工部員外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四月,馬齊、於成龍等前往查核湖廣巡撫張汧貪婪不法之事,張汧是當時的權臣明珠所舉薦,但馬齊嚴格審查,依法從事,因此聲名大顯,人稱他是廉潔奉公,無所畏懼的清官。此案為康熙罷黜權相明珠提供了有利的證據,馬齊以剛直不阿而深受康熙的嘉贊,仕途由此扶搖直上。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馬齊官職升為左都御史,兩年後遷議政大臣。馬齊於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擔任武英殿大學士,開始步入仕途的高峰,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七月,康熙帝御書"永世翼戴"匾額頒賜馬齊。
此後在「九子奪嫡」的陣營中,保舉皇八子允祀為太子,遭康熙嚴責,被革去大學士之職,直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年底才重新被啟用。這是馬齊的宦海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遭受重大挫折。
馬齊是康雍乾三朝宰相,不論是殿閣大學士還是太子太保、太保,都是文臣的極致官階,他是「富五代」中以武立身的特列,即使後來遭受罪責也可以東山再起,一生平安順利,生前位極人臣,死後無限哀榮。
馬武(?-1726年),謚勤恪,滿洲鑲黃旗人,富察氏,米思翰之子。
康熙年間,擔任侍衛,後兼管佐領,升任二等侍衛、一等侍衛。康熙四十三年,任鑲白旗漢軍副都統。康熙五十年,任內務府總管。康熙六十年,任鑲白旗蒙古都統。康熙六十一年,任鑲黃旗領侍衛內大臣。
馬武是富察氏家族中擔任禁衛軍首領時間最長的一個。他的一生幾乎都在護衛皇帝安全的工作上打拼。
李榮保(?—1723),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米思翰之子,襲世職,兼管牛錄,累遷至察哈爾總管。
在富察氏第三代的成員中,李榮保的地位並不突出,但是其子女(九子二女)卻光耀門庭,長女孝賢純皇后(乾隆皇后),其子傅恆算是家族最為出眾的人。
第四代
富良,馬齊的兒子,清初重臣米思翰之孫,襲爵,進一等伯,十五年,加封號曰敦惠,累遷西安將軍,兼領侍衛內大臣,「禁衛軍世家」的又一分子。
保祝,馬武的兒子,清初重臣米思翰之孫。監生出身,初授侍衛,累遷直隸提督。
孝賢純皇后(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2日),李榮保長女,乾隆帝元配妻子。乾隆對其"每加敬服,鍾愛異常"。乾隆十三年,隨帝東巡,崩於德州舟次,乾隆深為哀慟,作《述悲賦》悼之,可見乾隆對她的感情有多麼的深厚。
傅恆(約1720年-1770年),李榮保的兒子。字春和,清高宗孝賢純皇后之弟,清朝名將、外戚,滿洲鑲黃旗人。
乾隆時期歷任侍衛、總管內務府大臣、戶部尚書等職,授一等忠勇公、領班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平叛伊犁統帥。
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師指揮大金川之戰,降服莎羅本父子。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清軍攻伊犁,平息準噶爾部叛亂。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經略,督師雲南。次年四月,率軍入緬甸作戰,屢敗緬軍。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師,不久病逝。
嘉慶元年(1796年)五月,以子福康安平苗功,贈郡王銜,配享太廟,入祀賢良祠。
傅恆是富察氏家族最為出眾的人物,身為國舅深得乾隆信任,二十年的宰相,文武雙全。《清史稿》評價:"傅恆以受降還師,德心孚契,自以其謹慎,非徒藉貴戚功閥重也。"
傅清(?-1750年),李榮保次子,傅恆之兄也,清朝大臣。雍正間,授侍衛。乾隆初,累遷至直隸天津鎮總兵,後以都統身份為駐藏大臣。乾隆十五年,殉職,追封一等伯,謚襄烈。
第五代
福靈安,字瑾林,滿洲鑲黃旗人,傅恆長子,多羅額駙,授侍衛。準噶爾之役有戰功,給予雲騎尉世職。三十二年,授正白旗滿洲副都統。
福隆安,傅恆次子,乾隆駙馬,兵部、工部尚書,一等忠勇公。乾隆二十三年,授和碩額駙、御前侍衛。曾參與平定大小金川之亂,擔任《四庫全書》總裁官。
福康安,傅恆第三子,清朝乾隆年間名將、大臣。
福康安歷任雲貴、四川、閩浙、兩廣總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先後平定甘肅回民田五起義、台灣林爽文起義、廓爾喀之役、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銳公。
嘉慶元年(1796年)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謚號文襄,配享太廟。
福康安是家族中最耀眼的一個,其身世也在歷史上留下了種種的疑問與爭議(傳言是乾隆的私生子)。
福長安,傅恆第四子。傅恆的四個兒子中,最沒出息的一個,黨附和珅,在大多富察氏家族的成員都瞧不起和紳的時候,而福長安卻偏偏與和紳交好,最終落的個半生流離,奪職流放的悲涼下場。
除了上述各時期炙手可熱的人物外,富察氏家族還有很多達官顯貴,富察氏家族與清朝同起、同興、同衰、同敗,就像一面鏡子,用一家之況縮略了整個王朝的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