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孫中山與宋慶齡來說,他們倆人的愛情故事也是令人非常羨慕的一對。實際上,他們倆在年齡上相差近有30歲,但這並不阻礙他們成為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侶。宋慶齡對孫中山的愛,在內心更是充滿無限崇敬與愛戴。對於孫中山與宋慶齡之間的愛情故事來說,最先要從宋慶齡給他當秘書說起了。
孫中山與宋慶齡油畫
那時的宋慶齡剛從美國畢業回來,在回來第二天就隨同父親和姐姐一同拜訪孫中山。曾在19年前,也就是宋慶齡還只有一歲的時候,孫中山就見過了她,只是那時的她還小並不記得孫中山到底長什麼樣。直到如今再次見到了他,極為興奮。之後她也就加入了秘書行列,成為了孫中山的一名得力助手。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當時那個只有一歲多的女嬰會在21年後不顧家人的反對,嫁給了大她27歲的孫中山。晚年時期的宋慶齡回憶起當時違抗父命與孫中山結婚的情景說:「我愛父親,也愛孫中山,現在再次想起來還是感覺很難過,心中十分沉痛。」但是她並不後悔嫁給孫中山,她還曾說過,她在孫中山的身上學到了很多寶貴的東西,從自己的丈夫孫中山那裡清楚的意識到孫中山的理想就是自己的理想。後來在1922年的時候,陳炯明兵變,正在危難之際的時候宋慶齡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孫中山,當時還這樣說道:「中國可以沒有我,但不可以沒有你!」可見孫中山與宋慶齡之間的愛情故事是多麼的令人羨慕。
孫中山怎麼推翻清朝
辛亥革命最後推翻了清王朝,而孫中山是革命的領導者,所以一般就認為孫中山推翻清朝。但其實這並不準確,甚至你說是袁世凱推翻清朝也是非常合理的。
袁世凱照片
辛亥革命的導火線是武昌起義,之後各省紛紛響應獨立,起來反對清朝。而當時孫中山還在日本,所以武昌起義和他關係不大。等到他回國,因為他之前領導過許多起義,而且提出的三民主義可以說是建立中華民國的理論基礎,所以他被推選為臨時大總統,17票裡只有1票反對。之後的辛亥革命可以說是孫中山領導的了。
不過最後逼迫清宣統帝退位的不是孫中山,而是袁世凱,而且太后下詔讓他建立中華民國,這才標誌著清朝被推翻。也就是說最後清朝是被袁世凱以和平的方式推翻的,而不是孫中山的革命方式。那麼為什麼說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呢?因為當時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只在南方,北方是袁世凱佔據的。雙方進行了談判,袁世凱以贊成共和與清帝退位為條件要挾他們給自己大總統之位,孫中山只能答應。所以當時袁世凱也是辛亥革命的一份子,不過因為是有條件的,是孫中山等革命方向袁世凱妥協的結果,所以辛亥革命最後也不算是勝利,勝利的是袁世凱。
孫中山推翻清朝的說法,是對他在民主革命中巨大貢獻的肯定,其實他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這件事情中的貢獻並沒有袁世凱來的大。
孫中山五權憲法內容
五權憲法是孫中山在1921年發表的一次演講的題目,是他對憲法的理解和創新,曾經列入過國民黨的黨綱內。他一開始就說這是他獨創的,古今中外沒有國家講過,而他在十幾年前其實也講過一次。
孫中山五權憲法的政治架構圖
孫中山五權憲法的核心觀點,就是把政權和治權分開,而在治權共分為五個,各自獨立又互相合作。政權是屬於人民的,而國會是代行權力。而孫中山借鑒西方憲政制度尤其是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新加入兩權,共五個: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和監督權。他認為行政機關如果掌握了考試權就可能出現人才濫用的情況,而立法機關如果掌握了監督權就可能出現國會專制的問題。所以,他提出把這兩個治權分離出來,另外設立考試院和監督院來行使,這就有了孫中山五權憲法。
由此可見,孫中山五權憲法的思想是從三權分立發展而來的,而且他還針對美國憲政的一些弊端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此外,考試權和監督權其實是他從中國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中借鑒而來。所以這一主張體現的其實還是分權的思想,就是希望能夠避免獨裁和專制。不過即使五權分立了,這些權力還是都統一於總統,所以依然沒能真正做到制衡。
孫中山的這個五權憲法後來制定成了一份成文憲法草案,因為時間是1936年5月5日,所以稱之為「五五憲草」。
真實的孫中山怎麼樣
孫中山在我們的印象裡就是一個偉人,一個為了中華民族付出了許多的人。但是細細翻看,會發現其實對於孫中山這個人物,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政黨看來,是具有爭議的。那麼真實的孫中山究竟是什麼樣子呢?下面就讓我們瞭解一下一個真實的孫中山。
孫中山像
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在電視劇裡,孫中山給我們的感覺都是偉大的、莊重的、神聖而不可侵犯的。他屬於少數身為國民黨卻受共產黨人推崇的人物之一。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孫中山不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而其實是一個損害國家利益的賣國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915年,孫中山為了能與袁世凱相抗衡,只能與日本帝國主義簽訂了有損國家主權的《中日盟約》,在這個盟約裡,孫中山向日本應允讓出的國家主權和利益甚至比袁世凱的《二十一條條約》還要賣國。於是,這些人就依據這個認定孫中山是個賣國賊。
我們看事情要刨根究底,如果只單單看到事情的結果,而忽略了事情的起因,這樣就會造成片面的影響。所以孫中山為什麼要去簽訂這個《中日盟約》呢?在民國成立以前,中國的民眾是沒有國家意識的。在孫中山及那些革命黨人的眼裡,東北就是一塊高度自治的地區,中國只是它的宗主國,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東北是中國領土主權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也不能用現代國家意識的觀念去看待這件事情。在那些民眾的眼裡,不管統治者是漢人還是滿人又或者是洋人,對他們來說都沒有什麼區別,他們只是換了個納稅的對象而已。而且孫中山簽訂這個條約只是為了獲得日本人的支持,藉機扳倒袁世凱,取得中國的統治權,繼而實現自己三民主義的理想。
所以總的來說,孫中山先生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人,但也不是一個賣國賊。他只是一直在為自己的革命事業而奮鬥著。
大家對孫中山的評價怎麼樣
在近代中國英雄名譜上,能夠被稱為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的人寥寥無幾,可就在這些少有的人中,就包括了一位著名人物,他就是孫中山。他從中法戰爭失敗的那一天開始,他勵志要推翻滿清政府。在後期階段,他將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在了革命中,從未停止過。人們對孫中山的評價也是稱讚聲不止。
孫中山去世時的照片
在過去的時間裡,孫中山的愛國情懷不斷的激勵著中國各個階層的人們。毛澤東主席還曾在《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這本書中高度的評價道,「孫中山是中國革命黨派的旗幟」,還在書中著重的強調,孫中山在辛亥革民時期領導人民推翻了帝制並建立了共和國。後來劉少奇也曾高度的評價過孫中山,他是這樣說的:「孫中山先生是我們國家偉大的革命家,是我們的老師。」
當然孫中山能夠有如此高的評價也是在意料之內的。當初,他為了改造中國,耗盡自己大半輩子的精力,在歷史上轉輪下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更為我國的政治建立了堅固而珍貴的遺產。曾經江澤民還在孫中山誕辰130週年紀念會上指出:「孫中山是一位傑出的愛國主義者,他是人民的名族英雄」另外還指出說「「孫中山先生代表著一個時代。」
歷史上對孫中山的評價不僅僅只有這些,就連包括周恩來、朱德、胡錦濤、習近平在內的諸多著名人士都曾對孫中山的功績有過一定的評價。雖然他已經離我們而去,但他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孫中山的詩詞有哪些
孫中山少時讀過私塾,接受過傳統教育,雖然之後海外留學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是沒有間斷的,因此寫詩作詞對他而言也是不在話下的。孫中山的詩詞存世的不多,基本上都是與革命事業相掛鉤的,是他的文化才情與革命精神的融合。
孫中山的詩詞中最出名的是《挽劉道一》。從詩名就可知,這是一首悼亡詩。劉道一是何許人也?他也是近代的革命家、同盟會的成員,當時他被滿清政府逮捕並殺害,年僅22歲,是同盟會中第一個犧牲的烈士。所以孫中山深切悲痛地寫下了這首詩。
孫中山說「劉郎死去霸圖空「,」尚餘遺業艱難甚,誰與斯人慷慨同?」。幾句話無不在說劉道一對革命事業的重要性,而他的犧牲是革命多麼大的損失。因此無論是邊塞的戰馬,還是祖國各地的百姓聽聞消息後都是哀傷哭號。悲痛是溢於言表的,不過最後一句卻體現出孫中山革命的熱情和對最後勝利的信心。他說那一天我們革命勝利了,痛飲黃龍酒的時候,我會到長江邊給你舉辦一場盛大的祭奠。所謂痛飲黃龍酒,這是出自岳飛直搗黃龍的典故。
此外,孫中山早年有一首《詠志》,他說「頂天立地奇男子,要把乾坤扭轉來。」可見,孫中山很早就有著投身革命的志向,而且對此充滿了壯志豪情,他自認為是頂天立地世間少有的人,要把整個舊中國革命成新的發達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