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八年(1651)八月十三日,在北京的紫禁城裡,大清帝國舉行了入關以來的第一次皇帝大婚。
順治帝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不僅聰明機智,還是出了名的美女,而且出身高貴,是蒙古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的女兒,孝莊太后的娘家親侄女,順治帝的親表妹。按理說,順治帝的這門婚姻,不僅門當戶對,還是親上加親的“姑表親,輩輩親”。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兩年後,順治帝與這位年輕漂亮的表妹皇后,不僅反目成仇,還搞起了分居生活。
順治十年(1653)的一天,順治帝令大學士馮銓等人查找前代是否有廢皇后的先例,儘管沒有說明什麼原因,但是,其用意已經很顯然,那就是要廢掉現在的皇后。朝臣聞訊,百般勸阻,順治帝主意已定,並不更改,手諭“無能,故當廢。”群臣見此,皆議論紛紛。禮部員外郎孔允樾上奏順治帝:
皇后正位三年,未聞失德,特以‘無能’二字,定廢嫡之案,何以服皇后之心?何以服天下後世之心?君後猶父母,父欲出母,即心知母過,猶涕泣以諫,況不知母過何事,安忍緘口而不為母請命?
朝廷重臣的惶恐沉痛之論,於紙上很是動情,看得人不禁眼淚汪汪的。但此時的順治帝,不為其所動搖,並嚴厲斥責道:
朕納後以來,緣志意不協,另居側宮已經三載。從古廢後遺議後世,朕所悉知。但勢難容忍,故有此舉。
儘管順治帝如此表白自己廢後的決心,但仍有14名御史再次懇請順治帝收回成命,並建議:皇后仍位中宮,可以新立東、西兩宮。順治帝雖然不同意,但是苦於群臣的苦諫,也不好強硬下旨,一時還真沒有了辦法,只是有些鬱悶,後又生病。孝莊太后見此,不僅同情,更為擔憂,在心裡掂量了很久,侄女與兒子相比,還是兒子更重要,於是,降懿旨,令朝臣重新討論此事。順治帝用健康做代價,終於獲得了母后的支持,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順治十年(1653)八月二十五日,順治帝諭令禮部:
自古立後,皆慎重遴選,始可母儀天下。今後乃睿王於朕幼時因親訂婚,未經選擇,宮閫參商,已歷三載,淑善難期,不足仰承宗廟之重。謹於八月二十五日奏聞皇太后,降為靜妃,改居側宮。
順治帝的意思是說,自古以來,選擇皇后這件事情,都需要仔細認真挑選,才能真正達到母儀天下的目的。現在的皇后,是多爾袞在我小的時候,因為她是親戚的關係而指定的,我沒有經過選擇。我與皇后的關係,是水火難容,誰也不能理誰,如此已經三年了,她的品德難以恢復,不能肩負起祖宗給予的對後宮全面負責的重任,在八月二十五日,我已經把此事告訴了孝莊皇太后,將皇后降為靜妃,令其居住在別的宮殿裡。“宮閫”,原指后妃居住的臥室,這裡則是指順治帝與皇后的夫妻感情;“參商”,“參”、“商”是天上的兩個互相不能碰見的星星,參星出來的時候,商星則正好沉沒,彼此誰也見不到誰。這裡是指,順治帝與皇后的關係,已經水火不相容。“宮閫參商”這句話則是說,順治帝與皇后夫妻關係不和睦,根本不可能在一起生活了。
順治帝為什麼這麼痛恨自己的表妹皇后呢?
根據順治帝的言語以及後來為董鄂妃所寫的《行狀》分析,他之所以執意廢掉皇后,有五大理由:
第一,皇后與多爾袞有親戚關係,是多爾袞在他小的時候選定的,不是自己做主選定的;
第二,兩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順治帝稍喜簡樸,而皇后則比較奢侈,酷愛金銀珠寶。
第三,皇后“無能”。這裡的無能,不知道是不能博得皇帝的歡喜,還是不能夠生育。筆者認為,這裡的“無能”,是指不能夠調諧夫妻兩人的感情關係。
第四,皇后不夠賢惠,既任性還嫉妒,心毒手狠,“每見貌少妍者,既憎惡,欲置之死”,難以勝任統御後宮之職。
第五,監視、猜疑順治帝,干涉、阻止順治帝與其他妃嬪的接觸。
雖然順治帝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將自己的表妹皇后降為了靜妃,並不再理睬,但是,就他所說的那些“理由”,有些實在是牽強。針對已知道的順治帝性格和本性來說,真正令他難以忍受的借口無非是兩點。一、不會調和夫妻的感情;二、干預他與別的女人的私生活,是一個大醋罈子。
皇后被降為靜妃以後,就在官方記載上消失了,因此,她的生活起居和死亡等信息,在歷史上沒有了任何記載,成為幾百年來的一個歷史謎團。然而,最近幾年,經過清史專家的潛心研究發現,在朝鮮國的《實錄》裡面,對這個被廢皇后有著記載。皇后被廢之後不久,就被順治帝趕出了北京,回到了她的娘家—蒙古的科爾沁草原,因為當時已經懷孕,回到娘家不久,就生下了一個男孩。經過廢後的精心撫養,男孩長大後頗有賢名,當男孩14歲的時候,北京的清皇室知道了這件事,為了防止這個男孩被冊立為新皇帝,打算要回這個男孩,但是,蒙古的娘家拒不交換。選自《順治帝陵歷史之謎》遼寧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