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與「宮門獻魚」


 

    “宮門獻魚”原是一道民間菜餚,名稱為“腹花魚”,是用鮮活鱖魚為主料烹製而成的。相傳,清代康熙皇帝在1670年巡視江南察訪民情,在暗訪宮門嶺時首次品嚐到此菜。

    宮門嶺這個地方山勢險要,嶺下有個寬約丈餘的大山洞,形似宮門,洞口處還有個池塘。春秋時,楚武王領兵路過此處,見此嶺無名,便揮筆題名為“宮門嶺”。此處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平日行人車馬絡繹不絕,所以洞口外開設了許多店舖,有飯館、酒店、雜貨鋪和客棧等。

    一天康熙微服出訪來這裡,獨自跨進池塘邊的一家小酒店,要了一斤酒和一盤魚,就自斟自飲起來。不一會工夫,一盤魚便被吃完了,他覺得此菜口味不錯,就又要了一盤。店小二送菜來時,康熙問此菜何名,店小二答曰:“腹花魚”,見客人臉上露出好奇的神色,店小二便指著窗外的池塘說:“這魚就出產在這個池塘裡,平時它喜愛吃鮮花嫩菜,魚腹上滿是金黃色的花紋,所以就叫它腹花魚。”

    康熙聽後說道:“店家,我給此菜改個更雅致點的名字如何?”店家聽了很高興,便拿來筆墨紙硯。康熙提筆揮寫了“宮門獻魚”四個大字,後面落上了題款“玄燁”二字。店家不知玄燁是誰,只是見字寫得挺漂亮,便將它掛在牆上。

    一日,江浙總督路過此處,在店堂裡發現有落款“玄燁”的“宮門獻魚”題幅,不禁大吃一驚,忙傳店家前來問個明白,店家便將事情經過細說了一遍。總督聽罷驚呼:“果真是當今皇上御筆所題!”店家聽說是當今皇上所題,驚喜萬分,連忙跪倒在地,山呼“萬歲”。從此以後,凡路經此處的行人,不論是官吏騷人,還是富商大賈,都要在此店品嚐“宮門獻魚”。小酒店也從此生意興隆,每日賓客滿座。“宮門獻魚”因此揚名天下。

    經歷代廚師的不斷改進,“宮門獻魚”在烹製和用料上日趨精細。主料鱖魚要取2斤左右的,洗淨後將魚切成頭、尾、中三段,頭尾先入熱油鍋略炸,再與經煸炒的牛肉碎、海米、搾菜、冬筍丁和蔥姜蒜末等一起加湯用旺火燒開,再轉用小火燉至熟透,收汁後即可裝盤。魚身中段剔骨去皮,用刀修成宮門狀,再片成半分厚的魚片,用蛋清、澱粉掛糊後下油鍋炸熟,並將其碼在盤中的魚頭和魚尾之間,淋上芡即成,此菜形似魚躍宮門,色香味俱佳。(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