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秘聞皇太極的兒子:順治皇帝是被廢黜的

  關於清順治帝傳奇的一生,總有各種版本的傳說被世人津津樂道。特別是關於順治帝與他寵妃董鄂既妃的愛情感人肺腑。據史記癡情重義的順治帝在董鄂妃去世後,還曾剃度要出家。據說為此孝莊太后大怒,要將順治帝廢黜?接下來,本文的相關發現,即將揭曉清宮隱藏幾百年的秘密。

  2006年北京石景山發現的“龍袍乾屍”,將會使人們對發生在300多年之前順治王朝的結束開始重新的認識。據記載,歷史上清世祖順治皇帝是以“患痘”駕崩結束了他的統治。由於他從患病到死,只僅僅幾天,並且沒有任何發病的前期記錄,300多年以來,人們一直在猜測他的“死因”,由此產生了許多關於順治皇帝消失傳說的版本。尤其是在近代,人們對天花病症的進一步瞭解,對順治皇帝的“患痘”死因產生更多懷疑。

  作者在《“龍袍乾屍”是清朝一個被廢黜的皇帝》一文指出,2006年北京石景山發現的“龍袍乾屍”是清朝一個被廢黜的皇帝; 《“龍袍乾屍”密碼》一文指出,“龍袍乾屍”就是清世祖順治皇帝;順治皇帝並不是死於“患痘”,而是被母親孝莊秘密廢黜,進而被監禁終生。所有這些結論都僅僅是來自於這個“龍袍乾屍”。

清宮秘聞皇太極的兒子:順治皇帝是被廢黜的.jpg

  如果這個結論是正確的話,那麼歷史必然會留下痕跡。本文正是歷史尋跡,提出以上結論的依據。

  康熙身後的“聖祖”廟號。

  康熙皇帝離世後,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就是康熙皇帝的廟號“聖祖”。中國昭穆制度 對“祖”的要求不是以死者一生的豐功偉績而定,而是以是否開闢基業而論。“祖”是重新斷代的要求。如果康熙朝是繼順治朝世襲而致,康熙的身後廟號就不能是“祖”,這是史無前例的。然而康熙的廟號“聖祖”,使我們意識到,可能需要對前清歷史重新認識,也就是由順治朝到康熙朝過渡的重新思考。與歷史上唯一同代後世稱“祖”的明代明成祖朱棣類比,我們可以提出這樣的假定:康熙朝是由世祖順治朝政權顛覆而致。考慮到順治皇帝消失於政壇的當時歷史條件,這個假定又與“順治皇帝是一個被廢黜的皇帝”等同。如果後續的事實證明確實是以康熙皇帝為“祖”的話,我們就有理由相信:順治皇帝就是被廢黜的皇帝。

  康熙的廟號“聖祖”和昭穆制度迫使雍正皇帝選址清西陵

  雍正皇帝在清西陵又開闢了陵寢地,使作者確信前面的假定是正確的。

  以下作者採用了反推法。如果康熙皇帝的確在清東陵被視為“聖祖”,對後來的皇帝在清東陵的“萬年吉地”就會產生影響。給後來的清朝皇帝們的選陵址必定帶來了麻煩。首當其衝的就是雍正皇帝。

  由昭穆制度,康熙的景陵陵址選在了順治皇帝的左側,是“昭”排列的第一位(由於康熙景陵建造之時,過於倉促。並且當時的康熙皇帝可能還不知道順治的事情),按照這個排法,雍正皇帝就要排在順治的右側,是屬於"穆"排列。然而以康熙的“聖祖”而論,雍正又屬於“昭”,是要在康熙景陵的左側選址。由於順治被告知是以“患痘”駕崩的,朝野上下必定認為,雍正陵寢應該選在順治皇帝孝陵之右側。這樣,雍正的陵寢選址就真正出現了麻煩!清東陵找不到雍正皇帝的“葬身之地”!

  作者認為,雍正皇帝陵寢選址可能是接受康熙皇帝臨終前的囑托,在清西陵開闢了虛擬的“昭”排列。以康熙為“聖祖”,乾隆屬於“穆”排列,進入到了清東陵,並選址在康熙皇帝景陵之右側(同時也是順治孝陵的右側)。顯然乾隆的排序是按照以康熙皇帝為“祖”排列的。否則乾隆皇帝應該在順治和康熙陵寢的左側,選擇寶地建陵。後來也由乾隆皇帝建立了這樣的制度,我們可以由此作為乾隆皇帝瞭解真相的一個依據。乾隆的繼任嘉慶皇帝,又是“昭”,在清西陵建陵。道光皇帝則應選陵在清東陵。但是道光皇帝破例,那是違規,由此破壞了清東,西陵所有後續的皇陵排序。

  由以上推證,我們可以看出,雍正皇帝在清西陵開闢陵寢,以及後來的歷朝皇帝陵寢選址確實是以康熙皇帝為“祖”的,完全沒有顧及世祖皇帝順治孝陵的存在。

  綜上分析,清朝初期皇帝陵寢是嚴格按照“昭穆”制度排列的;清東陵,西陵完全是以康熙為“祖”排列的;雍正皇帝葬於清西陵,是康熙皇帝“聖祖”的必然結果,是無奈的選擇。

  本文結論:清東陵的陵寢排列是以康熙皇帝為“祖”的;康熙朝是由順治朝顛覆而致;進而,“世祖”皇帝順治是一個被廢黜的皇帝。

  “昭西陵”大石碑道出了清西陵存在的真正動機

  孝莊陵寢前一反常規地豎著一個大石碑-“昭西陵”。非常巧合的是,這“昭西陵”幾個字, 正好反映了清西陵存在的意圖:屬於“昭”排列的皇帝陵寢全部進入清西陵。即,昭西陵。

  真是個一箭雙鵰的大石碑!在此筆者也確信,它的真正涵義就是在於此。

  再談孝莊文皇后陵寢

  與孝莊文皇后陵寢有關的謎可以被分成這樣三大部分

  1)暫安奉殿的位置及其修建。

  2)孝莊死後竟達三十八年不下葬。

  3)陵寢結構的奇異及不完整。

  首先,由於暫安奉殿的特殊,它應該成為孝莊陵寢的構成;暫安奉殿一經在此修建,不能再次拆建;暫安奉殿非常靠近清東陵圍牆,說明孝莊陵寢在設計上應該就是建在清東陵之內的。否則,孝莊陵寢真的會被孤零零地被拋在清東陵之外,有“被請到家裡做客,又被拒之門外”受人奚落之感覺,這絕對不會是康熙皇帝的本意。因此筆者認為,在康熙的孝莊陵寢設計中,昭西陵就是清東陵的內部構成;地宮就是現在寶頂的位置;暫安奉殿也是現在的位置。那麼已經建造好的建築,如何移入清東陵那?唯一的辦法就是,改變清東陵風水牆,將已經完成的建築圍入清東陵之內。作者在由《順治皇帝被廢黜而引發的清朝初期一系列謎團》一文中已經指出孝莊陵寢雙層圍牆的功能以及昭西陵陵寢結構不完整的涵義。

  那麼,為什麼康熙皇帝會將暫安奉殿建在了清東陵風水牆之外,而沒有直接建在清東陵的裡面?為什麼沒有沒有給孝莊文皇后建陵寢,而是將孝莊靈柩停屍於清東陵之外,並且一呆就是38年?這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是對死者極大的不忠不孝。很顯然,康熙皇帝真正遇見了棘手的問題,並且是束手無策!筆者相信,原因主要來自於孝莊的遺囑和順治的被廢黜。考慮到順治皇帝是孝莊的親子以及被孝莊秘密廢黜的這一因素,孝莊臨終前必定留下不可面世的遺囑。其內容就應該是,確保順治皇帝離世後能葬入清東陵(因為孝莊陵寢的位置,幾乎正對著順治皇帝的陵寢)。孝莊臨死之前,必定意識到,將順治皇帝的靈柩葬入清東陵是相當的困難。因此留下遺囑,以自己死後不入土為先決條件,施壓於康熙皇帝。我們可以預估孝莊臨終前的遺囑:你(康熙皇帝)如果不將你父親的死後靈柩葬入清東陵,就不要給我在清東陵之內建陵。

  然而,將離世後的順治皇帝靈柩安葬於清東陵孝陵之內,就應該是康熙皇帝所面臨的最大麻煩。這個麻煩之大,我們可以由孝莊靈柩暫放於暫安奉殿達38年之久卡以看出。首先,順治皇帝的患“痘”駕崩掩蓋了順治皇帝被秘密廢黜的事實,如何向世人交待?其次,康熙皇帝當政時,順治皇帝依然健在,並且被監禁。兒子監禁父親,如何面對世人;再者,如何為順治王朝定位?是被推翻還是被廢黜?最後,順治皇帝政權被推翻,康熙朝的重新斷代,後續的皇帝陵寢必須要以康熙為“祖”排序,而不是以順治皇帝為“祖”,又如何給順治皇帝再下葬?

  綜上所述,孝莊陵寢謎團依然是來自於“順治皇帝的被廢黜”。

  我們相信,康熙皇帝的景陵命名,康熙皇帝陵寢的“聖德神功碑”的雙碑設置,以及清西陵主大門的三個石牌坊的構成,都是與“順治皇帝被廢黜”有直接的關聯的。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