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永琪(1741年3月23日-1766年4月16日),清高宗乾隆皇帝第五子,是乾隆帝最鍾愛的兒子。母親愉貴妃珂里葉特氏,不過天妒英才,年僅25歲便離世了。歷史上的五阿哥永琪是怎麼死的呢?
幼聰慧學,少習馬步射,武技頗精。博學多才,嫻習滿語、漢語、蒙古語,熟諳天文、地理、歷算。尤其精於天文算法,所書八線法手卷,至為精密。著有《蕉桐賸稿》傳世。其算法傳子綿億,再傳孫奕繪,奕繪著《本形篇》記其梗概。永琪工書善畫,尤長於書,與其弟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齊名
榮王的冊封是在其身前,而不是死後追封。這在乾隆的諸子中,只有三人有這樣的殊榮:皇五子愛新覺羅·永琪(封榮親王)、皇十一子愛新覺羅·永瑆(封成親王)、皇十五子愛新覺羅·永琰(封嘉親王,即嘉慶帝)。而永琪是最早享受這一榮譽的。
此外,“榮”字也是一個十分尊貴的字。清史上還有另一位榮親王,就是順治帝寵妃董鄂妃(即孝獻皇后)所生的皇四子,這位皇子只活了三個月便去世,順治帝本想追封其為皇太子,但因孝莊皇太后阻攔,只得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由此可見,乾隆封永琪為“榮親王”,本身就已說明了對他寄寓的厚愛的期望。
另外,乾隆曾說:“其時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語、蒙古語、馬步、騎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而示明言,及復因病旋逝。”此話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馬戈爾尼謁見乾隆時,乾隆帝在談到諸位皇子時提到的。在外國使節面前毫不諱言地指出要傳位於榮王,又是在榮王逝世二十多年後,足以表現乾隆對榮王的喜愛和懷念。
死因
其文自注曰:“王患附骨瘡,不得潰,昨冬病中受封,今三月薨逝。陳兆侖所說的昨冬病中受封,是指三十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距離二月初三日,乾隆探視永琪之病差不多已間隔了十個月,而此時永琪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因病劇,始加封為親王”,這才促使乾隆封其為親王,以慰其心。
附骨瘡即附骨疽的訛寫,據《醫宗金鑒》所述,此“系調治可愈之證”,可見在當時並非絕症。“附骨疽生於大腿外側,……由體虛之人露臥風,冷浴後乘涼寒濕侵襲,或房欲之後蓋覆單薄,寒邪乘虛入裡,遂成斯疾。初覺寒熱往來,如同感冒風邪,隨後筋骨疼痛,不熱不紅,甚則痛如錐刺筋骨,不能屈伸。”乾隆談及永琪,曾不無遺憾的說“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覺貴重,且漢文、滿洲蒙古語,馬步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而未明言,乃復因病旋逝。”可見永琪精於騎射,其病之起極有可能緣於風餐露宿騎馬射獵所致。而因病薨逝,感覺病起倉促,可能即是因為陳氏所言的不得潰,此症狀的特徵是“三陰不足,外邪過盛,大腿通腫,皮色不變,疼痛日增不消不潰者,此屬虛寒骨冷。”
特別需要說明的一點,附骨疽在現代醫學也屬於骨結核的一類,相關資料皆言其沒有發現此症可以遺傳,但是愛新覺羅家族患此症的不少,比如康熙十三子怡賢親王胤祥及其子弘暾即患有此病,(稽古右文的交輝餘韻版有相關資料,大家可對照看下)而光緒,記得也有骨結核,如果說這種疾病並沒有遺傳,但是有可能和他們容易患天花且不易痊癒進而導致死亡一樣。(話說他們可能屬於遺傳易感,比別人患此病的幾率要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