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秉章是晚清時期著名將領,廣東花縣人,與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並稱「晚清八大名臣」。駱秉章生於公元1793年,去世於公元1866年,原名駱俊,字吁門,號儒齋,謚號文忠。
乾隆五十八年,廣東花縣的一戶人家喜得麟兒,這個剛剛降生的孩子就是駱秉章。駱秉章自幼勤奮好學,希望能科舉取仕,光耀門楣。道光十二年,讀了三十多年書的駱秉章終於中六十名進士,殿試二甲二十七名,朝考入選,被欽點為翰林院庶吉士。後被授為編修,遷移為江南道、四川道監察御史等職。
駱秉章辦事嚴謹清正,是不可多得的實幹家,因此極受朝廷信任。道光二十年的時候,清正公平的他,被道光帝下命徹查吏部銀庫事宜。他上任以後,立刻著手調查,清查陋規,使吏部官風為之一清。
駱秉章照章辦事,要求又極為嚴格,有他在,官員們都不能再徇私枉法了,大家便商量著要找個機會將其弄走。一干人等查了半天,硬是沒有發現他的一丁點疏漏,此事只得不了了之。當時穆彰阿因此事極為器重他,想要他再在吏部任職三年,認為他在對國庫大大有益。駱秉章則說:「我留在此地一年那些官員就已經非常難做了,如果讓我再留三年,恐怕那些官員們一個都不能活了!」可見其為官之嚴。此後駱秉章歷任給事中、鴻臚寺少卿、奉天府丞兼學政等職。
官員貪污受賄古來常有,更何況吏部的官員還守著國庫這麼一個錢袋子。他們天天看著國庫裡堆積的金銀,如何不眼饞,有一個人開始利用私權貪污銀兩,自然會引起後面人的接連而上。一來一往,國庫虧空自然越來越多。
道光二十三年,國庫虧空九百多萬兩的事宜被揭發。皇帝整日日理萬機,沒空管理國庫到底還有多少銀子,所以才會派人稽查。正好此前稽查的官員就是駱秉章,此事出了事,如何不怪罪他。駱秉章因失察之罪被罷職,仍罰賠庫款一萬八千二百兩賠罪。
雖然因為國庫虧空,駱秉章受了懲罰,但也正式進入皇帝眼中。召見時對他說:「你這一年年查庫辦得很好,不只是朕一人知道,而是人人皆知。如今有了此案你的名字將會更出名,如果沒有這個案件,朕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呢。你好好讀書,認真做官,將來好好為國家辦事。」所以特旨以庶子的身份留用。
道光三十年(1850年),被任為湖南巡撫,入湘十載,位居封疆,治軍平亂,功績卓著。咸豐年間,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勢如破竹。咸豐二年,太平軍攻入湖南,因為防守不力,駱秉章被革職留任。後以守長沙有功而復職,並為清廷所倚重。此後在咸豐、道光兩朝,歷任湖北巡撫、湖南巡撫、四川總督。
同治元年,駱秉章派重兵防守大渡河,斷石達開後路,石達開被圍於安順場。被包圍的石達開部,派人送來書信,請求議和談判。駱秉章表面答應,等石達開前來之後,立刻將石達開俘虜,後將其押解至成都凌遲處死。注意是凌遲處死,方法極為殘暴,因此在後世因此名聲受損。不過清王朝當時卻極為贊成他的功績,授其太子太保銜。
同治六年,駱秉章因病死於任上。終年74歲。清政府贈太子太傅,入祀良祠,給謚號文忠。他生前儘管遠離京都,但上位者決策,仍然需要聽取他的意見。如今身死,清朝錯失一員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