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為中國四大名著之首,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但同時因為原作結局的缺失,出現了不同版本續寫的《紅樓夢》。這就給本來就人物關係複雜的《紅樓夢》,又添了一抹複雜性。因為不是原作,所以人們對結局的猜測,對人物原型的猜測多種多樣。
作為金陵十二釵之一,史湘雲是史家的千金小姐,那麼她是以何種身份,留在大觀園中生活的呢?我們知道文中的四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聯繫緊密,互為姻親。史湘雲定是和賈家的哪位有血緣關係,因此才能長久的留在大觀園中。通讀此書,便就知道和史湘雲有密切關係的這位,便是賈家老太君賈母。賈母是賈代善的夫人,是府中地位最高的人。書中第四十回回目便是:「史太君兩宴大觀園,金鴛鴦三宣牙牌今」。這裡的史太君便是賈母,賈母是史家的第一代,史家的第二代是史鼎。第三十六回寫道:「正說著,忽見史湘雲穿的齊齊整整走來,辭說家裡打發人來接他。寶玉、黛玉聽說,忙站起來讓坐。史湘雲也不坐,寶、黛兩個只得送他至前面。那史湘雲只是眼淚汪汪的,見有他家人在跟前,又不敢十分說話。少時薛寶釵趕來,愈覺繾綣難捨。還是寶釵心內明白,他家人若回去告訴了他嬸娘,待他家去又恐受氣,因此倒催他走了。眾人送至二門前,寶玉還要往外送,倒是湘雲攔住了。一時,回身又叫寶玉到跟前,悄悄的囑咐道:『便是老太太想不起我來,你時常提著打發人接我去。』」由此可見,史鼎及其夫人,與史湘雲是叔父嬸娘的關係。賈母是史鼎的姑姑,因此史湘雲與賈母應當是姑孫女和姑奶奶之間的關係。
大部分學者認為,《紅樓夢》一書是有現實依據的小說。在故事裡的主要人物,大多都有人物原型。故事裡的人物命運和性格,往往與現實之人對應。史湘雲作為金陵十二釵之一,是本書不可或缺的一位人物,對於她的歷史原型,自然有許多學者考據。
第一種說法認為,史湘雲的原型就是評點《紅樓夢》的脂硯齋。這是由紅學研究權威周汝昌提出的,這一看法剛一出來,就引起了四方熱議。周汝昌稱,脂硯齋原是曹雪芹的紅顏知己。理由有三:第一、她是書裡人物;第二、她是女性;第三、她和曹雪芹的倫理關係,親密無比。周汝昌甚至提出,脂硯齋就是《紅樓夢》中史湘雲的原型。不過這一看法被大多數紅學家反對,他們認為周汝昌固然是紅學大家,但在史湘雲原型是誰上,卻過於片面,缺乏依據,並不嚴謹。
第二種說法認為,史湘雲是曹雪芹那位不知何名的「新婦」。這個結局,實際上是依據後人續寫的關於史湘雲的結局而來的。除了高鶚版的結局,《紅樓夢》還有許多種續寫版本。其中一個版本對於史湘雲的結局是這樣寫,說史湘雲顛沛流離之後,與同樣淒楚過日子的賈寶玉相遇。惺惺相惜之下,兩人結親。由此看來,史湘雲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曹雪芹那位新婦。不過這個結局都不是原版結局,再根據這樣一個結局推測原型,實在令人無法信服。
第三種說法認為,結婚前的李家姑娘,也就是李煦的孫女、李鼎的侄女、曹雪芹祖母的侄孫女。清康熙年間,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任江寧織造,曹寅迎娶蘇州織造李煦堂妹李氏為妻,曹李兩家來往甚密。康熙駕崩,雍正繼位,元年正月,李煦因奏請代王修德挖參而觸怒雍正,後諭令革職抄家。但在查抄李煦家時卻漏捕一人。
雍正二年十月十六日,和碩親王允祿又有奏折:
總督查弼納來文稱:李煦家屬及其家僕共二百餘名口,在蘇州變賣,迄今將及一年,南省人民知是旗人,無人敢買。現將應留審訊之人暫時候審外,其餘記檔送往總管內務府衙門,。
。在途中病故男子一、婦人一、幼女一不計,現送到人數二百二十七名口,其中有李煦之婦儒十口「李煦之婦儒十口」加上「病故男子一、婦人一、幼女一」加上「應留審訊之人」(李鼎),還是14名,仍沒有到15名,由此看來,李煦家確有1人漏捕,這個漏捕之人就是那位李家姑娘。而在書中,賈母將史湘雲留下,理由是史家左遷,她捨不得史湘雲。可對此脂硯齋卻批注道:史鼎未必左遷,但欲湘雲赴社,故作此一折耳,莫被他混過。那麼沒有左遷,史湘雲又留下了,這就和漏捕的李姑娘對上了。因此史湘雲的原型,就是未嫁人之前的李家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