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文字,唯美異常,有柔情,有溫暖,有雲淡風輕,很多時候也不乏一種驚心動魄之美。
作者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嘔心瀝血,一把辛酸淚都融入到了文字裡,也可謂是字字皆是血啊。
因此,每一個小小的細節裡,都應當隱藏著大的乾坤,在問醫用藥方面,作者的記敘也是精彩無比。
首先就是秦可卿病,秦可卿用的藥,秦可卿病請來的醫生,就是大有乾坤,劉心武更是以此作為一個論據推論出秦可卿是皇室的公主,並且還闡述了其中厲害關係。不管觀點如何,劉心武可謂是善於解析紅樓文字裡的乾坤,更足見後來文字的偉大精深。
談到尋醫問藥,自然就迴避不了病情與用藥情況。
林黛玉進賈府以後,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賈寶玉。二人親密友愛,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順。不想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比林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林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鬱不忿之意。賈寶玉因與林黛玉同隨賈母一處坐臥,故略比別個姊妹熟慣些;既熟慣,則更覺親密;既親密,則不免一時有求全之毀,不虞之隙。
林黛玉一進賈府,就訴說了自己身上有著先天不足之症,賈母聽了,甚是關切,立馬就吩咐下人,叫給自己配藥的王太醫,也給林黛玉配一點人生養榮丸。
因此,林黛玉進賈府吃的第一副藥,當就是王太醫開的。王太醫是賈母的醫生,賈母那麼疼愛黛玉,自然,黛玉有什麼毛病,請的都應當是王太醫。
因而,黛玉進賈府後,一直以來卻也是無病無災,健健康康,跟寶玉生活在一起,非常地快樂。
有人推算,黛玉跟寶玉一起相處了五六年後,寶釵才進賈府的,這段時間,黛玉的身體可謂是全不用人操心,作者隻字未提,應當就是證明了。可見那王太醫的水平還真是高。怪不得後來賈母誇讚王家醫術說:「好脈息」王君效!這個王君效為王濟仁的叔祖,王濟仁就是專門給賈母看病的那個醫術非常高明的王醫生。他給人治病總是能用平易之法,不像現在的一些醫生,動不動就給你開幾百元錢的藥,這一點從她給賈母和王熙鳳的女兒看病中,我們就能夠略知一二。因此,黛玉在賈府,至少是在六年的時間裡,她一直都健健康康的,什麼先天不足之症,都是浮雲。
但是,這麼好的醫生,卻被一個人換了。她是誰?她是王夫人。且看第二十八回王夫人與賈寶玉的一段對話:
王夫人見了林黛玉,因問道:"大姑娘,你吃那鮑太醫的藥可好些?"【庚辰側批:是新換了的口氣。】林黛玉道:"也不過這麼著。老太太還叫我吃王大夫的藥呢。"【庚辰側批:何如?】
首先,王夫人給黛玉的這稱呼就不好,叫什麼大姑娘,個人覺得甚是不妥。大姑娘乃大小姐的意思,王夫人這分明是在諷刺似的。後來就說賈敏是大小姐的范兒。一個舅母這麼稱呼外甥女一點都不親切。我們看批語裡,脂硯齋也感到奇怪,說是新換了的口氣。
一句「你吃那鮑太醫的藥可好些」,則就直接點明了王夫人不止換了口氣,還換了人。王夫人這麼清楚,這鮑太醫當然就是王夫人暗示換來的。
這換人是出於關心嗎?顯然不是,林黛玉用慣了王醫生,且看得很好,就算沒有斷根,病情只往好的方面發展,也就是不至於換醫生了。
更主要的是黛玉的心裡感受極差,一句「也不過這麼著」,表現的是黛玉的心頭的不滿意,接著說「老太太還叫我吃王大夫的藥呢」責就是一種反抗了。黛玉的身體她自己最清楚。
由此話,也可見黛玉用鮑太醫的藥,是越用越差,賈母都勸她換藥,繼續吃王太醫開的方子。更是可見黛玉吃鮑太醫的藥有一段時間了。是誰鮑太醫一直給黛玉開藥方呢,顯然是王夫人的意思的概率非常大。
鮑太醫是庸醫,還是什麼,不敢多揣測。但第二十八回後,黛玉的身體越來越差,卻是一個不爭的實事。不知道王夫人是否把這一切放在了心上,是高興,還是悲傷?脂硯齋問你的意見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