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容若和納蘭性德是一個人,他本名納蘭成德,因為犯了太子的忌,因此改名納蘭性德,容若是他的字。
納蘭個人資料: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留《納蘭詞》著稱於世。被譽為清代詞家三絕之一。納蘭容若是清代文壇的一個奇跡,今天,年輕人對納蘭詞的熱情依舊不減,以致有“納蘭一族”之說。納蘭容若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他的詩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為詞壇一說而佔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
納蘭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清貴公子,康熙御前帶刀侍衛(錯了,帶刀侍衛是小寶,他只是侍衛,不帶刀),亦會騎射,康熙出行,總愛令他隨駕出征。納蘭詞名盛極一時,花間小詞淒婉哀怨,冷峭絕倫,一些邊塞詞也寫的極好(今古山河無定數,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等等,總之好詞極多),當時名震海外,高麗人驚歎:“誰料曉風殘月後,而今重見柳屯田”,王國維更是有言曰“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本文不是評他的詞,不多講了。但納蘭的身世與他的性格大有干聯,不得不提一下。
滿州統一前,有三部勢力最大,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後來出了位人物努爾哈赤,“定國制,禁悖亂”,漸漸崛起於三部之間。而納蘭容若的先祖“葉赫部”(葉赫納蘭氏)便是海西女真中最大的一個部落,勢若鼎足,戰爭少不了,一場火拚後,努爾哈赤於白山黑水間大敗敵兵,收服葉赫部,將海西女真吞併,納蘭容若的高祖便死在那場大戰中。入關後,大家都是八旗子弟,過去的恩怨便算了,皇帝待他葉赫部不薄,但祖先的血淚在納蘭容若的心中終是一種隱痛,在祖先戰死之地憑弔時,他曾寫道:“剩得幾行青史,斜陽下,斷碣殘碑。年華共混同江水,流去幾時回。”浩然彌哀,空餘長歎,這種情緒無疑對他的創作有影響,甚至面對大清王朝給予的榮華富貴,他亦並不熱衷,或有此因。
納蘭的父親明珠,辨若懸河,兼通滿漢文字,被封太傅,有才華。但亦是個貪慾無度之人,獨攬朝納,賣官鬻爵,他的母親也絕非什麼賢淑女子,醋勁極大,而且心如蛇蠍(這個詞過份了點?也不會)。一次明珠見倒茶的小婢眼眸長的美,便多看了兩眼,第二天,收到夫人送來的錦盒,打開一看,裡面便是那小婢的眼珠。是以說在納蘭家那朱薨碧瓦之下包藏著數不盡的罪惡,殊不為過。
納蘭性德性情中人,對父母當然不太滿意,但三綱五常,每天還是得伺候二老,早晚請安,心中當然鬱悶,於是沒事就讀書,披經閱史,讀完了去發洩,詩意的發洩,與幾個酒朋詩侶一起徹夜狂歡,醉過罵過,醉後醒來,莫名的寂寞浮上心頭,恨不得大哭一場。(天下得一知己何其難也,所以模擬人物冒浣蓮的出現對他真是……)納蘭容若對漢人的友誼也是由來已久(我就把冒浣蓮當真人看了),顧貞觀只是江蘇一個舉子,與納蘭的地位有天淵之別,但二人生死之交,顧貞觀受排擠時,納蘭拚力維護,“身世悠悠何足論,冷笑置之而已”,自己身世的不屑與對友情的渴望在那首《金縷曲》中顯露無疑。若世上真有冒浣蓮這樣的紅顏知己,你說納蘭容若會不會動心,會動心到何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