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帝下詔求言

    順治七年冬,多爾袞去世,接著順治帝親政。這位15歲的少年天子真正掌握了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權力。順治帝主政後,取了幾項重要措施,其中一項就是"下詔求言",想通過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調動官員的積極性共同應對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但是,事實並沒有如順治帝所預期的那樣發展。"下詔求言"遭到了群臣的冷遇,效果很不理想。而下詔求言的失敗原因正是在大力倡導此事的順治皇帝本人身上。

    在發佈求言諭旨時,順治承諾說凡大臣進言,對的自當採納,錯的也不會追究責任,可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吏科副理事官彭長庚,因為連年的天災,檢討政治得失,在奏折中歷數多爾袞開國時的種種功勞,認為對他削爵藉產,處罰太過,提出恢復他的封號。誰知,順治命議政王、貝勒、大臣一起仔細研究其意圖,然後上報處理結果。大臣們揣摩上意,給彭長庚定了個"以進言為名,紊亂朝綱,煽惑國家"的罪名,原本應該殺頭,但看在"奉旨進言"的面子上,從寬免死,給了個流放寧古塔的處分。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有一個叫李森先的御史,直截了當地指出:"皇上苦求言路,然而官員們看到說錯了話就被流放或殺頭,永無出頭之日,都嚇得戰戰兢兢,都'以言為戒',哪個還敢進言呢。"

你可能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