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嘉慶帝神武門遇刺始末

  清代入關後260餘年,自順治至宣統共十位皇帝,其中有兩位皇帝曾經遇到刺客,那就是雍正和嘉慶。雍正皇帝遇刺之說,實屬市井傳聞,無從查考。而嘉慶皇帝遇刺之事,則有檔案為證,確有其案。
  
  清嘉慶八年(1803年)年閏二月二十日,嘉慶帝從圓明園起駕返回紫禁城皇宮。按照慣例,嘉慶帝帶領朝中重臣、御前侍衛自圓明園上馬車駕,入神武門後換乘御轎進宮。因近日清軍鎮壓白蓮教的戰爭取得了勝利,平定教亂,嘉慶帝一連數日帶領群臣在圓明園歡歌宴飲,吟詩作賦,幾天前還親往東陵謁拜乾隆父皇。此時嘉慶帝在返回皇宮的路上還滿心歡喜,陶醉在連日的喜慶之中。
  
  就在嘉慶帝換轎欲進入神武門內的順貞門時,忽從神武門內西廂房南牆後衝出一條大漢,手持短刀直奔御轎而來。在場的眾多護軍、侍衛一時被突如其來的舉動行為嚇懵,一個個呆若木雞,不知所措。轎旁的御前大臣定親王綿恩還算清醒,意識到情況不妙,忙迎上前去阻擋大漢,固倫額附拉旺多爾濟、乾清門侍衛丹巴多爾濟等幾人也隨即衝上前去與大漢搏鬥。此時嘉慶帝被這突發事件嚇得魂飛魄散,慌忙逃入了順貞門內,先前的喜慶之情,霎時間煙消雲散。大漢見嘉慶帝逃走,手揮短刀左扎右刺,一心追殺皇上。經過一番激烈搏鬥,幾人將大漢團團圍住,終將大漢擒住,侍衛丹巴多爾濟被刺傷三處,定親王綿恩的袍袖也在拚殺中被刺破。
  
  嘉慶皇帝險些被刺,驚動了朝野上下,這起發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神武門刺殺皇帝案,遂成為了嘉慶朝有名的一樁大案。案發當天,嘉慶帝立即降旨,命令“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嚴審定擬具奏”,下令一定要將此案審個水落石出。
  
  通過追查遇刺一案,最終得知刺客名叫陳德,47歲,北京人,其父母原本是官宦人家的家奴。他幼時與父母隨主家遷往山東,成年後也一直在山東有錢人家當差為生。陳德23歲時娶妻生子,31歲時因父母先後病故,他帶著家人回到北京投靠親戚,輾轉在大戶人家當差。案發前,陳德在一孟姓人家做廚役,其間他的媳婦不幸病故,留下80歲癱瘓在床的岳母和一對未成年的兒子,日子過得十分艱難。當年二月陳德又被孟家解雇,他只好投親靠友,受人接濟。據陳德交待,“因無路尋覓地方,一家老少無可依靠,實在情急,要求死路。”遂於二十日在神武門行刺嘉慶帝,為的是犯了驚駕之罪,必定一死,“圖個爽快,也死個明白。”
  
  陳德行刺案在朝廷掀起了波瀾,大臣們驚恐萬狀,人心惶惶,有的朝中重臣認為此案背後一定有人指使。嘉慶皇帝想起了明末刺客張差闖入慈慶宮企圖刺殺太子朱常洛的歷史典故“挺擊案”,心裡更是疑慮重重,隨即又連發兩道御旨,旨令添派滿漢大學士、六部尚書、九卿科道會同審訊,命令一定要“窮究主使何人,同謀何人,有無黨羽”。
  
  據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現存嘉慶朝上諭檔記載,陳德供詞交待:這次行刺實是一人所為,沒有受任何人指使,也沒有同謀,確實是生活所迫。陳德從小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出生8個月後就隨父母跟官服役,為人家奴,親身感受到了生活的艱辛。父母死後,他在山東沒有生計,只好回到北京投靠表姐,住在西城能仁寺外甥安六格家中。幾年來帶著家人先後在工部沈員外家、侍衛繃武布家、兵部筆帖式慶臣家等6戶人家做工。嘉慶三年(1798年)時,陳德夫婦以15吊京錢被點給了城北方家胡同孟明家當廚子。嘉慶六年(1801年)陳德的媳婦不幸病故,第二年秋天他80歲的岳母跌傷癱瘓在床,年底他的表姐又病故。一連串的不幸,使得陳德負債纍纍,只好讓當時年僅13歲的大兒子出外打工。嘉慶八年(1803年)二月,孟家嫌他家人口多,幹活人又少,據孟家兒子孟啟基的供詞交待說,陳德“時常喝酒在院唱歌哭鬧”,孟家怕他鬧事,就把他解雇了。
  
  被孟家辭退以後,陳德一家惟一的生路被斷絕了,無奈之下,只好又和家人回到了外甥安六格家,但因表姐病故,外甥還在服喪期,生活也很困苦,實在無法久住。二月十五日,走投無路的陳德又帶著家人投靠朋友黃五福家,在東華門外小甜水井處住下。據黃五福供詞交待,陳德搬到他家後每天都出去找活幹,但總無果而歸,陳德的大兒子祿兒供詞也交待說,其父“因閒住日久,把衣服當完,愁悶不過”。他找不到活幹,僅有的衣服又送到了當鋪,心情異常煩悶,只有借酒消愁。據黃五福供詞說,一日兩人在小館喝酒,陳德與一不相識人閒話口角,他拔刀就扎對方,還生氣說扎死一人抵命,扎死兩人便宜一個,若扎四五個,就便宜好幾個。陳德的供詞交待說,那次在酒館與人吵鬧後,“心裡愈覺氣忿,忽然想要求死,又要死得明白,遂亂想胡行起來。”他還交待說,日前看到街上墊道,知道了嘉慶帝二十日要回宮齋戒,因為自己曾跟隨包衣管領在內務府服役,經常出入宮中運送物件,熟悉宮內情況,就決定了要進宮行刺嘉慶皇帝。
  
  陳德的供詞令參加會審的大臣無法相信,認為所供情節“出乎情理之外”,於是對他日夜輪番熬審,連日大施酷刑,掌嘴、跪鏈、刑夾、押槓等等,無所不施。重刑之下,陳德又供出了行刺有“夢兆簽語”之因。交待說從乾隆五十七年到嘉慶二年期間,一共在正陽門內求了5支籤,次次都是上好簽,都有“好話”。又供出在嘉慶二年時曾做過一夢,“夢見一人領路,像是我朋友王福,領我到個地方,有些房屋,我夢裡說是東宮”;供出嘉慶三年“夢見我在無水橋下躺著,忽似有人拉我上橋,我在橋上站著,看來像是一知府大堂,我身上穿著程鄉繭蟒袍”。陳德交待後來看一本《文昌書鈔》,悟出這兩個夢都是好夢,東宮是守厥的意思,知府大堂是黃堂,在橋下睡的是個虯龍,絲蟒袍是黃龍袍,想來“將來我必有朝廷福分”,於是,“就動了不安分的心,這幾年時常胡思亂想。”
  
  陳德一生為奴,侍奉的都是達官貴人,尤其在京跟隨包衣管領達常索在內務府服役的三年期間,經常出入宮中,親眼看到了皇帝後妃的奢侈生活,聯想到自己的一生辛酸度日,不公平的命運使他產生了不滿,於是,時時刻刻都在想著改變自己的命運。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朝廷福分”的好夢正是他不滿現狀的一種夢想。而正陽門求籤幾次簽語中的“好話”也是陳德對未來的憧憬。但現實生活的無情,逼迫陳德走投無路,只得鋌而走險。嘉慶八年閏二月二十日,陳德懷揣占卜簽語,身藏短刀,帶著大兒子陳祿兒在東安門酒鋪連喝兩碗木瓜酒和紹興酒後,進了東華門,穿過東西牌樓,從西夾道繞到神武門內,踏上了不歸之路。

你可能也喜歡: